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油角迎新年
小时候的过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炸油角了。年前几天,各家各户都要备好面粉、食油、鸡蛋、花生、芝麻、椰丝、白砂糖之类的用料。做的时候邻居们大多我帮你、你帮我,大人小孩一起上阵。大人把炒好的花生用啤酒瓶碾碎,拌上芝麻白砂糖、椰丝等。再把鸡蛋打进一堆面粉里和上适当的水,反复用力搓揉,直到面团拉伸有弹性,这面团叫水粉;再把事先炸好的猪油放到另一堆面粉里,和上适当的水,反复轻揉,糅到抓出一点马上断开,呈不拉丝状没弹性,这面团叫油粉。 然后在桌面上撒点面粉,用酒瓶分别把揉好的两团面稍稍碾薄,再把它们合起来,折叠、碾薄,再折叠、再碾薄……这样反复多次,最后用茶杯印盖出一张张薄薄的“油角皮”。 接着,大人小孩起用小勺舀上已拌好的花生芝麻椰丝白砂糖放到油角皮上,左手指托住油角皮,右手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拢,使之包紧馅料,形成小弯月状,最后,用拇指和食指尖沿着弯月状拢油角边成麻花形,这样油角就包好了,再一行行整齐地排放在另一张干净的桌子上或大托盘上,这场面宛如一队队等待检阅的队列方阵……![]()
再把大锅放到火红的蜂窝煤炉上,倒上大半锅花生油,油煮开了,大人就一次十几个分批把油角放进油锅里炸,油角下锅时“咋咋”地响,随后油花翻滚,再慢慢浮上来,宛如水上体操运动员们跳人水中激溅起的水花和水泡。![]()
油角浮上来了,慢慢变成金黄色,大人就用漏勺把它们捞上来,放到大盆或大铝锅里。这时候,小孩们就馋了,有的忍不住伸出小手抓一个放到嘴里,香溢甘甜,酥松软绵的味道顿时沁入心里,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有的动作慢了,被大人发现,大人就会用筷子笑着敲他的小手说:“仲未冻,食咗热气(吃了上火)!”![]()
油角炸好了,大人们就会用小碟子装上几个,送给左右隔壁的邻居品尝。 过年了,亲友们来拜年,主人都会呈上自家的油角请客人品尝;到亲友家拜年,也会带上自家的油角作为礼品。“哦!你哋(们)的油角好松化,好酥软绵……” 现在过年,家庭已基本不炸油角了,但以前过年的这种情景,成为一段永恒而美好的记忆。注:本文原发于广东
《秋光》杂志 2025.01期
作者简介
司徒华森,原广州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毕业,从事过干部人事,新闻,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有多篇(首)散文、诗歌(词),在《劳动时报》《足球报》《广州文艺》《秋光》《南沙文学》《增城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