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教育部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对语文教学和读书的观点到底是怎样的?
· 为什么在读书和考试的关系上会担心读“闲书”无用?
· 读书和考试的关系到底怎样?
· 整本书教学现在这么火,可老师该怎么教呢?怎么设计整本书阅读课程?
一起听听温儒敏先生给的解读
Q
您提倡多读书,可学生的时间就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处理读书和考试的关系?
A
我们必须承认考试和竞争这种巨大的现实。
高考和中考无论怎么改,也是考试。既然是考试,就必然有竞争,也就难免会有应试教育。
国情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共存”,不可能独善其身。
但“共存” 不等于完全被裹挟,不等于随波逐流,关键要有清醒的平衡意识。既要让学生考得好,又尽可能不要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把他们的脑子弄得死板,这就需要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取得一些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
有水平的教师就懂得适当的平衡,和应试教育严峻的大环境共存,又始终在谋求自己的空间,尽可能改进语文教学, 能改一点,就是一点。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管用的是读书,是培养读书兴趣,这是关键,是“牛鼻子”。
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可能一举两得,既能让学生考得好,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平衡的前提是不把考试和读书对立起来。 即使为了考试,也要注重培养读书的兴趣,少做题,多读书。
事实上,对读书有兴趣,喜欢读书,有较宽阅读面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语文素养比较高,考试的成绩也不会差。
再说,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 。
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
讲平衡,既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底子。
今天重新提出“培养读书兴趣”,是把近期目标(考试)和长远目标(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兼顾目前和长远的需要。
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才能把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带起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起来。
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回到朴素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多读书” 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Q
老师要怎么教,学生才能爱上读书,考试也能得高分呢?
A
为何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还得检讨一下某些关于读书的观念。有些观念长期笼罩着我们的头脑,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一代一代教师从来不会去怀疑,就那样去认同和要求学生。
最常见的一个观念,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也应当这样去要求的,比如精读某一篇课文,或者为了积累去读书。但很多情况下,又不能这样要求,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凡是阅读都得考虑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这就会变成束缚,扼杀兴趣。
我们当老师当家长的要设身处地, 如果自己也老是带着任务去读书,负担就很重,甚至会大煞风景,趣味索然。
不能每逢读书就要求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这样去要求, 读写结合自然会有好处,但不能时时处处都要求学生这样做。特别是当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或者自由阅读时,还是不应该这样要求。
还有就是批评“好读书不求甚解”。
其本义是要求学习要认真、精细、踏实,不要似懂非懂、马马虎虎。
如果我们是在认真阅读分析一篇精读课文,或者做研究性阅读,这样要求是完全应当的。
但对于一般的读书,特别是课外阅读,就不宜强求了。
在很多时候,读书了解一个大概即可,不一定本本书都要精读,都要像精读课那样“求甚解”。有的时候,“不求甚解” 恰好是可以拓展阅读面、培养读书兴味的。
总之,有些传统的读书观念,要适时而用,不宜一概要求,更要防止其成为桎梏。我们的目的还是要激发读书兴趣。
我现在特别赞成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
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一本教材一统课堂,教师讲得可能很有激情,学生当堂互动也表现很好,但并没有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为什么没有落实到读书上面?
语言学习应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为先。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本就是识字教材,文章的“深度理解” 要等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不必一步到位。低年级大量朗读儿歌、小故事,中年级海量诵读美文和诗词,高年级大量诵读经典和白话文。
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明显提升。我看这是培养读书兴趣的好办法,也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好办法。
我还在不同场合提出过要鼓励“连滚带爬” 地读。
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 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广泛的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我说的“连滚带爬” 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略加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这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其实,我们小时候读书,很多情况下都是“连滚带爬” 地读的,老师不怎么管,但我们自己也读得不错。
Q
现在整本书阅读这么火,可老师该怎么教呢?怎么设计整本书阅读课程?
A
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
如果“课程化” 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
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
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好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
不要管得太死, 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够了。
中高考语文试卷命题都在考虑如何检测整本书阅读,比如加强阅读面与阅读速度的考察,这可能会“撬动”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但那种指定读若干种书,考试就考有无读过,其效果就值得怀疑。
因为有些应试的办法就是针对这种考试的,结果很多学生未见得读过这些整本的书,只是读些提要之类,也能对付考试,还是不会读整本书,也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的。
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王林博士的“整本书深阅读工作坊”一定不要错过!
本次工作坊是你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导、评、写等各方面的整体学习,在三天的时间里,王林博士希望帮助各位学员学到——
报名通道
主 题:“整本书深阅读”工作坊
时 间:2024年12月6日-12月8日
授课讲师:王林博士、保冬妮老师和神秘嘉宾
活动主办:绘读教育
招收人数:50个名额
面向人群:关注孩子阅读的家长、老师、阅读推广人,绘本馆、图书馆、幼儿园、学校及从业者等
培训地点:北京
费 用:4080元/人-费用含带增值税普通发票;
咨 询:余老师 13031166863
钱老师 13031133938
温馨提示:
1.此培训针对老师,为了保证大家更好的学习效果,不建议带孩子参加。
2.请提前安排时间,费用缴纳后,不再办理退费,如有特殊情况实在不能参加,请自行兑换名额。
3.如遇类似疫情突发等不可抗力因素主办方会提前一周和报名学员沟通协商课程延期事宜
插个直播预告:下周一晚上8点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