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年度盘点】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代表著作
《眼科OCT图像智能化分析及管理》
研究论文
曹秋晨、杨诗歌等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5.3分)发表论文1,揭示脑源性β-淀粉样蛋白(Aβ)通过脑脊液沿视神经运输至眼部,导致视网膜变性。该研究在刘庆淮教授、肖明教授脑眼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为通过脑眼结合的角度为眼科、神经科的退行性病变探索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脑眼结合的交叉研究对脑病及眼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茅希颖等开创了一种新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方法(scMeT-seq)2,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代谢组与转录组的同步测定,为研究细胞代谢与表型的关联提供了全新工具。该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IF:14.3分)。
刘庆淮教授团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陈强教授团队合作发布OCTA-500数据集3,助力视网膜血管及微血管研究,并提出创新分割算法,推动眼科影像分析发展。该成果发表于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0.7分)。
陈雪、王颖等发表于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9.0分)的研究发现4,FTO(一种肥胖相关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FB23-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病理表现,提示FTO为DR治疗的潜在靶点。
吴心镜等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8.2分)的研究发现5,Gremlin1(一种新型的促血管生成和促纤维化因子)在眼科血管生成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和纤维化,且抗Gremlin1抗体可有效抑制相关病理过程,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基金申请
刘庆淮:LPL+小胶质细胞脂质代谢失调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重塑中的机制研究
胡仔仲:糖化白蛋白介导MARCO+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陈雪:ALKBH3介导的LDHA m1A修饰调控RPE糖代谢在干性AMD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谢瞻:JWA功能肽通过双靶向整合素aVβ3/MMP2及核心序列D型变构增效抑制CNV的机制研究
范雯:CCR3拮抗剂通过CEBPD/PPARγ/FAO信号轴抑制wAMD血管新生和光感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学术传播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