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头脑特工队 2》,我发现钝感力真的能救命

文摘   育儿   2024-07-23 17:3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普华文化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时隔 9 年,《头脑特工队 2》终于上映了!


主人公莱莉也升入了高中,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毕竟她刚和两位好友配合,顺利打赢了冰球比赛,还一起进了冰球训练营。


她早已不是那个会在新班级哭鼻子的小姑娘,只是没想到,青春期还会这么多新的麻烦在等着她。





01

长大后的情绪,
竟然这么复杂


刚到营地门口,就撞上了偶像队长姐姐,她邀请我一起参观诶!


但两位一起来的朋友还在旁边呢,我们是一起被选中来的。


是跟上队长,还是拒绝她、和朋友们一起行动?


队长姐姐向其她队员介绍我啦!可是她说错了我的家乡,如果我纠正她,会不会破坏气氛?


和两位朋友一起在更衣室拍照好开心!谁知道这违反了规则,导致教练罚了全队,我也被大家埋怨,都是我的错……


随着莱莉遇到的情境越来越复杂,她的脑中也出现了新的情绪小人——


其中一个,就是代表着焦虑情绪的“焦焦”。看似普通的它,其实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等情绪交织而成的。


而另一个代表着尴尬情绪的“尬尬”,则和自我意识紧密相关,和羞耻、内疚等情绪同中有异。


还有代表嫉妒的慕慕和代表腻烦的丧丧,他们一出现就非常霸道,抢走了大脑控制台的操作权,甚至把乐乐等简单情绪扔了出去。


在它们的支配之下,莱莉陷入了新的状态——精神内耗。





02

过度想象力+联想力=精神内耗


也许有人看到莱莉的心事时,会不以为意:这也不算什么事呀,有什么好纠结的,何必这么敏感?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恭喜你,一生中将避免无数恼人的情绪!


但还有数量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会像莱莉那样,过分在意、反复回想一些负面的小事,以至于消耗过多精力,挤占其它思维和情绪的空间——这就是精神内耗了。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这样呢?


《情绪钝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这本书认为,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这两种能力太强了:


首先是想象力。


来到新的环境中,我们还不太了解别人,没法确定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我们。


于是,我们就会忍不住运用想象力,去猜别人的想法。


如果猜想别人对自己是善意的、想象结果是积极的,也就罢了。


就怕,越猜越觉得别人不怀好意,想象别人会嘲讽、孤立自己。


就像莱莉,刚来到训练营门口的时候摔了一跤,好在队长姐姐伸出援手拉她起来,但她却因为太喜欢队长姐姐的一缕红发,差点上手去摸。


直到注意到队长姐姐的诧异表情,莱莉头脑中的尬尬立马开始工作,想象队长姐姐因此而产生反感,乃至整个球队都会认为她是怪人……


好在想象并没有变成现实。队长姐姐热情邀请了莱莉,还拉她和队员们一起聊天。听到其他队员提到了自己一直喜欢的乐队时,莱莉非常开心和激动。


然而没过多久,她们就开始了对这支乐队的嘲讽。


莱莉头脑中的焦焦接管了控制,想象她们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觉得自己土气、幼稚,最后疏远了自己……在这样可怕的“后果”之下,莱莉不仅没敢承认自己的喜好,还跟着同伴一起嘲讽起这个乐队来。


因为这些只存在于头脑中的场景,莱莉反复琢磨,陷入内耗境地。



其次,是联想能力。


遇到一件小事,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这件事就会很快过去;但如果联想到各种原本关系不大的事情,误以为这些事都和眼前这件有关,就又会陷入内耗了。


电影中,莱莉得知训练营最后会有教练考核时,就开始思考“教练到底喜不喜欢自己”,并在焦焦的控制下,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被教练选中时的那场比赛,自己发挥的很好,应该能被教练喜欢吧?

刚到更衣室时不懂规矩,有点吵闹,会不会惹得教练不喜欢了?

自己在训练中的表现算是优秀吗,有没有被教练关注到呢?


她想前想后、犹豫不决,一旦联想到了不太中听的话、不太如意的事,就反复回味,特别在意。


但实际上,让我们频频陷入内耗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原本是我们的危险“预警器”。


比如,焦焦总能提前做计划、做准备,来避开潜在的不够优秀、不受欢迎等“危险”。


但过度的想象和联想,却会让我们像莱莉那样担惊受怕,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僵直、解离等症状。


《头脑特工队 2》对此的影视化呈现就很贴切:


焦焦太过焦虑的时候,干脆直接僵在控制台前动不了。他被闪电般的残影包围,其它情绪小人完全没法触碰到它。





03

走出精神内耗,
钝感力能救命

与敏感导致内耗相反,钝感的人则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自我怀疑。


因此,他们不容易受想象和联想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常常能更高效地工作、更顺畅地维护人际关系。在生活里,也更加脚踏实地,活在当下。


《情绪钝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提出,敏感的人要想也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情绪追根溯源,摆脱来自儿时的恐惧,不再“对号入座”。


敏感易内耗的人,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快速响应的恐惧回路。恐惧是嵌入大脑中、最基本的学习机制,一旦形成,一点小压力就会重新激活它。


如果我们小时候经历过一些不愉快,事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把它刻画下来,在今后遇到类似的事物苗头时迅速激活,快速产生焦虑、恐惧、厌恶等感觉。


比如很多难以表达自己的人,往往都在童年遭遇过无数指责,长期沉浸在被批评的恐惧中。那么长大后,来到需要发表见解的场合时,即便批评者并不在场,杏仁核也会重启这种恐惧,让我们在“昨日重现”中疯狂联想,瞻前顾后,最终选择沉默。


所以,当我们内耗时,真正让我们陷进去的并不只是当下的情境,还有脑海中的记忆。问问自己:


这一刻的感觉是不是很熟悉?

我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当时是发生了什么?

我现在是不是正在重新体验,小时候那种被批评或受到惊吓的经历?


觉察到这一点后,我们就找到了内耗的源头。


这时,我们就可以像恐惧一次又一次出现那样,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大家现在并没有在责备我;我现在的反应只是对儿时恐惧的一种重复。”



电影的最后,到了训练营的最后一天,莱莉因为太想得分而犯规,被教练罚下场去。她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心跳如雷,杏仁核在此刻高度激活,恐惧感到达顶峰。


焦焦就是在此刻僵直、解离的。还好乐乐出现了,她叫着焦焦的名字,让他去舒服的椅子上休息,终于让他平静了下来。


这正是心理学中的着陆技术,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它同样可以帮我们从想象和联想中跳出来,重新建立与当下现实的联系。


而莱莉也在朋友们的呼唤中回到了现实,焦虑平复,恐惧消散,这件事在当下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就不会再成为她长大后的心理阴影了。


现在的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除了听觉、触觉之外,我们还可以试着充分调动眼睛,看看面前、身边都有什么东西,前面的地面是什么颜色、放着什么东西;调动鼻子,闻闻是什么气味进入了鼻腔,比如有没有街边植物,或人家饭菜的气味等等……


更多的“情绪急救胶囊”,都可以在《情绪钝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这本书中找到。


让我们一起活在当下,慢一点、“钝”一点吧。


正如本书作者,哈佛导师加藤谛三所说:

“你的情绪是自己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你控制不了外界负面信息的凶猛涌来,却能掌控内心的纹丝不动。”




作者 | 木棉959 

编辑 一颗青橙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往期推荐


重启人生 无效努力  | 假努力 | 人性弱点 错失恐惧 | 讨好型人格 | MBTI  | i 人 | 焦虑 | 高敏感 | 咨询技术 | 心理评估 | 绘画心理学 | 冥想 | 旺孩子 | 青春期 | 表达 | 疗愈型伴侣 | 成人童话 | 假性单身 | 小红书 | A 股 | 金融





点个“在看”

掌控自己的“自留地”

普华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