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篇
地形篇 - 核心思想:
很多时候,等待都是最好的策略;一定要懂得等,等得起;有的人不能等,总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那就容易“胡作非为”。
带队伍,一定要选锋。
将驭之道,就是爱与畏,赏与罚。
能了解自己,也不会失败;人们的毛病不在于不知别人,而在于不知自己。
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兵,一路打好腹稿,作战时就胸有成竹。
如果不打,就不会失败;不打,永远有机会打;打败了,死了,就什么机会也没有了。“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知道自己失了先机,丢了地利,就不要打。
士卒参差不齐,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勇健的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荣誉感,没有战斗欲;疲弱的呢,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上了战场,他躲在强者后面,出而不战。
没有真诚的爱和带兵如子的心,做不了杰出将领。
做企业别老研究竞争对手,知道别人在干啥没多大用;要知道顾客需要啥,知道自己能干啥。
地形篇 -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地形篇 - 解析:
6种地形:通、挂、支、隘、险、远
通形: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往来通达便利。所以我来得,敌人也来得,谁也挡不住谁。
挂形:可以往,难以返,曰挂。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形(是有东西把你牵扯住了,挂起来了)。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遇到挂形,要看敌人有没有防备。他若没有防备,则出兵突然袭击胜他。他若有防备,我们攻击不能得手,就进退两难。
支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敌我双方处在隘路的两端,谁先出动,就对谁不利。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遇到这种支形,敌人虽然利诱我,我也不出击。我们应引军离开,让敌人出击,出了一半我们出伏兵再攻击他。
隘形:“隘”,就是狭隘,两边高山,中间有谷,我若占了,敌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进来,我守住谷口,他就没法攻击我。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遇到这种地形,如果我军先到,“必盈之以待敌”。盈,就是满,像把水装满一样,兵力部署要把山谷填满。怎么填满呢?就是两头都要布阵。如果敌人先占了隘形,盈之以待我,那就别去。如果他只占了一头,或者没占隘口,那咱们就攻进去。因为如果他没有把守两头,他就没有地利,胜败就取决于敌我双方,而不取决于地形了。
险形: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之地。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我们如果先到达,就占领高处、阳面以等敌人来。这是要先抢占制高点。如果制高点被敌人占了,咱们就不打了,撤。
远形:指敌我相距较远。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敌我相距较远,兵力又相当,则不宜主动挑战。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先占据视野开阔的高地,占据向阳面,并保障粮道的畅通,这样作战就比较有利。如何利粮道呢,就是在关键的要冲地方,修筑堡垒或甬道,把粮道保护起来。甬道,就是两边筑墙的通道。
6败,军队必败情形:走、驰、陷、崩、乱、北;不是天灾,都是将领的过错。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双方其他条件都相当,却用十分之一的兵力去和敌人作战,那就一定会败走。
曹操:不料力。
卒强吏弱,曰弛。
兵士强悍,将领懦弱,指挥不动,纪律松弛。所以用人,他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威望,有驾驭人的手腕。只有才能,没有威望,只能做副手。
吏强卒弱,曰陷。
“陷”,陷落。将领很强很勇敢,士卒跟不上。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崩”,崩溃。“大吏”,就是小将。小将对大将不服、怨恨,遇敌时,擅自率自己的部属出战,大将不能控制,这样的军队,就会崩溃。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将领懦弱,管理不严格,教导不明确,则吏卒没有规矩章法,出兵列阵纵横不整,横冲直撞,这叫“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北”,就是败北。将领不能判断敌情,用少数去打多数,用弱兵去打强敌,用兵也不懂得选择精锐,这就叫“北”。这里关键是“兵无选锋”的“选锋”,用兵一定要“选锋”,把最精锐的士卒选拔出来,组成先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用兵计划,这是上将之道。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有胜的把握;不懂得这些道理的,必败。地形很关键,但也只是辅助条件,因为地利不如人和。人才是根本。得“道”之人,才能审地利、料敌情、决战得胜。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根据实际战局发展情况,如果己方有必胜把握的,主君说不战,也可以战。如果己方必败的,主君说必战,也可以不战。这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所以,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一切只为保护民众,真正有利于主君,这才是国家之宝啊!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抚养的婴儿一样,就可以叫他们一起去跳深溪(冒险);对待士兵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赴死。没有真诚的爱,和带兵如带子的心,做不了杰出的将领。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如果只知厚待而不能指使,一味溺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也不能治理,那士兵就成了骄子,没法使用了。你可以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但不可骄纵下属。
李靖: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古之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十杀其三,威震于敌国。十杀其一,令行于三军。
杀自己内部不听令的,才是立军威、立军法,让三军听令。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道我军能打,不知道敌军也很强大,不一定打得下来,这是知己,不知彼,那胜算只有一半。知道敌人有懈可击,却不知道我们自己的部队不行,不一定能拿下来,这是知彼,不知己,胜算还是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我军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可以打,还是只有一半胜算。
所以懂得军事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
九地篇
九地篇 - 核心思想: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不能学,要学的是怎么不进入死地;所有的冒险都不是用来学习的,只是逼到那份上,看你的命硬不硬。
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不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王霸之道,打铁关键是自身硬。
不能让任何人可以推测你的下一步行动,要打乱一切让别人看起来有规律可循的东西。
心理决定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决定战斗力。
成功是靠日拱一卒。
进入敌境后就要万众一心。
九地篇 -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九地篇 - 解析:
9种地势: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地势,战地的形势,主要是进入敌国的深浅、周边国家关系、敌我心理及综合支持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地势下的战略行动方针。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散地则无战。
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叫散地。为什么在本国境内叫“散”呢?就在自己家附近,管不好就溜回家了,军心容易散,士卒容易溃散。散地是在家门口,一没斗志就回家了。在散地的作战原则是什么呢?不要轻易作战。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轻地则无止。
进入别人国境不深的地区,叫轻地。轻地是在别人家门口,离自己家也不远。往前进吧,害怕,不知道前面有啥危险;往后退呢,很容易,一退回本国就安全了。在轻地怎么办呢?不要停留。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争地则无攻。
兵家必争之地。谁先占了,就对谁有利。只要占了这地势,少可以胜众,弱可以击强。所以对方占了争地,你不要去硬攻。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交地则无绝。
平原无险,道路四通八达。甚至没有道路也可畅行无阻,我来得,敌人也来得,谁也挡不住谁。在交地的作战原则是什么呢?要首尾相接,有空档,就容易被人截断,让你首尾不能相应。注意行军布阵不要有空档,要能相互策应,保持联系,不能让敌人乘虚而入。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则合交。
三国交界之地。那衢地为什么“先至而得天下众”呢?天下,就是诸侯。在敌我之旁,还有第三国,谁先到了,和第三国结交,得到第三国之助,那就形成二打一的形势,我们胜算就大了。在衢地的战略方针,是搞好外交,和第三国结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则掠。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圮地则行。
山林、险阻、水网、湖沼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就叫圮地。圮地怎么办?下面都是水,没法固定,没法筑城,没法修筑工事,没法扎营,只能快速通过,不要停留。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则谋。
进去的道路很狭窄。要想回来,道路则迂回、曲折、遥远。困在这样的地形里,敌人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击败我们。这就叫围地。这怎么办呢?要想办法!没有奇谋诡计,就出不来了。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则战。
死地和围地的区别是,围地等得,死地等不得。死地怎么办?死地则战,必须马上作战,基本都会死,生的希望已经没有了,所以不求得生,但求死得够本,这就是亡命徒,战斗力就可怕了。重点不是学习到了死地怎么作战,而是学习怎么不被逼入死地,陷于绝境。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能让敌军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
能使敌军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
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应
上下不能收容,散乱、仓皇,都找不到组织了
士卒散乱不能集合起来
集合起来也不能形成整齐的阵列
能够造成有利于我军的局面,就行动;不能造成有利于我军的局面,就停止。
指挥的艺术是先扰乱敌人。但是,如果敌军不乱,而且人数众多,阵型整齐地向我进攻,怎么办呢?那就先夺其所爱。敌人“爱”的,一是有利地形,二是粮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为客”,侵入别国,客场作战。“深入则专”,深入重地,士卒不敢逃亡,只能心志专一,拼命作战。“主人不克”,敌军抵挡不住。
在敌国富饶的田野上抢掠,三军人马吃饱。注意休养士卒,积蓄锐气,集中力量,用兵设谋,让敌人无法猜度。
把部队投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士卒宁愿战死,也不会逃跑,焉有不得胜之理,士兵到了这种境地,就不得不尽力了。陷于危亡之地,人人持有必死之志,就不怕敌人了。士卒深入敌境,必须齐心兵力死战。
这样的军队,不用整顿告诫,都懂得戒备;不要上级要求,都懂得出力;不要约束鼓励,都能亲密团结;不用三令五申,都会遵守纪律,禁止迷信活动,消除部属的疑惑,战斗至死,也不逃走。
我们的士兵没有多余的钱财,不是他们不爱财货,是要钱就不能要命;我们的士兵没有贪生怕死的人,不是他们不想长命,是不拼命就不能保命。
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兵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但当你把他们投到除了向前拼命以外无路可走的地方,他们个个都像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善于用兵的人,就像“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上的一种蛇。你打他的头,尾巴就来救应;你打他的尾,头就来救应;你打他中间,首尾一起来救应。我们能不能让军队像率然那样呢?回答是肯定的。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世仇,但是当他们同舟共济,遇到暴风雨,他们都能像左手救右手一样协调的相互救援,军队何尝不能呢?
“方马”,拴住马;“埋轮”,把车轮埋起来。用把马拴起来,把车轮埋起来的办法来防止士卒逃跑,是靠不住的。你强迫士卒,不如利用权变之巧,造成他不得不死战的形势。齐正勇敢,三军如一,此皆在于为政者也。让强者和弱者都能发挥作用,主要在于适当利用地形,使我军处于有利态势。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手作战,团结如一人,因为他能造成那不得不服从的情势,人人势不得已,只能听他的,除此无路可走,都被他绑在了战车上。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不能让士卒知道作战意图。每个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务,不知道整体的作战意图和计划。
行动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别人无法识破机关;驻军经常变换地方,行军多绕弯路,谁也不知道要去哪。要让手下人保密,最好的方法就是他不知道那秘密,那敌人派多少间谍进来,也是白搭。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主帅交给部属任务,就像派他登上楼,然后抽掉梯子,他只能上,不能退。主帅率领军队深入敌境,就像拔弩机而射出箭一样,只可往而不可返;把船烧了,把饭锅砸了,就在今日决一死战。将帅指挥士兵,就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大家只知道跟着走,而不知道要去哪里。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难而取胜,这就是将军的责任,但你有责任让他们活着回来。
曾国藩:你带他出来,当他战后回到家,回到父母兄弟身边,还是一个朴实的,只是更成熟的青年。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进入九种不同地区的机变,能屈能伸地应对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员心理人情的掌握,都是为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侵入别国,客场作战,深入敌境则士卒专心致志;入境未深则士卒军心涣散。
刚刚越境进入敌国,已经不是散地了,但还没到轻地,这就是绝地;四面通达的是衢地;深入敌境的是重地;入境未深的是浅地;背负险固,前有阨塞的是围地;走投无路的是死地。
散地则无战,宜守不宜战,让大家万众一心,一心一意;进入轻地,让部伍营垒密近连属,一来防止敌人来攻,可以相互救助;二来也防止士卒逃跑;对于争地,我们当疾进,抄到敌人后面,抢先到达;在交地,就要谨守壁垒,断其通道;衢地合交,结交诸侯,使之牢固,不要让敌人抢先和邻国结盟,也不可让他破坏了我们的盟约;重地的关键是给养,是粮草,是物资,因为我们深入敌境,后勤跟不上,就要因粮于敌,就地解决给养和物资;
到了圮地,山林、险阻、沼泽,就要快速通过;进入围地,被人包围了,自己把那缺口堵上,咱们自己堵上缺口,告诉士卒们我们无路可逃了,只有对着敌人冲杀,这样反而可能击垮敌人;到了死地,就要向大家展示必死的决心。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所以士兵的心理,被包围就会抵抗,迫不得已就会奋勇战斗,陷于危急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所以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意图和计谋,就不能设计外交政策。不知道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以上这几方面(9种地势=4+5),必须都掌握了解,如果有一条不知道的,就不是“霸王之兵”。
以霸、王之兵,去征伐大国,则敌国将内部分化,无法充分动员集结;威力加之于敌国,则他国不能与他敌国结交。大国赢了,小国再依附他,则大国更强,霸道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不必要争着同哪一国结交,也不必要培养哪一国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意图,兵威加之于敌国,就可以拔取他的城池,毁灭他的国都。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无法”、“无政”,是打破常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攻城拔寨的时候,就要悬超越法定的奖赏;战争是非常时期,要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犯”,用的意思;赏罚明确,指挥三军,就像指挥一个人一样方便整齐。
只管叫士卒去执行任务,不要说明为什么,知道为什么的人多了,就容易泄密,被人推测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不要让他思考,不要让他判断,不要让他怀疑,只一心跟着干;只告诉他们去多利,不要告诉他们有危险。因为人情都是趋利避害,让大家见利而亡命,不能见害而疑惧不敢进。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把军队投放在亡地上,然后才能保存;把军队投放在死地上,反而才能得生。因为使士兵陷入危险的境地,反而才能操纵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指挥作战的事,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让他得志松懈,然后悄悄集中兵力,朝着一个方向,一举击之,则长驱千里,擒敌杀将,这就是巧妙能成事。
决定战争行动之后,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禁止两边百姓往来,也不许敌国使者进入,这样防止军情泄露,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情况;在宗庙里秘密、认真地谋划军国大事。敌人一旦露出破绽,当急速乘隙而入。
战略要地也好,粮草辎重也好,凡是他爱惜的,倚仗的,就夺了他;“微与之期”,就是不要和敌人约期会战。
实施作战计划时,要灵活地随着敌情变化作相应修改,来决定军事行动。开始时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一旦敌人露出破绽,则动如脱兔,让敌人来不及抵抗。
注:关于《孙子兵法》的注译解读,有很多参考,其中不少之间有所冲突;本文针对原文的注译和解读主要参考《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这本书。
基于《孙子兵法》13篇,公众号会逐篇连载分享,欢迎保持关注。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互相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