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
《黄庭经》,大约是东汉晚期出现的道经,其术以修丹田、守昆仑、内视历藏、守虚合一为主,强调积精食气,期成还年。其书虽名“黄庭”,但只是从首句中提出的两字,而不是以黄庭为主修法的道经。其书虽有“丹”“还丹”之名,却也不是所谓的“丹经”,而是在自觉不自觉间用丹家术语。与丹道相较,此经工夫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传世文本,以王羲之写本最早。唐代有务成子、梁丘子注本,后世注本也不少。务成子谓王本“未免脱漏”,但笔者觉得王本已经增入了后人之语,不免失真。今以王本为底本,务成子、梁丘子注本为校本,略作注释。王羲之《黄庭经》,宋星凤楼本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后有幽阙,前有命门[0]。嘘吸庐间,出入丹田。审能修之,可以长存[1]。黄庭,指脾(脾为土,色黄),在脐上三寸。关元,在脐下三寸。幽阙,指两肾。命门,指脐。庐,指鼻腔,一名神庐(鼻腔与颅腔相连,故名。疑此庐字暗借颅字音义)。丹田,即在黄庭之下,关元之上,幽阙之前,命门之后,乃赤色田地。本段是说,内视注于丹田,呼吸出入丹田,便可长年。这一段大约即是廷熹八年(165)八月蔡邕《王子乔碑》“覃思以历丹田(田,一作丘)”的具体解释,后世丹法,如廖蝉辉所谓“前对脐轮后对肾,中央有个真金鼎”即是此法的流变。“嘘吸庐间,出入丹田”,是本经的纲要(廷熹八年刻边韶《老子铭》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之句,可用参照)。《黄庭经》是最早的详细介绍丹田功法的著作。丹田,原意为赤色田地之意,《老子中经》说“丹田中有赤气”“丹田中赤”云云,使用的就是原始含义(但《中经》说丹田在脐下三寸,实乃“积气关元”之关元位,且全用存思之法,与《黄庭》大不相同)。魏王图《道机经》则发挥成三丹田之说,影响后世深远(如《黄庭内景》等)。黄庭中人衣朱衣,关元牡籥[2]阖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治,玄膺[3]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这三节结合身神形象,对内视丹田、呼吸丹田、灌溉丹田、守护丹田做进一步阐释,并强调固精。黄庭,一名中池,一名中宫,一名尺宅,一名横理。其神衣朱、衣绛,大约是说脾是心之子(火生土),故承继了赤红之色。阖两扉之扉,指前后二阴。玉池,指口,一名华池。清水,一名甘露。灵根,一名精室,一名方寸,即是丹田。其神居于横下三寸,当重重闭固。修治神庐,旧说指去鼻中毛,实指恬淡精思、呼吸绵绵。玄膺气管,指舌下至心一段,古说有十二环。固精自持,其气上腾,于口中化作清水,再灌溉于丹田。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令可杖。至道不烦无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皆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4]。三关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这两节是在内视丹田、呼吸丹田之上的升华,指出灵台为主,昆仑不死。灵台,指心,一名明堂,一名绛宫,可以四通八达。至道简易,心神安静虚无,则可以为环中。通天,指上可通于头脑。方寸之中至关下,指下可通于二阴。玉房,指腹内诸宫,如黄庭、丹田、关元等。公子,即后文所说之童子,是为昆仑之神。三关,或说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是受《黄庭内景经》影响的解读。其古意今已难知,窃以为:关中有昆仑泥丸、灵台绛宫、玉房关元三宫,故关为关膈之意,关指下关脐膈、中关胸膈,上关颅膈。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观志游神三奇灵,闲暇无事心太平。常存玉房视[5]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谒,闭子精路可长活。这三节重申固精,并言心平。绛宫中有五彩,因心四达故。赤神之子,即黄庭之神。长城,指九曲回肠。玄谷,旧说指肾,疑指膀胱。三奇,指上文所说三关,后文又称三神,在天为斗、日、月,在人为神、气、精。常常内视玉房,而内景明丽,明如日光。太仓,指脾胃。六丁玉女,六丁为阴神,故称玉女。正室之中神所舍,洗心自治无敢污。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6],虚无之居在帘[7]间,寂寞廓然口不言,恬淡无欲游德园,积精[8]香洁玉女存。作道优游[9]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这三节重申洗心虚无,并总言历藏。玉女来谒,从本段来看,似乎只要积精香洁即可。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斗[10]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11],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出日入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一合九[12],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13]。昆仑之性[14]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为明珠,万岁昭昭[15]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璇玑悬珠环无端,玉牡金籥常完坚[16]。载地悬天周乾坤,前仰后卑各异门,象以四时赤如丹[17],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常存。这六节是对守昆仑的发挥。三五合气要本一,可能是《参同契》“三五与一”的解释,其大意如《悟真篇》说“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斗、日、月,天之三奇,他书说“天有三宝日月星”。日月随斗而运,斗为紫宫太一之居,于人为昆仑,一名金室,一名紫宫,一名九原之山,一名太渊,即脑宫。昆仑之顶,名华盖,一名天门,一名玄门,即囟门。日月,是天地之精。人之二目,其精光象日月明珠,为人身精华而成。其眼帘,象昆仑之帘惟。昆仑气息之出入,即为神庐。昆仑太渊之精,名其为还丹。内视存思,调和气液,左三右七,戴九履一,周回一身,抱珠怀玉,而归昆仑。昆仑是为根蒂,草木之根蒂在下,人之根蒂(枢纽)在上。昆仑之神,乃名真人,其神巾金巾,其精气显现时,内视如珠如玉,如日如月,又如弹丸,故他书又称泥丸(泥乃黄色,如《胎息精微论·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说:“泥丸是土,有两条脉下彻肾精,其精在肾,谓精流入泥丸则为脑。脑色黄,故象于土也。”其书又谓“脑有二条脉,夹脊降到脐下三寸,是名炁海。脑实则炁海王,王则元炁盛,盛则清,清则神生”,解说脑与炁海关系)。日月之珠,如璇玑连环,七日有奇而一来复,上自泥丸,下自丹田(或阴端,或涌泉),周匝一身,外阳营卫,不召自来,玉锁金关,故能长年。精气循环,后升时卑伏其身以利升,前降时后仰其头以利降,其珠如经四时(一年)火候,而赫赤成丹于金室。送此“还丹”至玉房灵根,则如龟龙胎息。七门,一名七孔,即七窍。昆仑之神,服符六甲,开通七窍,而丹田之神,召致玉女,籥牡两扉。七窍通达,窍窍光明,昼夜存思,精气内运,即可常存。本段借用丹法来阐说内视,既有三五(五行)合一,也有日月(阴阳)合一,而视如珠玉(象还丹),但尚处于比拟阶段,未能将丹理融会贯通。第一节,疑其暗用《参同契》之语,暗用后世所谓河图之生数(此数如杨雄《太玄·太玄数》说:“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参同》大约本此)。第二节,暗用后世所谓洛书之数(源自明堂九宫数,如《大戴礼记·明堂》说:“明堂者古有之也……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第三节,暗用七日来复之语。第六节,暗用一年火候之说。从《五相类》批判内视历藏之法看,似乎可以认为《黄庭经》在《参同契》之后,在《五相类》之前。仙人道士非有神[18],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
本节点明积精食气,以为下段文字张本。天相既,即与天地相终尽之意。此后之文,是对前文的再次阐释。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神明[19]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得浆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本节虽以心脏提头,却是整体的存神内视之功。后之四脏例此。“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意同“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一合九”。肝之为气修[20]而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臭香[21],立于玄膺含明堂[22]。还坐天门候阴阳[23],下于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灵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24]。本节“还丹”意同“象以四时赤如丹,送以还丹与玄泉”。从天门华盖而下,过喉咙、入清渊之精气,后世做作金液还丹。肺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视[25]天地存童子。调和[26]精华治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入[27]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28]。专守诸神[29]转相呼,其成还归与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专[30]万岁年有馀。天门童子,即是昆仑之神。其入绛宫,带紫入绛,故色成紫华。华盖,古星名,属紫微垣,在五帝座上。其隐紫宫华盖之下,则能窥视天地,通达六合。其至于太仓大家,久之而能绝谷食气,则能通达虚无。闭塞命门,意同“中外相距重闭之”。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布[31]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玉英。伏于玄门候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七孔已通不知老[32]。金木水火土为王,大约是“土旺四季”之意。阴阳列布、二神相得,可释为“追二气于黄道”。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太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太渊,通[33]我玄膺过清灵。坐于庐间见小童,问于[34]仙道与奇方。头戴白素足[35]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五味皆至善气还,被发行之可长存[36]。本节是全文的小结。头戴白素足丹田,即是“嘘吸庐间,出入丹田”之意,即是小童公子教我者。后世《神景经》所谓“天谷元神,守之自真。上玄下牝,子母相亲”,即从此演变而来。庐间之神为小童,太渊之精乃还丹。华池之水为白素(后世丹法中或称白雪),下入清灵即为玄泉。灵根得清水、还丹之养,则可长存。问道童子,教我仙方,内景之一,尚有怪来,不作圣解,即无咎。善气即生气,五味实指甘美之味。
[0]原作“前有幽阙,后有命门”,误,依梁丘子“后有幽阙前命门”句改。
[1]审能修之,可以长存:此句原作“审能修之可长存”。
[2] 牡籥:原讹作壮籥。牡籥,即籥牡,锁钥之意。牡籥,或作茂籥,或作笢籥,牡、茂、苠三字音相近而混。
[3] 玄膺:原作悬膺。后文悬珠或当做玄珠。
[4] 按:法海,是从佛教而来的名词,疑非原文所有。子丹,心神之名,是后世上清派所用,故疑为后人所改。此两句已不得而知其原貌,本经末尾说“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此公子教我者可作其意之参考。
[5] 视:他本作神。
[6] 心自安:他本作身体安。
[7] 帘:原作廉。他本作帏。
[8] 积精:他本作清静。
[9] 优游:原作优柔。
[10] 斗:原作升。
[11] 他本后有“子能知之万事毕”一句。
[12] 此句,原作“升降五行一合九”,他本作“升降进退合乃久”。
[13] 七日句,原作“七日之奇吾连相舍”。他本作“七日之五回相合”。五,或作午。
[14] 性:他本作山。
[15] 昭昭:原作照照。
[16] 常完坚:原作身皃(貌)坚。
[17] 前仰后卑,象以四时:原象以四时句在前,依意改。
[18] 非有神,原作非可神。
[19] 神明,原作精神。
[20] 修:原作调。
[21] 臭香:原作肥香。此句,他本作“津液流泉去鼻香”,鼻香,或作臭香。
[22] 含明堂:原作通神明。此句后,原接“伏于老(玄)门候天道……七孔已通不知老”诸句。
[23] 此句原作“还坐阴阳天门候”。
[24] 其成还丹:他本作“期成还年”。此句后,原有“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诸句。
[25] 窥视:原作窥离。
[26] 调和:原作调利。
[27] 下入:原作下有。
[28] 此句,他本作“隐藏华盖通神庐”。
[29] 诸神,他本作心神。此句后,原有“观我诸神辟除邪”一句。
[30] 寿专:他本作寿传。
[31] 列布:原作原宿。
[32] 伏于玄门诸句,原在肝之为气一节。
[33] 通,原作道。
[34] 于:原作我。
[35] 足:原作距。
[36] 最后数句,原作“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他本作“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大道荡荡心勿烦,被发行之可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