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我的实习经历

文化   2024-12-04 11:43   北京  

我2001年进入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学习。暑假,我决定在纽约找一份实习工作。

当时纽约建筑界有一个威震四方的“纽约五人组”¹,包括纽约极其重要的五位建筑师:约翰 · 海杜克彼得 · 埃森曼、迈克尔 · 格雷夫斯、查尔斯 · 格瓦斯梅、理查德 · 迈耶。

1.纽约五人组(New York Five)被称为“白色派”,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最为活跃。
从左至右分别是: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 1932 -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1934 - ),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 1929 - 2000),查尔斯•格瓦斯梅(Charles Gwathmey, 1938 - 2009),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1934 - 2015)
其中彼得 · 埃森曼是位传奇人物,曾参加过 1988 年在 MoMA 举办的 “解构主义建筑展”,由此开启了解构主义建筑的风潮。他跟法国的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有过很多思辨性的讨论,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型建筑师。
我给他发送了自己的作品集,希望能去他的工作室实习。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电话,让我前去面试。面试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一个主管(后来也成为我的好朋友)突然瞪大眼睛跟我说:
“你应该知道吧?”
“什么?我不知道你说什么?” 我说。
“你知道在我们这里实习是没有一分钱的。” 他说。

我确实没听说过这件事,但我也没期待实习能挣到钱,不过仍下意识地问:

“那吃饭、通勤地铁能补助吗?”
“也没有。” 他笑了笑说。
这时我才知道,像这样具备理论高度、追求理想型设计的建筑事务所,实习生都拿不到补助。事务所的解释是由于他们的先锋性,实践的机会本来就很少,运营也很困难,没有多余的钱给实习生。虽然我不认为这理由站得住脚,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服了自己:太多年轻人想来这里学习,所以反过来,他可能认为不收你的学费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答应了这个条件,没想到面试当天他们就让我开始工作。在那里,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实习生小伙伴,大家全是抱着学习心态来到这里。我参与了好几个在建筑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包括位于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犹太人纪念碑,©Roland Halbe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晚上,我加班到了11点多,如果再不走可能就赶不上回家的地铁(后来为了减少花销,我搬到了皇后区)。走的时候负责人说,明天早上开业主会,让我早上7点准时上班,开会前要打扫好已经满布灰尘的会议室。原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业主来过事务所了,由此可见当时这样的先锋事务所与市场的关系。

马岩松与彼得·艾森曼的合影,2019.01.18


实习期间,我对纽约的街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除了上班,我最喜欢穿梭在街道上各种便宜的小卖部和菜市场之间。纽约有很多那种自制的不锈钢小餐车,卖早点、小吃、咖啡等等。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我都会从这种小餐车买非常便宜的早餐。有时候实习生们想喝咖啡,就会派一个人下楼找这种小摊儿给大家买咖啡。这些也成为纽约街道的一景,这些小商贩创造了一种属于纽约的生活氛围。可能有的人从来都不会在这里买东西,但是只要这些小生意没有打扰到别人,城市就会允许他们存在。

纽约街头的不锈钢小餐车(编辑根据描述补充图),©Allen Peng

作为实习生,我没有很强的购买力去那些高级店铺和好餐厅,但我仍然对这座城市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在这里,我能感受到自由,公园、花园、艺术设施都在为每个人提供服务。

那个暑假,我还登上了著名的纽约世贸中心的塔顶,俯瞰了整个纽约。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实地看到和登上世贸中心。谁也无法想到,一个月之后,这两栋大楼就从纽约的地平线上彻底消失了。

原纽约世贸中心


进取的力量

马岩松《二十城记》新书分享会

深圳



“书中的二十座城市,

有些记录和见证了我不同阶段的生命和生活;

有些则因为建筑项目的机会,

让我的一些信念在这个城市中得到展现。”


——马岩松《二十城记》自序


今年,马岩松出版了首部讲述城市和建筑、艺术与观念之书《二十城记》,通过深度游历或参与项目建设的二十座城市,回忆自己的成长,追踪建筑思想的形成,体会不同城市的气质。

12月4日晚,马岩松将携新书《二十城记》来到深圳,做客前檐,我们邀请您来到现场,面对面聆听、对话,一起探讨建筑、设计之于人、生活、城市、社会、文化、文明的价值与意义。





【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4日 [周三]

19:30-21:30

签到时间:19:00-19:30


【活动地点】

前檐书店·檐语厅

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南路2888号深圳湾万象城3楼


【参与活动】

1

会员积分兑换

(不含图书)


2

等值积分兑换

(含图书)


3

购书报名

(含图书)


温馨提示:

  1. 以上三种方式三选一报名即可;

  2. 第1种报名方式可参与活动,不可领取主题图书;第2、3种方式可参与活动,并可现场领取主题图书1本;

  3. 1个订单可1人入场,如需多人入场可下单相应的订单数,谢谢理解。



主讲嘉宾



马岩松

著名建筑师、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出生于北京的马岩松,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将东方思想带入建筑实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天地对话的氛围与意境。

 

马岩松于2004年创立MAD建筑事务所,设计覆盖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音乐厅等公共建筑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体、城市更新、规划等,于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荷兰、日本和美国等地都有实践作品。其作品包括“梦露大厦”、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朝阳公园广场、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馆、衢州体育公园、嘉兴火车站及深圳湾文化广场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同时,他还积极通过教学、艺术创作、策展和出版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

马岩松拍摄·深圳湾文化广场施工现场



推荐图书


《二十城记》
马岩松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7


从城市出发,落脚人文思考,马岩松通过曾深度游历或参与项目设计建设的二十座城市,回忆自己的成长,追踪建筑思想的形成,分享他所感受到的城市气质,探讨建筑、设计之于人、生活、城市、社会、文化、文明的价值与意义。


书中也呈现马岩松眼中关于建筑与艺术的城市地图:

 20座城市

• 30个MAD建筑项目

• 50位建筑大师

• 50+座建筑地标

 

本书由活字文化策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陈嘉映、蔡国强、崔健、冷冰川、俞敏洪、西川、孟京辉、吴小莉、杨澜、周迅、陈坤、许知远联合推荐。






活字文化
活字文化由资深出版人团队创办,是一家以优质图书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机构。我们的出版物包括“给孩子”系列、“小活字”图话书等,并开设“戴锦华大师电影课”“钱理群讲鲁迅”“杨立华讲庄子哲学”等视频课程。愿与你一起,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