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满城非普通住房的那一页,翻篇了。
但是,上海满城新房皆“豪宅”,也要修订一下了吧。
来自研究机构的统计:上海新房供应套均1011万,上海新房成交套均也足足有939万。可怕吗?这就是上海。
单价10万+叫豪宅,总价千万也叫豪宅,这下头晕了,这样划线就豪宅遍地了。不合理呀。
我读了很多数据很丰富的文章,看了看阅读量,都不算很高。大多数人都不是数学系出身的,看到数字就晕了,再加一点文绉绉的表述,更云里雾里了。还是老王我来讲点白话。
上海住房这本帐,到2024年年尾了,大致是这样的:
① 如果你有千万积蓄,或者背得动几百万贷款,兜里还有几百万,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直接去新房市场挑上海新住宅了,套均价千万元,选择余地还是有一点的。
②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预算,那么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 到外围远一点的地方挑新房
● 选择地段更好一点的“紧凑型住宅”
● 在二手市场里淘房源
不要忘记其他几个关键数字:
● 新房的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7万几千元了;
●上海二手房成交的套均,还在300——400万元。
上海滩买房人,其实分了两拨人,第一拨在追求有没有,第二拨在追求更加好。诚实地说,上海房地产主要靠追求更加好的买房人在支撑。
这么多年走下来,有没有可以适当靠后了,更加好才是市场的主流!
熟悉了数字,意味着想跻身上海的有房阶级,除了要户口,或者几年社保,还必须有经济能力。最低门槛大致就是300多万,这是二手市场淘旧货,不要期望值太高,先把日子过起来。新房门槛千万的重要感悟:住房消费梯度改善,大家都是一步步爬上来的,一个基础筹码也没有,一步登天很难。
这两天有个杨浦内环内的保利住宅,引来很多人的关注,为啥大家这么多关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户型小,户型小就控制了总价。
不少人抱怨:看上去周周都有新盘上市,真的跑一跑楼市,可以选择的产品着实不多。上海新房,似乎天生就是留给改善型买家的,本地居民手里本来有一两套房,可以轻松抛老买新,够得到千万的新房门槛。刚刚来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没有基础筹码,有点吃亏。
其实,所有国际都市都是这样的,你杀进伦敦、纽约、东京、巴黎试试,门槛还要高。大多数移民,不就是追求更快的成长,才来上海的吗?
好消息是:上海的户口门槛,2025年有望进一步松动。还有一些人预计,一线城市明年买房全部放开。如果真能够这样,到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如果不是金色贝拉维拿出几十套快20年的存量房,人们早就忘记了长宁古北,忘记了这条到了这个季节,到处金灿灿的网红道路——黄金城道。
我还是关心这个数字:单价11.5万元。正古北,老房龄成熟小区。
就在不久以前,保利刚刚以每平米8.6万元的楼板价,拿下杨浦江浦公园附近的一幅宅地,想必明年其产品上市的时候,定价应该比11.5万元高出一截。
这就是今日上海。城市在飞奔向前的过程中,旧式的价格体系被颠覆了。如果我为以上的等式,再引入一些新兴地区,很多人还要看不懂。
● 杨浦江浦等于长宁古北,约等于浦东杨思......
● 长宁古北,小于浦东前滩,小于徐汇滨江......
按照我的理解,大家都在埋头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还没有很多的时间思考别的,基本内容都是:上班路途、停车、周边学校、生活便利......
只有改善到一定程度、脚步放慢到一定程度,才会关心邻居的素养、物业管理、咖啡馆的密度、游泳池的距离、国际人口多少、小餐馆的情调......
这20年,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很多人,都在进行马不停蹄的住房赛跑。
全世界很少有这样的城市,20年之内可以让你如此频繁地改善搬家。表面上,一个房贷要背20年,实际上,80%的房贷都10年之内归还了,要改善要换房,怎么办?
我熟悉的一位企业家咬牙切齿跟我说:住房到位了,再也不买了。我只能抱以微笑。不折腾住房就不叫上海人了。家家户户成长之后,不就指望子女进个名校,住房获得改善吗?
别得意了,单价10万+,总价1000万,上海已经不稀奇了。别把这些房叫豪宅了,行不行?
☞ 苏州河翻新:岸线桥梁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