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总会有一些差异:地球上有南北差异,中国有东西差异。过去我们常说城乡差异,现在很少说,但实际上你不说它也还是存在着。
那么日本有没有城乡差异呢?日本的殡葬文化是否各地也都有所不同呢?如果有,那么是不是东京、大阪等中心城市的殡葬文化比地方上更为先进些呢?
日本人文礼仪专门学校的模拟葬仪
回答是否定的。即使各地的经济状况有所差异、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殡葬——这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行业,却并非东京、大阪等中心城市更为发达。比如代表着日本殡葬文化特色的“生花祭坛”就诞生于日本南部的九州,而另一个特色日式入殓就诞生于北海道。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另一项北海道殡葬的特色——WITH HOUSE,这是特定的殡仪服务设施名,是殡仪服务商村本纪念集团老板村本隆雄生造的一个英文词汇,华人殡葬专家安剑星先生将其音译为“慰慈馆”,倒也别有风味。
北海道WITH HOUSE 惠庭店
当今日本的陵园业界最时髦的是“树木葬”(和中文的“树葬”有所不同,更接近于生态葬),而殡仪服务业界最流行的莫过于“家族葬”。这两个关键词构成了当今日本殡葬界的主旋律。
“家族葬”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家庭葬”,指以家庭(日语叫家族)为中心、少数人参加的葬礼。它所针对的是“一般葬”,也就是过去最流行的由大家族和公司联合举办的、很多人参加的大型葬礼。
过去日本的葬礼规模都比较大
日本“家族葬”的先驱应该是北海道村本纪念集团。十年前安剑星先生受中殡协副会长王计生(福寿园总裁)先生的委托,为即将召开的公墓年会物色一位日本殡仪服务专家做演讲嘉宾。长江曜子教授和镰仓新书的清水社长以及北川雅夫先生等人一致推荐了北海道的村本隆雄社长。
果然,村本社长不负众望,在大连公墓年会上的演讲取得了成功,为中国殡葬界打开了一扇日本殡仪服务的最新最美的窗口,使得中国同行一下子就看到了日本殡葬行业的最前卫。
村本隆雄社长(左)和泷野陵园的高桥理事长
从前日本的葬仪是由大家族和逝者的公司联合举办,亲朋好友一拨、公司一拨,参加人数很多,葬礼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景。
但是最近这二十年来,日本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们退休之后要过二十多年才会去世,去世时早已和从前公司的同事们不再来往,身边只剩下少数的亲朋好友。因此,过去的那些大型礼厅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村本社长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社会变化,他和建筑设计师佐藤善彦先生一起考察了北欧的教堂之后,设计建设了这种每次只能接待一家客户的独特的礼仪厅。村本社长给这种兼有家庭气氛又有公共设施之便的礼仪厅命名为WITH HOUSE (大意是“居家”),将这种小型葬礼称之为“家族葬”。佐藤先生则一发而不可收,二十余年设计了300多座“家族葬”会馆,被媒体称为“天国入口的设计师”。相关阅读请点击 创造感动——东京生命文化学院名师录(4)
北海道WITH HOUSE 惠庭店
2015年1月底福寿园高管参观WITH HOUSE
转眼十年过去,当年只有四、五家WITH HOUSE的村本纪念集团,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家店铺,成为北海道最大的葬仪社。更重要的是村本社长的“家族葬”理念已经渗透到日本全国殡仪服务行业,你在日本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家族葬”的宣传。正如玫瑰园创始人中本隆久先生最早发明的“树木葬”现在风靡全日本一样。
日本到处都是“家族葬”的广告
文化的差异或者国情的不同是一方面,每个国家所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事实。日本从150年前的明治维新起就率先开始了改革开放并且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后来虽然一度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邪路几乎灭种亡国,但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后,因缘际会,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亚洲的最前列。毋庸讳言,在殡葬文化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WITH HOUSE 所代表的“家族葬”,实际上就是老龄社会殡仪服务的一个方向。虽然中国目前对于“涉遗”还有种种限制,但未来的殡葬政策一定会更加宽松、更加符合人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未来能够迅速适应深度老龄化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殡仪服务,并且保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观学习WITH HOUSE的设施及其运营模式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学习,甚至就是一种到未来的穿越!
为此,东京生命文化学院策划的10月底的北海道殡葬游学,特地安排了一整天参观 WITH HOUSE,兼职村本纪念集团顾问的安剑星先生亲自担任导游和翻译,此次游学必将成为中日殡葬行业的一次深度交流。详情请点击阅读 跟随葛千松游学北海道,殡葬顶级游学招募
2015年1月底王计生总裁参观WITH HOUSE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