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入殓师与国内的化妆整容师、礼仪师有何不同?中国唯一的日本入殓师为你讲解

文摘   2024-08-17 09:01   日本  
△视频为东京生命文化学院推出的入殓体验项目,入殓师岳培荣为从电影《入殓师》技术指导木村光希担任校长的日本送行者学院毕业,并获得入殓师认证资格证书的唯一中国大陆学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社会中的葬礼通常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守灵仪式、告别仪式、火化仪式、落葬仪式。而整个葬礼的本质性事实,其实是逝者亲朋好友围绕着逝者遗体或遗骨进行的一系列富含象征意义的仪式性行为。但随着现代社会医学化科学化的进展,我们开始认为逝者遗体充满着病菌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病性,是一种对于生者来说危险的存在。因此对于葬礼中的核心对象,也就是逝者“遗体(骨)”,我们开始敬而远之,哪怕他(她)生前曾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在葬礼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会小心翼翼、不敢接近。过去由逝者亲人承担的葬礼的各项工作,开始交由专业人士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现代社会中的殡葬行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发展起来。

图为日本茨城县家族葬会馆【遥】举办的告别仪式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对于逝去亲人的留恋、不舍、悲痛等等的情绪是真真切切的,而葬礼正是我们去释放、舒缓这些情绪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逝者家属难以走出亲人离世的悲伤,这也让 “哀伤抚慰”成为了新兴的热门词汇。其实与其等到逝者家属在葬礼结束后因为无法释怀陷入到病理性的哀伤中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不如更多的去反思为什么当今的葬礼越来越无法抚平逝者亲人的悲伤情绪

守灵仪式以及逝者家属的服丧行为,在文化人类学者的考证下,被认为是源自于人们对于逝者灵魂“上身”的恐惧,因而在守灵仪式上经常听到的都是家属在哭腔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忏悔和请求原谅的内容。在殡仪馆进行的告别仪式和火化仪式,近年来在殡葬工作者的努力下仪式感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在逝者诸多亲朋好友以及单位领导同事参加的告别仪式和火化仪式中,除了绕灵三圈环节外,都是以处理家族与外部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而最后的落葬仪式中,逝者的遗体已变成被放置在骨灰盒中的骨灰,更是很难在直观上与逝去的亲人建立起充满感情的直接联系。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分析出,事实上当前普遍的葬礼模式,缺少逝者至亲安静地与逝者遗体进行告别的时间与空间。

图为日本茨城县家族葬会馆【遥】放置陪葬品仪式的布置

而这就是入殓仪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入殓仪式独立于守灵仪式、告别仪式,给逝者至亲创造出一个与逝者在一起的时间与空间,排除了各类社交辞令,能够近距离、安静地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2008年上映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的日本电影《入殓师》感动了全世界无数观众,而电影中所描绘的在家属面前给逝者更衣的场景,正是入殓仪式。

图为电影《入殓师》剧照

如下图所示,日本的入殓仪式其实只是葬礼的诸多仪式中的一部分,是在守灵仪式开始前进行的一项特殊仪式。这些年之所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是因为它发挥着至亲与逝者进行私密环境下最后告别的重要作用。

图为日本简易家族葬礼的一般流程及入殓仪式的位置示意图

一般来说,入殓仪式中所进行的内容源自于中国的“小殓”、“大殓”的习俗。所谓小殓,指为遗体净身整容,并换上寿衣;大殓,指将逝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并封棺。在时长为1小时的入殓仪式中,入殓师、逝者遗体、逝者家属共处一室(既可以是逝者家中,也可以在殡仪设施中进行),入殓师作为仪式的主持者与入殓的实施者,与家属共同完成对遗体的①净身、②更衣、③化妆整容、④遗体处置、⑤入棺、⑥放随葬品等六大项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入殓师首先让家属真切地感受并确认到亲人的死亡,再通过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法让家属感受到逝者的尊严。入殓师通过与逝者家属的沟通及互动,让家属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充分参与其中,给家属创造出一个容易敞开心扉的环境氛围,从而达到对于逝去亲人的留恋、不舍、悲痛等等的情绪释放,实现最理想的告别。

图为日本入殓仪式的空间布置

当前,国内也开始尝试在葬礼中加入诸如故人沐浴等新的服务内容,这实际上就是在填补当前传统的殡葬模式中缺失的逝者家属与逝者间联系过于稀薄的一种尝试。未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老龄化,家族规模的进一步缩小,能否满足逝者家属与逝者进行理想的告别的这一情感上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成为决定一场葬礼是否成功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正文完>


相关阅读:
两个入殓师——东京生命文化学院名师录(7)

星之光设计
品牌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