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启新章,万象更新映瞳光——《国际眼科时讯》主编陈有信教授向大家恭贺新春!

健康   2025-01-29 10:05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千门万户曈曈日,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国际眼科时讯》携手眼科界的同仁与广大读者,共同迎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一年。从传统报纸到网站拓展,再到自媒体平台的飞跃,每一次变革都凝聚着《国际眼科时讯》和无数眼科同道的智慧结晶与辛勤汗水。值此乙巳蛇年到来之时,我们特别邀请《国际眼科时讯》新任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回顾往昔峥嵘,展望未来蓝图,并向所有支持我们的读者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



回顾过往足迹

见证眼科时代的变迁

作为一个眼科专科媒体平台,《国际眼科时讯》一直致力于传播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最新资讯。陈有信教授指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它在传递眼科信息最新进展、开展科普教育以及传播中外眼科专家的理论与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各方沟通与协作,成为眼科界同仁极为珍视的平台。如今,该平台粉丝量已突破了十万大关,这一数字足以彰显出大家对这个平台的深厚喜爱,也足以见其在眼科界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之巨大。无论是眼科专家还是基层医师,都从这个平台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也分享了其研究心得与临床成果。因此,这个平台真正成为了促进眼科发展、传播眼科知识以及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常务副主编,陈有信教授欣然见证了这十多年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继往开来

再铸视界新篇章

《国际眼科时讯》最初为一份报刊,逐步发展到拥有网站,再到后来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转型成为了自媒体平台。作为平台早期的建设者之一,陈有信教授对此感慨万千,首先特别感谢已故的德高望重的赵家良教授。赵家良教授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担任《国际眼科时讯》主编,亲自指导该刊的创办与发展,直至去年不幸离世。在其精心策划与悉心指导下,《国际眼科时讯》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无论是栏目的设置、资讯的及时性,还是内容的质量,都堪称眼科界的一股清流,深受业界同仁的喜爱。每一篇文章、每一场报道、每一次交流,都带来了丰富的资讯和正能量的内容,及时地将眼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传播给广大读者。


作为《国际眼科时讯》的常务副主编,陈有信教授在与其共事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从赵教授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品质,包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前瞻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科技的敏锐洞察力。面对赵家良教授的离世,陈有信教授在表达深切缅怀之情的同时,亦决心继承并发扬其严谨的科学作风。对于接任《国际眼科时讯》主编一职,陈有信教授满怀感激,承诺将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在继承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新闻资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确保国际国内眼科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报道;强调加强在重大专题方面的主动报道和采访,以弥补过去的不足。此外,陈有信教授还希望推出新的栏目,比如诊疗思维与与人文领域的相关内容,以提升基层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陈有信教授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国际眼科时讯》将为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回望2024

视界科技星光熠熠

回望2024年,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在此期间,国际国内在眼科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际上,干细胞治疗角膜疾病的成功案例令人瞩目;人工智能大模型、眼科机器人、基因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不仅为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过去束手无策的罕见眼科疾病带来了希望,真正实现了攻坚克难,成果斐然。


我国眼科同样涌现出了众多令人振奋的突破。在诊疗技术方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团队在角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团队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方面展现了实力,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院士团队则深入研究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机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团队则在角膜交联精准诊疗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姚克教授团队基于组织工程学技术制定了促进角膜损伤少瘢痕化修复的全周期治疗策略。此外关于干眼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类器官等多个方面,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在诊疗设备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在眼科大模型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团队研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健康自我管理、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团队面向糖尿病管理开发的世界语言多模态大模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蒋沁教授在自适应光学影像及导航激光对眼底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应用研究、苏州微清发布的SKY全眼影像技术等,都展现了国内在眼科诊疗技术方面的深厚实力。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中国无疑已经在世界眼科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中国眼科人的不懈努力,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勤劳、勤于思考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他们专注于转化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值得庆贺。


展望2025

未来前景无限光明

陈有信教授坚信,2025年将继续取得更多成就,在基因治疗领域以及国产新药研发方面都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过去我国可能更多地依赖引进国外药物,但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这是医疗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此外,干细胞技术已经在眼科领域有了初步的临床应用,部分技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眼科机器人的研发以及远程诊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诊疗的效率和精度,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便利。在手术及诊疗设备的研发上,中国眼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手术显微镜、玻切机、超声乳化仪等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特别是OCT技术,如赛炜的SS-OCT,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其他公司的OCT技术也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标志着中国眼科医药工业及研发人员已经从跟跑、并跑转变为领跑,这一局面令人倍感欣喜。陈有信教授指出,我国许多眼科项目现在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为国争光,更为提升我国眼科的诊疗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恭贺新春

共绘眼科美好愿景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惟愿所有中国眼科人勇立潮头、争先创新。特别是“创新”二字,希望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眼科人内心,在药物研发、临床疾病诊疗以及器械设备的研制创新方面,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力求取得更加亮眼的成绩,为中国眼科做出应有的贡献。陈有信教授对此充满信心,并相信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创造出卓越的成果。《国际眼科时讯》也必将秉承初心、紧随潮流,继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传递眼科新动向,传播视界正能量,见证中国眼科与世界眼科的繁荣发展。


“在此衷心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万事吉祥、健康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