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盘点丨岁华不负,笃志前行——蒋永祥教授团队奋斗印迹与佳绩展现

健康   健康   2025-02-05 17:41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年度盘点】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岁序常易,华章再启。回望2024,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蒋永祥教授,携手其晶状体脱位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满腔的科研热忱,深耕细作于晶状体疾病领域。从发病机制的深度剖析,到精准诊疗的细致实施;从手术方式的创新突破,到预后随访的持续跟进,他们始终潜心探索,不懈前行。这一年,团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更在临床实践中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指导,为晶状体疾病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蒋永祥教授团队2024年度的主要成果,与眼科同仁交流分享,携手奋进


科研领航:突破难题,开拓前沿


2024年,蒋永祥教授继续主持或获得多项重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继续主持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271068】
【在研、主持】FBN1基因p.R62C突变调控内质网应激促进细胞凋亡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中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070943】
【在研、主持】LOXL1调控原弹性蛋白导致剥脱综合征晶状体悬韧带病变的机制研究

2024年获得资助项目: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2024401591】
【在研、主持】先天性晶状体悬韧带病变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风险控制和预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IIT#92208247】
【在研、主持】中国人群近视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中植入AcrySofIQ Vivity的视觉效果: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FDUROP望道项目】
【在研、主持】通过雷帕霉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正谊项目S32-C07】
【在研、主持】通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促进细胞潴留和分化用于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研究

  • 【复旦大学卿枫项目QF2405】
【在研、主持】一种促进内吞的纳米颗粒负载抗衰老药物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用于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团队成员陈泽旭博士获得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82401230】

FBN1/integrina/Wnt2b途径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学术丰收:论文发表,多点开花


2024年,蒋永祥教授晶状体脱位团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19篇SCI论文和一篇中华眼科杂志文章。成果涵盖晶状体脱位基础治疗、人工智能、临床诊疗等多个前沿领域,从基础实验到临床研究都展现了团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卓越的科研能力。

基础实验领域


  • 在读博士陈天慧等人在国际权威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Q1 IF=18.17)上发表论文1。该研究创新性地通过将iPSC负载仿生放射状蚕丝蛋白膜片3D培养,诱导分化为正常NPCEC,并通过眼内注射,表达FBN1蛋白修复病变悬韧带为晶状体脱位(Ectopia lentis,EL)治疗另辟蹊径。



  • 施雨萌、陈佳惠等人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 Science(Q1 IF=14.3)上发表研究2,聚焦房水蛋白这一微观世界,通过对其进行多组学分析,挖掘出隐藏的生物标志物新线索,有望助力马方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个性化治疗,让患者在与病魔的赛跑中抢占先机,为改善预后带来曙光。


  • 周隽等人在国际材料学高水平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Q1 IF=10.0)上发表论文3,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热铁和核黄素的微针系统,通过离子疗法和免疫调节治疗细菌性角膜炎,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组织修复能力。


  • 陈天慧、刘燕等人在眼科权威学术期刊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 (Q1 IF=3.0)上发表论文4,详细解析了ADAMTSL4突变触发 NMD会导致参与微纤维生物合成和组装导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机制。


  • 刘燕、闻一诺等人在遗传学权威期刊Genes & Diseases(Q1 IF=6.9)上发表论文,对携带CPAMD8突变的患者临床表型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截短突变(T+T)常合并虹膜异常,错义突变(M+M)常合并白内障,截短突变+错义突变(T+M)患者发病年龄早,对,为临床遗传诊断和疾病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临床研究领域


  • 贾婉楠、陈泽旭等人在眼科著名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Q1 IF=4.2)上发表论文5,发现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儿的术后视力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与FBN1突变患者相比,非FBN1突变的儿童患者术后中远期矫正视力更差,弱视比例更高。基因型结合术前视力,能够帮助手术医生预测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儿的视力预后。


  • 申鑫、陈泽旭等人在眼科著名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Q1 IF=3.7)上发表论文6,发现等效晶体位置(ELP)的预测误差是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的决定因素,并对短眼轴患者的影响更大。经巩膜人工晶状体缝合术患者的ELP偏低,可预测性更差,相较于囊袋内植入需多保留0.31-0.91D的远视。


  • 刘燕、陈天慧等人在Ophthalmology science(Q1 IF=3.2)上发表研究7,证明马方综合征患者合并眼后段病变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具有关联性。FBN1突变位点所在的位置和功能域不同,黄斑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也不同。


  • 王馨悦、宋凌浩等人在Frontiers in Medicine(Q1 IF=3.1)上发表研究8,针对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术后可能面临的弱视挑战,创新性地开发了一个术后弱视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量了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心脏表型等危险因素,旨在实现对高危患者的早期精准识别,便于为他们量身定制弱视管理策略。


  • 刘燕、王馨悦等人在白内障屈光手术权威杂志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Q2 IF=2.6)上发表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创新性将其应用到人工晶体的选择和公式上,以提高CEL患者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由于患者眼部结构特殊、病情复杂多变,常规计算公式常常 “水土不服”,术后屈光误差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


  • 陈泽旭,贾婉楠在白内障屈光手术权威杂志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Q1 IF=2.6)上发表论文9,报道了囊袋张力环联合可植入式囊袋拉钩植入治疗马方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2年的疗效与改良囊袋张力环相当,二次手术概率仅3%。


  • 陈泽旭在遗传学杂志Gene(Q2 IF=2.6)上发表论文10, 报道了全球第21和第22个ASPH基因突变引起的Traboulsi综合征患者,并通过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发现,携带提前终止突变的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风险更高。


  • 申鑫、陈泽旭在白内障屈光手术权威杂志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Q1 IF=2.6)上发表论文11,对马方患者的等效晶体位置(ELP)计算方式进行了改进,避免因脱位导致的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的测量误差,形成了适用于马方患者的新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在马方患者中的准确性超过Barrette II和Kane公式,超过80%的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在±1.0D以内,无±2.0D以上误差。


这些论文成果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相互协作,从发病机制的基础理论探索,到临床诊疗的精准实践应用,全方位推动晶状体不全脱位及相关领域研究向前发展,


专利技术及专业著作出版


  • 专利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凭借卓越的科研智慧和创新精神,成功申请两项专利。一是 “仿生静电纺丝支架结合定向分化策略诱导的iPSC用于晶状体悬韧带的修复”(上海市:CN202410049369.5,2024-6-14),该专利运用前沿的静电纺丝工艺精心打造仿生支架,高度模拟晶状体悬韧带的微观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为细胞的生长、迁移营造理想微环境,同时将 iPSC 定向诱导分化为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使其在支架上精准定位、稳定生长,最终实现晶状体悬韧带的高效修复与加固。二是 “马方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眼的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和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及系统”(上海市:CN202411950413.6,2024-12-30),这一专利通过优化等效晶体位置ELP计算方式,创新性地解决了马方综合征患者晶状体手术中人工晶状体参数精准预测的难题,为手术方案的优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 专业著作问世:蒋永祥教授主编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精解——从入门到精通》正式发售,该书面向各阶段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学习者,详细介绍了白内障超乳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但重视理论介绍,而且注重实际操作方法的详细解读和各类术中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指南。


学术交流与专业论坛


在学术交流与专业论坛领域,蒋永祥教授带领团队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术活动,搭建起广阔的交流平台,与同行携手共进,为推动眼科领域的学术繁荣与技术发展不遗余力。

  • 蒋永祥教授、杨晋教授、郑天玉教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率先为多位合并散光、期望术后全程摘镜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上海公立医院首批PanOptix® Toric 散光矫正型焕全®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视觉体验,也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 2024年1月6日,蒋永祥教授、杨晋教授和郑天玉教授共同主持了“海上之光”暨第十二届“关爱近视·微笑论坛”|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专场论坛,论坛内容涵盖了悬韧带松弛断裂、飞秒激光、囊袋收缩综合征、CTR使用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处理中较为棘手的内容,为眼科手术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 2024年11月8日-10日,蒋永祥教授组织“晶”彩“视”界 “晶”益求精——2024年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特别邀请了国内多位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为白内障学科学员进行授课,吸引了线下众多眼科专家、学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共250余人参会,推动了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诊治技术的交流。



科普践行:怀责任,播撒光明


尽管临床任务繁重,蒋永祥教授始终心系患者,不忘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带领团队开展形式多样、意义深远的科普公益活动。

  • 比翼双飞,晶彩不停 |先白马凡宝宝大讲堂 暨大型义诊活动

2024年1月28日,蒋永祥教授、杨晋教授、薛枫教授和韦严教授领衔,20余名眼科医护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开展了义诊、眼科检查、科普讲座和家长交流分享等活动,为先白马凡宝宝们开启了一条“晶彩”光明之路,为特殊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帮助。

  • 2024光明之路宜章行:用爱传递光明,用行动守护健康

2024年5月31日,蒋永祥教授和视光学科主任王晓瑛教授带领团队,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前往宜章县。开展了眼健康筛查、科普教育、眼科义诊以及白内障手术治疗等多项眼健康服务活动,践行了公益医疗服务精神。

  • “义”路同行, “晶”彩明眸 | 2024年“马凡宝宝”义诊活动

2024年8月25日,在蒋永祥教授的指导下,“马凡宝宝志愿服务队”于上海德达医院马凡病友会上开展义诊。医护团队在四小时内接诊200余位马凡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早筛出数十位具有晶状体脱位可能性的患者,并给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建议,保障了特殊患者群体的眼部健康。


  • 大众媒体科普

关注白内障,守护心灵之窗


蒋永祥教授亮相于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节目中,蒋永祥教授针对白内障这一常见眼科疾病进行了专业且通俗易懂的科普,让观众对白内障的防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大众的眼健康意识。

66爱眼日


2024年6月6日,团队联合新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展老花白内障科普直播。专家们齐聚线上,实时解答观众疑问,分享老花眼与白内障的关联、发病特点、治疗进展等知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眼科咨询服务。

  • 人民日报健康号全视觉老视科普专区

2024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健康号全视觉老视科普专区推出团队的科普文章 ——“罕见病‘马凡’引发晶状体脱位?治疗关口前移很关键”,借助权威媒体平台,向大众普及马凡综合征引发晶状体脱位的严重性,强调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进一步提升了大众对罕见病眼部并发症的认知。

  • 公众号宣传:晶状体脱位、马凡综合征和白内障手术相关知识科普

蒋永祥教授团队还精心运营 “蒋医生聊脱位” “EENT 晶彩视界” 两个公众号,定期推送晶状体脱位、马凡综合征和白内障手术相关知识科普文章。凭借专业、实用、易懂的内容,这些文章深受读者喜爱,多篇单篇浏览量超 1 万,成为大众获取眼健康知识的重要窗口,持续为大众眼健康保驾护航。


人才汇聚:卓越团队,领航未来


在欧洲著名 Expertscape 机构公布的 2023 年全球生物医学领域专家排名中,团队成员陈泽旭医生、蒋永祥教授、陈天慧医生在 “Expertise in Ectopia Lentis”—— 全球晶状体脱位专家排行榜上依次位列全球前三名;全球前五十的晶状体脱位研究学者中,有十名来自本团队,充分彰显了团队在晶状体脱位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和强大科研实力。

人视间:蒋永祥医生团队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追光之路

蒋永祥教授表示:“愿与团队携手共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一路走来,在蒋永祥教授的引领下,团队致力于晶状体脱位的前沿研究,,初心如磐,矢志前行。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Chen T, Chen Z, Du J, et al. Reprogramming of iPSCs to NPCEC-like cells by biomimetic scaffolds for zonular fiber reconstruction. Bioact Mater. 2024;45:446-458.

2. Shi Y, Chen J, Cai L, Zhang X, Chen Z, Yang J, Jiang Y, Lu Y. Uncovering the Hidden World of Aqueous Humor Proteins for Discovery of Biomarkers for Marfan Syndrome. Adv Sci (Weinh). 2024 Feb;11(6):e2303161.

3. Zhou J, Zhang L, Wei Y, Wu Q, Mao K, Wang X, Cai J, Li X, Jiang Y. Photothermal Iron-Based Riboflavin Microneed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Keratitis via Ion Therapy and Immunomodulation. Adv Healthc Mater. 2024 Oct;13(26):e2304448.

4. Chen T, Liu Y, Zhao Y, Wang M, Song L, Jiang Y. Mutations in ADAMTSL4 cause a unique form of autosomal-recessive congenital ectopia lentis. Exp Eye Res. 2024;248:110090.

5.Jia W N, Chen Z X, Wang Y L, et al. Genotype Associated With Visu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Ectopia Lentis Following Lens Surg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 J Ophthalmol, 2024,268:285-295.

6. Shen X, Chen Z, Jia W, Wang Y, Chen T, Sun Y, Jiang 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ffective lens 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Marfan syndrome and ectopia lentis. Br J Ophthalmol. 2024 Nov 22;108(12):1634-1641.

7. Liu Y, Ju Y, Chen TH, Jiang YX.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of Ocular Posterior Segment Abnormalities in Marfan Syndrome. Ophthalmol Sci. 2024;4(5):100526.

8. Wang X, Song L, Liu Y, Huo Q, Sun Y, Chen Z, Jia W, Shen X, Wang Y, Chen X, Chen T, Jiang Y, Wang R. Clinical ocular prediction model of postoperative ametropic amblyopia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ectopia lentis. Front Med (Lausanne). 2024 Oct 21;11:1491736.

9. Chen Z, Jia W, Chen T,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psular tension ring and capsular hook implantation for managing ectopia lentis in Marfan syndrome: real-world study. 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2024,50(7):698-706.

10. Chen Z, Jia W, Sun Y, et al. Genotype-phenotype profile of global ASPH-associated ectopia lentis and clinical findings from a Chinese cohort. Gene, 2024,925:148600

11. Shen X, Chen Z, Jia W, et al.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Lens Formulas for in-the-bag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Marfan Syndrome Patients with Ectopia Lent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