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变好」的方向和动力,是因为你感知不到自己

文摘   育儿   2024-07-15 17:3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普华文化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生活中、网络上,我们好像总是看到别人干劲十足,轻轻松松就获得了想要的一切,自己的生活却像一团乱麻,一潭死水。


想要做出改变,又没有方向和动力,陷入深深的疲惫和倦怠之中。


有时我不禁想问:


习惯了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么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是什么?


是“所有人”都想要的钱权名?

是家人朋友的平安健康?

还是内在的幸福与安宁?


好像哪个都想要,也好像哪个答案都似是而非。


直到翻开雅各布·布拉克的这本 《如何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一只黑猫》时,我感到久违的亲切和有趣。


作者把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形象地比喻成了一只黑暗房间里的“黑猫”。我们要如何冲破障碍迷雾找到它?不妨一起走近这部浓缩的“社会心理学”。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01

找回自己的注意力


我想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工作中,面对着手机、电脑办公,被各种工作信息、微信群信息轮番轰炸,疲于应付;

休息时间,网购、刷短视频和各种社交软件,就连出去游玩,也免不了上传打卡;

放下手机哪怕一刻,总觉得会漏掉什么消息……


现代社会,我们看似投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活,但总感觉享受中带了点空虚,空虚中带了点疲惫。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被不断地分散掉了。


网络时代造就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注意力争夺战——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掠夺、再掠夺,我们的意志力也会像体力一样消耗殆尽,以至感知不到自己。


注意力的集中和意志力的保存,是未来非常值得关注的“战斗”。


书中“选择你的战斗”这部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把大多数人需要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大部分行为作为一种后天习惯来完成。





02

更多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生活中,我们好像永远要“快”,快点得到一个结果,快点取得一个成功,要比别人更高、更快、更强。


结果当然很重要,但过于追求好结果会变成执念,反而不利于好结果的取得。


为什么呢?


一方面,把精力过多聚焦在结果而非做事过程,事儿本身用力太少。精力在哪儿,成效在哪儿。对结果过多的祈祷、纠结和反复,会造成精力分散。当精力没有完全用在做事上,那么结果自然会打折扣。


另一方面,对好结果的高期待导致的焦虑内耗破坏了磁场。越期待越恐惧,越恐惧得不到好结果越焦虑,从而陷入内耗循环,离“自己”越来越远。


结果并不能够决定一切,也没有人是常胜将军。


相比结果,有时候我们更要多多关注过程中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管理好过程中的情绪水平,不断总结、复盘和提升。


成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应对失败的能力,请兴致勃勃地去失败,天不会塌,人生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





03

幸福其实已经在手中


幸福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准确定义,但人人都在追求。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就是对人生的心之所向。


本书 《如何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一只黑猫》给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视角:


一名澳大利亚临终关怀师结合患者案例,梳理出了临终者的五大遗憾,分别为:


但愿我有勇气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期望我过的生活。

但愿我不用那么拼命地工作。

但愿我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但愿我能和朋友们保持联系。

但愿我能让自己更快乐。


如果真的到了将死时刻才遗憾,何不把握好现在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光是可以“倒流”的,我们可以从“临终遗憾”入手,从当下这一刻开始,去获得最清晰的内省和最真实的幸福——


原来,幸福其实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它的秘诀是细细体会并保存住生活里那些随处可见的美好和令人感动的瞬间。储存快乐记忆,就像存钱一样——存钱是抵御物质风险,存快乐是抵御心理风险。不断存储快乐记忆,就是训练掌握幸福的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去抵御所有迷茫、无常和不确定。



除此之外, 《如何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一只黑猫》在 4 个篇章、32 篇短文、50 个故事里,还探讨了许多人生的重要议题。


希望我们都可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作者 | 林若一

编辑 一颗青橙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往期推荐


重启人生 无效努力  | 假努力 | 人性弱点 错失恐惧 | 讨好型人格 | MBTI  | i 人 | 焦虑 | 高敏感 | 咨询技术 | 心理评估 | 绘画心理学 | 冥想 | 旺孩子 | 青春期 | 表达 | 疗愈型伴侣 | 成人童话 | 假性单身 | 小红书 | A 股 | 金融





普华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