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伦之歌│老汉今年七十三

旅行   2025-02-05 07:25   广东  

  

  - 044 -

   
老汉今年七十三

华 禹 辰

天津老知青

  
  很久没有写什么了,主要是近来家事频频,亲友们不是这个新发重病,就是那个旧病复发,而且因为我是搞医的,所以一有事常会找到我,仿佛我的意见能够让他(她)们获得最大的支持和安慰。我这个人比较注重感情,特别是这些老弟兄、老姊妹也是几十年、一辈子的感情了,所以任何人有困难我都愿尽己所能、倾己所有。
  

华禹辰老哥

  清明前的一天,78岁的大舅哥突发昏厥,于是老夫妻俩便急诊某专科医院,先做脑CT,再做核磁共振,在那里折腾了一整天。大夫说,不是脑子的事,明天去看耳鼻喉吧。当晚12点回到家中,半夜4点钟人就没气儿了。我们赶到他家时,120医生还在抢救呢,其实人早已没了。
  十几年前的一次世界杯大舅在看了一宿的足球比赛后,晨起突发心脏不适确诊为心肌梗死,经治疗后一直稳定。三年前在某心脏专科医院再次诊断心肌梗死,做冠脉造影显示冠脉主干已阻塞90%,不能放支架只能做搭桥了,但我们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这两年因心脏病频发多次急诊心脏科,并多次住院治疗,弄得大家很紧张。
  此次昏厥其实是心脏病再发所致(急性心源性脑缺血),因为人们缺乏知识、专科医院又侧重于脑系,而那天我下班后很累,仅与大舅通了电话,觉得他嗓音洪亮,精神不错、没有心脏不适就没有多想,也就没有像往常一样及时去医院看他。事发后我心里很难过也很内疚,觉得忽略了大舅的病情,以致他失去了及时抢救的机会。
  

  今年7月,68岁的四弟妹因劳累突发心前区持续性疼痛急诊某专科医院,经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后经治疗、放支架等病情逐渐好转。大夫推荐说有一种比较好的、进口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每月仅注射一次的针剂,但需用药一年,且属自费。孝顺的侄子没和任何人商量便持大夫的处方到医院门口的药店买了12支(买一赠一)花费近万元,这让生活节俭的四弟夫妇心疼不已。
  十月的一天晚上,75岁的二嫂子外出散步时突然胸骨后疼痛且较剧烈,持续数小时,休息后也不缓解。侄女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我建议先去医院做个心电图,看看有没有心肌梗死,如没事就先观察。她们就近去了附近的一家三级专科医院,一会儿电话回馈说心电图没事,但有一项化验指标偏高,现在留院输液观察了,说明天办住院做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和支架是目前国内心脏专科开展的最普遍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手段了,安全性较高,已普遍为大家接受。检查结果仅显示冠脉有轻度的狭窄,不需放支架但仍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并被嘱需长期服用相应的降脂、抗凝、抗心绞痛药物。住院一周,结果还算满意,大家也很庆幸。
  不曾想出院一个月后,突然接到了该院肠道疝外科的电话,说二嫂患有食道裂孔疝约她次日来消化疝外科就诊,弄得家人莫名其妙。其实出院前的那天下午,因为二嫂仍觉胸部不适就做了一个胸部CT,大夫说没多大问题就出院了。两周后二哥去医院打印住院病历,CT报告上注明了食道裂孔疝的诊断,但我们却没注意看,还是人家大夫找上门来向我们解释了这个病治疗的重要性,而且医生们的负责精神也着实让我们感动。于是二嫂匆匆住进该院消化外科,很快进行了食道裂孔疝微创修补术。大夫说,手术很成功,但需要术后静养,特别是饮食方面一定不能过饱。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住院、两次手术,虽然规模不大,但对病人及家庭的冲击还是巨大的。
  有句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料到好好的生活、平静的日子会无端的飞来横祸!还没清净几天,72岁的二舅妈又打来电话,说她现在肿瘤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癌,需住院手术,但市内肿瘤医院没有了乳腺病房,需去滨海新区分院,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二舅妈早年下乡内蒙古兵团,回城较晚,结婚晚,下岗早,更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多病缠身。76岁的二舅哥也是高血压脑梗塞多年,几乎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今老两口这种状况,说天要塌了也不足为过。
  

  人生到了晚年,已是多事之秋。眼见得身边的亲人这个生病、那个故去,虽属自然规律,仍不免心情沮丧。联想起曾经的知青朋友们也不知不觉地走了不少,更觉伤感又无可奈何。人生啊,就像坐公交车,随时到站随时有人上下车。人到老年,总是感觉日子过得太快,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是么?
  这2024的龙年即将过去,我的本命年总算平安地渡过。而“七十三”这个门槛能否平安地跨越吗?我不免又浮想联翩。
  往年都要写个年终总结,日子平淡却也总能写出点什么,但今年身边亲人的这些变故却让我心绪不整、无心去写。其实这一年初夏还是与老伴去了一趟东北旅行、与克尔伦通讯编辑部的几位知青朋友小聚过两次,但每年必须去的蓟县农家院没有去,甚至连喜欢的“美篇”都没怎么写,“K歌”也不唱了。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民营医院的工作上。
  2025年,新的一年行将开始,我依然这样想;趁着大脑还好使,耳朵还能听、眼睛还能看、手脚还能动,还要继续目前的打工状态,这样即发挥了余热又增加了收入,当亲人有困难时也有资本提供帮助。

  最后,当新年来临之际,我祝福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
  作者华禹辰
  上山下乡到内蒙古新右旗黄花公社天津知青。
───────────

选自:内蒙新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

  《克尔伦通讯》2025年第1期

   主编:骈江芳

一壁残阳
残阳,那是最后一抹晚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