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不同超声乳化劈核方法的选择比例,包括停劈法(34%)、分而治之法(31%)、垂直劈核法(18%)、水平劈核法(14%)和其他方法(4%)
■ 数字化手术室
手术量与数字化手术室使用正相关。低手术量(每年 < 600 眼)和高手术量(每年 600 眼以上)医生均认可其优势,如高手术量医生看重效率与工作流程提升,数字化手术室关键优势是可追溯性,防选错人工晶状体。成本是主要障碍,设备确实昂贵,但高手术量诊所因效率提升可快速回本,小诊所则需待新技术降价,且数字化手术室学习曲线挑战大。
图6 整合数字化手术室的主要障碍:如成本(75%)、空间(21%)、技术限制(18%)、与现有手术室设置整合困难(17%)、适应新技术困难(10%)和其他原因(4%)
图8 不同程度散光(0.75D、1.25D、1.75D、2.50D)患者使用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比例,散光程度越高,使用比例越高
图12 不进行更多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主要担忧,包括成本(62%)、对夜间视力质量的担忧(52%)、对对比敏感度视力丧失的担忧(39%)
图13 医生估计2023年其白内障患者中青光眼的患病率平均为 9.7%,且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4 医生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的时机,18% 的人首选激光治疗,8% 的人在使用一种药物后进行手术,22% 的人在使用两种药物后进行手术,36% 的人在使用三种药物后进行手术
图17 医生认为基质内透镜取出手术相对于其他屈光手术的主要优势,包括改善术后眼表(48%)、降低干眼发生率(42%)和提高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38%)
图19 医生在中度干眼患者中推迟手术直到干眼得到更好管理的可能性,ESCRS 代表比非代表更有可能推迟手术
图20 医生诊断角膜不规则性时使用的工具,包括地形图(71%)、裂隙灯(66%)、断层扫描(54%)、角膜测厚仪(36%)、家族史(28%)、基因检测(3%)和其他工具(2%)
本次 ESCRS 临床趋势调查全面涵盖白内障手术、散光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老视矫正、青光眼以及屈光手术等多个眼科关键领域的业务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白内障手术方面,手术量的重要性凸显,其不仅关乎医生技能维持,更与医疗质量紧密相连;超声乳化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存,个性化设置需求渐长;双眼同日手术因安全性新认知有望拓展应用;数字化手术室虽面临成本与学习曲线挑战,但在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效率上潜力巨大。
散光矫正领域,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市场持续升温,技术应用与认知同步深化,轴位对齐与误差处理技术不断精进。
老视矫正市场中,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借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技术东风蓬勃发展,然成本与视觉质量平衡仍是突破关键。
青光眼领域,防治形势复杂,患病率虽微降但诊疗难题犹存,MIGS 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广普及尚需多方合力。
屈光手术领域,新技术多元竞争,眼表管理与角膜状况评估受高度重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前景光明但仍需审慎前行。
整体而言,眼科各领域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相互驱动,医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患者需求满足成为行业发展核心动力,未来需持续聚焦技术优化、成本控制、流程规范及教育普及,推动眼科医疗迈向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为精准的新阶段,为全球眼健康事业筑牢根基、拓展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