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份量太重了,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十年,“问北京”的故事

时事   2024-12-24 19:01   北京  


导 读 

岁末已至,“问北京”在大家的陪伴下又将走过一年。到今年12月20日,“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大家相伴整整十年。十年来,“问北京”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一拨一波的“小问”们奔走在大城北京的一条条大街小巷,制作了6000多篇报道,内容触达北京16区的绝大多数街乡镇、委办局,涉及住房、教育、交通、消费和城市建设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报道是如何采制的?报道背后,“问北京”和热线记者又有哪些故事?“问北京”十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特别策划《十年,“问北京”的故事》。今天,我们听听记者郑晨说说她在“问北京”的故事……





就像我的同事初日说的,“我们充满对新闻的热忱,一个个报道记录着我们的青春”。2018年6月,我来到北京新闻广播特报部《新闻热线》节目组(微信公众号“问北京”),当时我充满热情,我的青春也留下了问北京的印迹。现在想想,是多么值得。


第一篇调查报道

第一篇调查报道


第一篇调查报道



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2018年6月底,北京正处在高温黄色预警中,气温持续在35°C以上。有家长拨打新闻热线反映,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周边有臭水沟,天气炎热,蚊虫滋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会受到影响,已经有学生生病,学校停课。当时看到这条线索,我心里非常着急,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者必须到现场,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学校在北六环附近,那时不通地铁,公交也不方便,我是打车过去的。到学校之后,很多家长已经在等我。我和家长们绕着学校走了很久,发现学校三面都有水沟,水沟里的生活污水来自上游的八仙庄村。我在现场采访了家长、学生、村民、水务站工作人员等等相关人员,在学校东边水沟附近,我还发现了一个河长制的牌子,上面有各级领导的电话,我就在现场逐个打电话。通过反映,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迅速展开治理工作,水沟不臭了,学校附近的垃圾中转站转移了,学校周边的两条道路也重新翻修。


报道在“问北京”发布后,很多人留言说,感谢记者及时报道、感谢“问北京”……2019年11月8日,记者节,我收到一位家长的信息:“节日快乐。北七家中心小学的家长们对您一直有一份感恩。”这句话的份量太重了,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也正是这第一篇报道,让我知道,记者必须有一股韧劲儿,一定要追问到底,一定要调查清楚。

第一次跑突发新闻


当时,每个星期都会轮值一次突发班。2018年8月28日是我的突发班,当天凌晨4点多,朝阳区东四环中路红领巾桥以北,两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追撞,造成两人死亡,周边道路长时间拥堵。看到线索后,领导立即喊话我:去现场!当时我还有点恍惚,但是来不及犹豫,装好采访机、手机就飞奔出门了。


事故的惨状,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撞击后,前车左后轮胎变形,车后桥掉落;后车起火,车头烧焦,前轮胎基本磨成了铁圈,一股刺鼻的烧焦味儿扑面而来……


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在不影响现场秩序的情况下,记者要尽可能接近现场。当时,两辆事故车停靠在东四环主路最右侧的车道上。我穿过四环辅路,钻到主路、辅路之间的隔离带里。近距离看到了前后车的号牌、车上装载的物料、车上写的准牵引总质量等关键信息,现场采访了多位目击者和救援人员。这次经历告诉我,作为“问北京”的记者,就要时刻准备着,准备出发,准备去现场。


第一次被“震撼”


在“问北京”的时候,我们都被称作“小问”。在我作为“小问”的近三年时间里,特别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有一次,我和反映问题的居民一起进了垃圾填埋场,一座50多米高的垃圾山矗立在眼前。据介绍,这个垃圾填埋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运行,当时已经达到了50米高的上限。由于没有其他办法,垃圾只能继续向上堆积,垃圾场臭味扰民。


试想,你随手扔掉的一个饮料瓶,20多年后,它仍然在一座垃圾山下,我们看似丢掉的垃圾其实并没有消失。综合多次报道经历,我撰写了《关于尽快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建议》,被作为政协提案的参考素材。“问北京”遇到的问题看似零散,实际上也有一些共性。在报道过程中,自己留心搜集,多总结思考,就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再上升到理论,或许更有价值。


我非常感谢“问北京”,是“问北京”让我增长了胆识和智慧,磨炼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激发了我的潜能和动力,也提升了我的能力和水平。“问北京”10岁了,我与“问北京”一同成长。


“问北京”生日快乐!一生有你,真好。




小 问 说


记者必须有一股韧劲儿,

一定要追问到底,

一定要调查清楚。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郑晨     编辑丨亓玥

值班主编丨紫苏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要胆大心细、眼明心亮……” | 十年,“问北京”的故事

问民生丨“我去调查,藏着采访机……” | 十年,“问北京”的故事

问民生丨“大家一拍即合,就说要不就叫‘问北京’嘛” | 十年,“问北京”的故事


问北京
来自北京新闻广播的独家调查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