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易-随笔20240821

文摘   2024-08-21 11:11   浙江  

不代表投资交易建议!



2024.08.21随笔备忘



全球宏观资产市场,7月开始的主要投资交易假设仍在证实过程中。

  • 日本央行世俗性地货币政策正常化(逆转)

  • 头寸调节姿态:围绕JPY走强

    最近市场行为观察:Nikkei225与USDJPY的相关性走弱(权益的多头弹性较强)。因此,继续表达‘衰退交易’,波动率、外汇、商品等品种效率优于股指。

    围绕日本政策世俗性反转的交易思路,将会主导我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投资交易策略的规划执行。


  • 美国衰退交易(增长冲击,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

    • 美国权益的危机弹性很强,波动率的平抑更是显著。

      表达’衰退交易’时,倾向于将’衰退’视作long risk premium的机会,而非通过short risk asset去获取‘衰退收益’,该策略具有中长期属性。

      中短期宏观交易上,权益侧的‘衰退收益’会通过轻仓期权或极其轻仓的线形工具进行测试性表达;不会成为假设步步兑现的主要收益源。

    • 美国降息周期的确定性继续上升,美债交易节奏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

    • 几乎所有人都看准美债的多头交易,但最终能获得不错收益的人不会多(预期一致性太强,这时候水平取决于预期定价节奏的把握能力了)。

      即便如此,美债会是我获取‘衰退收益’的主要工具,但交易节奏的把握上极其关键,我会通过锚定10y yield VS. fed cuts priced-in来指导10y的节奏;目前10y的交易略微有些抢跑降息预期的定价。固收侧的这种表达是中短期属性。

    美国市场,综合来看“long ust + short vol-mid/long term”仍是非常省力省心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中长期属性;与长期的long risk premium也在一致性的投资框架内。参考《攻守兼备的【Vol Premium+Bond】宏观组合》。


    • 商品仍是我追踪‘衰退’交易的重要监测风向标,如果价格合适也会是直接用来表达的交易品种工具。

      策略上,倾向于block形式进行跨市场交互印证,【油、铜、矿】构成监测三角;同一品种上,近期-远期(6个月左右)进行协同观察,若期限结构(升贴水)及价格行为同步,将增大我的信心。如果通过商品直接交易,执行上,倾向于看到反弹后再次呈现弱态后入场。



    关于市场流动性(美元):仅看美国,目前仍然是平的(下图-左下);全球市场当前的现实边际影响在日本、中国;但是,9~11月份将是美国大选关键期,我预计美元流动性的预期会逐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驱动;美元流动性观察里比较重要的是财政侧动作(如:T-bill的发行,T-bill的rate VS. fed fund rate -> 直接影响money market fund的流动性乘数效应,TGA情况等);关于Fed,更重要的是定价幅度的预期摇摆问题(也就是PCE/CPI及employment situation的数据与预期关系;其中,employment situation更关键)。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的确麻烦,有种动作越多,麻烦越大的感觉;整体社会信心偏弱,职场人整体太焦虑迷茫;股市投资者心态低迷,债市在谨慎中亢奋。

策略交易上,预留些投资期较长些的预算,股市IM年化贴水收益接近9%,个人认为可以做多;当然,债市绝对不能做空。

我有个略微凸性的交易假设:股债相关性未来转正(即使,股债相关性继续为负,那么在‘空债’ VS. '多股' 之间选择,会选择‘多股’);这种假设之下,‘多股-多债’的组合也会显得蛮有吸引力(进可攻、退可守)。

假设单边做多股市,怎么保护呢?纯中国宏观的头寸调节比较难,通过全球宏观品种去近似做,比如受全球影响较大的工业商品(反弹到合适点位空进去);黄金是不是比较好的保护方式?我自己还没琢磨明白,持保留意见。




数字货币:etf的推出对币市来说是双刃剑,一方面打开了流动性注入及被更广泛接受的大门,另一方面加大了与传统资产市场的相关性。

非常关键的观察:数字货币早期的避险功能基本消失了,跟风险资产的相关性继续维持高位。对数字货币而言,好事还是坏事?整体很难判断,个人认为是长期不利因素。

策略上,目前仍然倾向于维持‘减半周期,继续兑现历史类似结果’的假设,但同时采用传统金融市场risk-on asset的视角去看待,block形式地跨资产观察也是我的重要指引(Crypto VS. USDJPY VS. nasdaq100)



几个外汇对的fundamental:屡试不爽,一直有效的定价锚(relativel balance sheet size + relative rates);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向钱看’,不听故事,不听叙事,不做臆测,就看货币实际的相对吸引力。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

公众号回复少,添加微信dan-ventures时请备注身份信息!





Dan Ventures
绘出人生飞扬的曲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