通过先进成像技术透视病理性近视新知
健康
健康
2025-02-05 17:41
北京
在世界范围内,病理性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病理性近视与高度近视有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是指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而病理性近视的特征是在眼底后极部存在典型的近视病变。Kyoko Ohno-Matsui教授是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的教授及系主任,同时担任该校高级临床近视中心的负责人。在Euretina2024上,Ohno-Matsui教授发表了题为“病理性近视:通过前沿成像的新视角”的讲座,分享了她在近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见解。
病理性近视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如日本的Tajimi研究、中国的北京眼研究、荷兰的鹿特丹研究以及美国的洛杉矶拉美裔眼研究)揭示了其与视力低下和失明的显著关联。Ohno-Matsui教授详细阐述了病理性近视导致失明的三大主要病因: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以及青光眼或近视性视神经病变。其中,后巩膜葡萄肿是引发这些并发症的主要解剖基础。她展示了病理性近视的国际标准黄斑病变分级系统,将其分为0至4级,从无黄斑病变到黄斑萎缩不等,以及两大病损包括漆裂纹和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MNV),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Ohno-Matsui教授还介绍了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高度近视患者5年内视力变化中的应用。她提到,基线最佳矫正视力(BCVA)、既往黄斑新生血管(MNV)病史、年龄,以及4级黄斑萎缩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此外,还提到高分辨率超广角扫频源OCT和偏振敏感OCT(PS-OCT)在评估视网膜结构异常和巩膜层次变化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后巩膜葡萄肿的早期控制是预防视力受损的关键。PS-OCT可通过检测光的偏振变化来分析组织特性,还能够通过测量净双折射来可视化优先排列的胶原纤维的方向。
最后,Kyoko Ohno-Matsui教授分享了有关病理性近视的主要结论和启示。她指出,在近视性黄斑病变中,中心视力丧失通常是由于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MNV)及其相关的黄斑萎缩(MNV-MA)引起的。此外,使用超广角OCT的广泛观察可揭示玻璃体与视网膜血管之间的粘连和牵拉,尤其是源于黄斑外区域的视网膜血管牵拉,这可能是引发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原因。此外,超广角OCT已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可以在儿童期就开始发展,而偏振敏感OCT(PS-OCT)的研究则表明,巩膜的内外层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她特别提出了控制后巩膜葡萄肿的必要性,以避免其导致进一步的视力损害。Kyoko Ohno-Matsui教授在总结中呼吁,早期干预和持续监测是关键,尤其是在病理性近视的高危患者中。眼科医生应尽早利用先进的成像工具评估眼部结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视力丧失风险。要诊断病理性近视,识别后巩膜葡萄肿非常重要,因为后巩膜葡萄肿是定义病理性近视的关键病变。在各种技术中,我认为超广角OCT在检测后巩膜葡萄肿的边缘方面非常重要。尽管病理性近视的发病机制依然复杂且不清晰,但至少通过使用超广角OCT,我们能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检测到后巩膜葡萄肿的边缘。过去通常认为后巩膜葡萄肿的边缘是在较晚年龄开始出现,但由于它在儿童期就开始形成,这可能有助于在早期区分病理性近视和生理性近视。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超广角OCT在早期检测到后巩膜葡萄肿的边缘并确认病理性近视的存在,但要减缓和治疗后巩膜葡萄肿和病理性近视则是未来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确后巩膜葡萄肿的起始位置。虽然后巩膜葡萄肿覆盖的范围较大,但它可能从一个小区域开始形成。因此,通过识别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建立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来预防后巩膜葡萄肿,但这仍是未来的目标。人工智能技术与眼科尖端成像技术的结合将更好帮助病理性近视的管理
我认为人工智能(AI)技术与眼科尖端成像技术的结合确实非常重要。实际上,通过人工智能和成像技术,我们已经建立了AI模型,可以预测五年内的视力损失。研究表明,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未来,也许仅凭基线的单张眼底照片或单张OCT图像,我们就能够预测病理性近视的未来视力损失和结果。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Kyoko Ohno-Matsui教授分享了病理性近视研究的新进展,强调了先进成像技术在诊断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她指出,病理性近视是全球主要的视力丧失原因,主要并发症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和青光眼等。通过国际标准的黄斑病变分级系统和新兴的机器学习模型,Ohno-Matsui教授提供了对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变化的预测工具,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她还提到超广角OCT和偏振敏感OCT在评估眼部结构异常中的潜力,呼吁眼科医生利用这些技术改善诊断与治疗,以降低视力损失风险。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