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咨询220期】行政处罚立案期限5日如何理解?

文摘   社会   2024-12-23 10:01   云南  

法治微咨询                         Vol.220

 胡建淼

行政处罚立案期限5日如何理解?


【来信】


《行政处罚法》中未对立案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3条将立案期限细化至5日,但是未指明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请问能否直接参照《行政处罚法》第85条规定,将该5日解释为5个工作日



【回信】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从立案之后到作出处罚决定的期限(第60条),但未规定从发现违法行为到立案的期限。虽然执法机关发现当事人违法的应当及时立案,但只要不超过行政处罚的追责期限(第36条),都是可以立案查处的。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15)第23条规定:“除依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予以立案,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对确需立即查处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5日内补办立案手续。”从本条规定看,《办法》也未对立案期限作出统一规定,这里只是规定对确需立即查处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先行调查取证后补办立案手续的期限(5日)。

至于这“5日”是指工作日还是自然日,确实可以按照《行政处罚法》第85条把握。该条规定:本法中“二日”“三日”“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法治咖啡屋:

胡建淼法治微咨询

栏目

·本栏目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知名行政法学专家胡建淼,针对法治微问题,提供法治微咨询的平台。

·本栏目是针对法治理论和实务中的“微观问题”、“冷门问题”,面对来自于全国从事国家治理的公务人员,以及从事法律教育、研究、学习的师生提交的问题,进行“短·频·快”不定期的解答。

·本栏目的咨询重点是:国家治理中的法律问题,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接受咨询问题的邮箱是:fzkfw2018@163.com

声明

·本栏目中的解答不代表任何组织的立场和观点,纯为本栏目的学理观点,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供有关组织和个人参考。

·凡转载或引用本栏目中的解答文章或观点,务请注明“法治咖啡屋:胡建淼法治微咨询”字样。

  法治咖啡屋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关注法治咖啡屋

法治咖啡屋
本公众号由法学教授胡建淼主持。欢迎进入“法治咖啡屋”,让我们一边喝咖啡、一边聊法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