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盘点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跃国教授团队成果概览:深度探索近视与老视共存挑战,以及光迹追踪技术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健康   2025-02-01 10:03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年度盘点】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随着年龄增长和眼部调节能力(调节幅度)逐渐下降,人眼可出现视近困难等症状,以致在近距离视物中,须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附加凸透镜才可具有清晰近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1, 2]。目前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受老视的影响。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约有21亿老视人群。老视导致近距离视物困难,不仅会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以及意外风险上升,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同时也会造成生产力下降及社会参与减少,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科学干预降低老视的负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临床对于老视的矫正,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方法。非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配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手术方法则按照手术部位,分为角膜、晶状体及巩膜3种手术。晶状体手术多用于55岁以上的老龄群体或晶状体密度增高、混浊影响视力者;而40岁左右老视前期至52岁处在老视早期的群体,晶状体依然较透明且存在部分调节功能,更适合角膜手术[1, 3]。目前,FS-LASIK已成为老视矫正的主要术式,其准分子激光消融设计方案主要根据单眼视或多焦点设计的原理完成。202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跃国教授团队针对近视及散光的老视患者展开了一系列临床研究。


一、Q值调整的改良单眼视方案

矫正伴近视的老视术后视觉质量研究


Q值调整的改良单眼视方案(Custom-Q)通过有计划性地调整角膜Q值以引入负性球差、加大焦深,从而改善近视力。主视眼目标屈光度数为0,Q值不做调整;非主视眼根据患者年龄及用眼需要,将目标近视屈光度数设为0.50~1.50 D,同时调整Q值。陈跃国教授团队关注伴有近视的老视前早期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究Custom-Q FS-LASIK术后1年视觉质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改善了远视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意的中近距离视力。术后视觉干扰少,患者主观满意度高。相关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4]

二、Custom-Q FS-LASIK

矫正中低度近视合并老视的视觉质量分析



陈跃国教授团队采用Custom-Q FS-LASIK矫正中低度近视合并老视,进行前瞻性设计,根据中国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屈光不正患者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2021年)推荐进一步调整非主视眼角膜Q 值的设定目标和预留近视度数,规范化手术设计流程,观察术后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Custom-Q FS-LASIK矫正中、低度近视眼合并老视安全、有效,能同时获得良好的双眼远、近视力及视觉质量。患者主观满意度高,视觉干扰症状少。相关成果已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上[5]


三、Custom-Q FS-LASIK

矫正近视合并老视的视觉质量分析



陈跃国教授团队在既往团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前瞻性设计,并建立全面的主观、客观视觉质量评估体系,评估Custom-Q FS-LASIK矫正近视合并老视患者术后3月视觉质量。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有效。非主视眼很好地保持了角膜表面的非球面性,辅助术后近视力的改善,视网膜客观成像质量并未见明显损失。微单眼视设计也未造成术后双眼视功能异常。相关成果已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杂志上[6]


四、Custom-Q FS-LASIK和SMILE

矫正近视合并老视的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SMILE手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另一种手术方式。相比FS-LASIK,其切口更小,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干眼发生更少,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对于处于老视前早期的患者,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不足,但并无明显的近距离工作困难;再加上对职业的考虑,部分患者倾向于选择SMILE手术方式。既往研究中的SMILE多用于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从患者的需求出发,陈跃国教授团队探讨采用Custom-Q FS-LASIK及SMILE手术方式矫正近视伴老视患者术后12个月客观和主观视觉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Custom-Q方案能够更好地维持角膜原始的非球面形态,并实现术后更优的客观视觉质量。两组在主观满意度方面未体现明显差异。相关成果已发表在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杂志上[7]


五、微单眼视设计FS-LASIK

矫正合并高度近视的老视的视觉质量分析



随着全球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和中老年群体对视觉质量的追求增加,越来越多患者选择角膜屈光手术,以同时矫正高度近视和老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程度的近视矫正对角膜形态的改变更为显著,引入更多的高阶像差(HOAs),这是否会对术后视觉视觉质量造成影响引起了屈光手术医生的关注。陈跃国教授团队针对合并高度近视的老视患者,采用微单视FS-LASIK的治疗方案,并对术后3月的视觉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微单视FS-LASIK对合并老视的高度近视患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供满意的全程视力。HOAs的引入并未造成视网膜成像质量的明显下降。相关成果已发表在BMC Ophthalmology杂志上[8]

六、对近视患者主观屈光度

波前测量屈光度的比较研究



基于光迹追踪原理,以全眼像差作为矫正目标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消融模式,正式应用于近视及散光的矫正,陈跃国教授团队针对客观的波阵面像差验光结果与主觉验光进行比较。前者利用像差原理获得验光数据,并基于此进行手术设计。陈跃国教授团队利用屈光手术前患者的数据对比像差验光与主觉验光的差别。研究发现基于像差的验光与主觉验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验光球镜相比主觉验光结果更偏近视。对于在IE测量中质量更高、重复性更好的结果,其与主觉验光差值更小。相关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9]

七、光迹追踪引导或 Q 值调整FS-LASIK

矫正近视及散光:对侧眼的比较研究



陈跃国教授团队还在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自身对照研究中观察基于光迹追踪和Q值优化飞秒LASIK对近视和近视散光矫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发现,基于光迹追踪的个性化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安全且有效,相比较于Q值优化设计,术后球镜、柱镜轻微过矫,但裸眼远视力更佳,有效光学区更大,角膜光程差、散光、球差更低。相关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10]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学组: 中国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屈光不正患者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2021年). 中华眼科杂志 2021, 57(9):7.

2. Wolffsohn JS, Naroo SA, Bullimore MA, Craig JP, Davies LN, Markoulli M, Schnider C, Morgan PB: BCLA CLEAR Presbyopia: Definitions. Contact Lens & Anterior Eye :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Contact Lens Association 2024, 47(4):102155.

3. 张瑞钰, 陈跃国: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老视新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12):6.

4. Zhang R, Yuan Y, Zhang Y, Chen Y: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After FS-LASIK Using Customized Aspheric Ablation Profile for Age-Related Accommodation Deficiency Compensation. J Refract Surg 2024, 40(4):e245-e252.

5. 张瑞钰, 袁翌斐, 张钰, 刘嫣, 王岳鑫, 陈跃国: 角膜Q值调整的改良单眼视FS-LASIK矫正中低度近视眼合并老视的疗效分析. 中华眼科杂志 2024, 60(08):658-664.

6. Zhang R, Yuan Y, Zhang Y, Chen Y: Visual Quality Following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With Q-Value-Guided Optimized Monovision in Patients With Myopia and Presbyopia. Am J Ophthalmol 2024, 271:156-165.

7. Zhang R, Yuan Y, Zhang Y, Chen Y: Comparison of visual quality after Q value-guided FS-LASIK and SMILE for correction of myopia with age-related accommodation deficienc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24.

8. Zhang R, Yuan Y, Zhang Y, Chen Y: Full range of vision and visual quality after mini-monovision FS-LASIK in high myopic patients with presbyopia. BMC Ophthalmol 2024, 24(1):425.

9.     Wang Y, Tang N, Duan Z, et al. 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and Wavefront-Measured Refractions by InnovEyes Platform in Myopic Patients. J Refract Surg. 2024;40(11):e836-e844. 

10.   Yuan Y, Zhang R, Wang Z, Wang Y, Zhang Y, Chen Y. Ray-tracing-Guided or Q-Value-Adjusted FS-LASIK for Correction of Myopia and Myopic Astigmatism: A Comparative Contralateral Eye Study. J Refract Surg. 2024;40(11):e804-e81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