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牛市,一定会到来

文化   2025-01-20 23:23   广东  
文/熊大


今天,2025年的第一次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公布,1年期LPR维持在3.1%,5年期维持在3.6%,不降息!
这次不降息早在意料中,之前的文章我也分析过好几次,核心原因在于特朗普上台之后给美国的利率政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他的移民政策和贸易政策,都会让美国的通胀压力加大。
所以美联储在最近的议息会议中已经释放出2025年减少降息次数的鹰派立场,同时也因为美国的非农数据“好转”,这些都导致美联储在2025年的降息节奏会被严重打乱。
美国的经济其实已经进入了衰退的局面,只是因为刚刚进入这个局面很多东西不明显,而且拜登政府过去一年多一直在粉饰经济数据,所以导致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推迟降息。
直到去年9月19日扛不住了才宣布正式降息,但现在由于特朗普上台,继续大幅降息的预期又变得非常不乐观了。
其实很多人不会换位思考,我们去年敢在9月24日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后宣布出台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就是因为看准了美国确实扛不住了,我们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政策出台不是拍脑袋的。
首先是9月24日,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包括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然后是10月12日,宣布了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举措。
到了11月8日,地方政府化债“三箭齐发”,第一是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第二是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第三是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这一共12万亿元的化债规模,力度空前远超预期。
但由于特朗普宣布胜选,我们研判之后知道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会大受影响,所以即便我们知道美国经济开始进入衰退的局面,但无奈市场就是非理性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美国手里,因此我们也没法违逆市场情绪走势,只能把9月26日的重要会议提出的“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重新在12月的重要会议里面调整为“适时降准降息”。
也就是说,特朗普上台目前看来确实会影响美联储的降息节奏,由此也影响了我们的降息节奏,但货币政策被影响不代表我们会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我们的财政政策现在可是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一切等今年3月开春全国两会定调公布。
为什么财政政策非常值得期待?除了那12万亿元的地方化债规模之外,同时还有其他的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我认为这是非常对症下药的。当下中国的经济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不是什么通缩不通缩,面对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得用财政刺激,真正通缩的话财政政策也不一定有用。
我前天的文章也讲过,M1能够持续三个月反弹,除了我们的货币政策之外,地方化债的政策开始在一点点落地也是关键,包括自从去年七八月开始陆续实施的各种消费补贴,这些都是财政政策在起作用,我们的政策方向是对的。
M1是牛熊转换的信号灯,现在持续三个月大幅反弹,预计到2025年大概率会从负值转为正值,这就是经济开始复苏的非常重磅的信号,如果财政持续落地实施,到了今年年中M1-M2剪刀差也会从负值扭正,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
很多人在过去一年多一直在讲中国经济出现通缩问题,包括很多经济学家。我不知道他们是居于什么立场讲出这种话的,但如果天天讲通缩的是一些学者和专家,我很怀疑这些人的动机。
如果严谨表达,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通缩,你顶多只能叫面临通缩压力,真正进入通缩就不是你光靠924喊喊话出台一些政策就能稳定市场预期的,而是你会在通缩的局面之下进入螺旋下行,一步步走向大萧条。
那大家为什么一直在讲通缩,包括完全不懂经济学的一些人也张嘴闭嘴通缩?因为大家看到在去年包括前年以来,PPI和CPI都在负增长,物价在下滑,所以就认为这是通缩,这是完全不明白什么叫通缩的定义。
通缩的定义全称叫通货紧缩,它是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要素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产生的,最终会因为市场流通的货币减少而出现货币购买力相对增强的局面,表面看起来的现象就是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但你不能直接把物价下跌就当成是通货紧缩吧?这是逻辑问题,你不能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种简单的逻辑搞混淆了。
如果你只是看CPI在下滑,那你有没有看到实际上一些食品类的物价并没有真正下滑反而在涨价?你平时花钱的时候是感受到了钱越来越没购买力了,还是钱的购买力在增强?如果钱的购买力明显在下降,能叫通缩吗?
还有,通缩的时候货币总供给是在减少的,它是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经济衰退一起出现的。但是中国的货币总供给也就是M2在过去两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甚至在2024年3月末突破300万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2024年12月末,M2余额已经超过313万亿元,同比增长7.3%。
请问这能叫通缩吗?非经济学专业的人说什么通缩瞎起哄也就算了,一堆专家学者这样讲那叫不学无术甚至动机不纯。中国经济确实有通缩压力,但没有真正步入通缩,你即便要觉得很像通缩,你也只能叫“非典型通缩”。
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问题,是物价负增长的情况下,货币供应在持续增加的同时边际效用在下降,也就是说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少,经济出现了衰退,就业问题也明显,我们的资产价格确实是在下降,比如楼市和股市,物价总体也在下降,但是总体感觉货币购买力也不是真的在变强,甚至我们感受到的是在贬值。
怎么看,我们都不能简单用通缩二字去解释去概括,甚至我认为里面还包括滞涨的成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去看,而不是直接套用一个经济学名词去解释。
我认为中国经济当下的问题其实是经济结构问题引发的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用财政政策是绝对正确的,当然货币政策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创造低利率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和居民负债,这也是可以刺激经济发展的。
决策层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要全力扩大内需,我相信他们也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以前我们是总供给不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物资短缺,后来我们不断生产,最终产能过剩,这个过程没有调结构,后来我们调了,搞了供给侧改革。
现在我们需要在需求侧方面去改革,扩大总需求包括扩大消费和投资两部分,而且必须做出结构性改革才行,因为这次总需求不足跟之前不一样。
曾经我们出现过两次需求不足的问题,一次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次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这两次都是外需不足的问题,后来我们修铁路公路,大搞基建之类的,包括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等等,都是财政在发力,这是对路的。
这次总需求不足,更多的是内需不足,而且是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之后出现的问题,同时又夹杂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和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所以扩大总需求更多的接下来需要靠扩大内需,而且必须同步进行结构性改革。
这件事,我们已经在做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只是这件事目前还没有真正出现红利外溢到更多的产业链,所以它的作用看起来不明显,但这是需要点时间的。另外,就是城市率继续提升的问题,这里面空间也很大,包括发展新型服务业等等,也是这个道理,都属于结构性改革。
国家经常讲深化改革,很多人其实看不懂,上面那些就是深化改革的例子,为什么需要深化,不就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嘛,把原来的粗放发展改为精细发展,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意思,但调结构的过程一定是经济放缓的,因为新旧动能需要转换,你开车过弯道的时候难道是高速掠过的?你多少是会降低速度的。
我讲过了,货币政策先行目的是为了拉动M1,扭转当下M1-M2剪刀差负值的问题,当这个剪刀差变成正值并且扩大的时候,大家就有信心了,这个过程后续发力必须而且只能用财政政策去落地,没有什么问题。
别听别人讽刺什么有钱还需要消费刺激嘛,问题是有钱如何来?需要创造就业机会给你对吧,那就需要扩大总需求啊。别以为扩大总需求只是在刺激消费,里面还包括投资,目前这个阶段必须是投入新型大基建。很多城市取消了各种轨道交通,但你没发现国家这一年来大量的跨海大桥在建设吗?
这也是在做结构性改革,降低物流成本,缩短城市圈的连接时间。这些事情都能创造出财富,财富有了自然能消费,中国的经济驱动是投资驱动型,所以我们的GDP计算方法也叫产出法。这跟美国完全不一样,人家是消费驱动,所以GDP的计算方法是消费法,严格对比,我们的GDP更真实。一个东西生产成本5块钱,拿出去卖是50块钱,你觉得谁的水分更高?
看着M1-M2剪刀差的趋势就行,今年我估计会有大的改观,到时企业中长期贷款也会跟上,信贷周期一旦启动,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因为资产价格会跟着提升,消费也会跟着提升,这就是为何拉动股市非常重要的地方,别三天两头跌下去之后就叫苦两天。
国家看的是总体的发展步骤,考虑的是国内经济环境还要考虑别被美国捅刀子,不是你个人那个账户亏了还是赚了,所以你投资要懂宏观周期,这个周期不仅仅是经济周期,还有货币周期、信贷周期甚至是企业的库存周期,而不是用情绪去推动追涨杀跌。
后续的发力会非常厉害,这盘棋真的太大了,中国必然会启动史诗般的牛市,只是这个过程中同样会有涨跌周期,会有调整,同时个股也是分化的,所以别以为牛市你就可以轻易赚到钱,资本市场是无情的,牛市给你又如何,如果不懂周期,不懂天道轮回。
当这几年人民币已经完成了内生性改革之后,中国印钞这件事换锚就已经是必然的了。过去靠楼市印钞,未来那靠什么,不就是股市嘛,中国股市再无3000点之下的可能性。

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才几十年发展到现在,就今天这个样子已经是人类经济史的奇迹了,而且中国之后我认为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这种速度发展,堪称偶发性事件,但也只能发生在这个民族身上。

但一个工业强国,一定需要金融地位来匹配,我们现在就正在一点点拿回我们自己的东西,回到历史该有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股市算得了什么,不也就是民族复兴之路的一个配套手段罢了。
温馨提醒正式开通了知识星球,这是一个付费的圈子,我会分享很多无法公开说的内容,无论是经济走势、地缘政治、金融投资还是人生的财富底层逻辑等等,也会对每天重点的财经新闻进行独家解读,有兴趣的可以加入我的财富圈,没兴趣的继续看公号文章也是一种支持。以下是我的知识星球二维码,可以扫码关注了解。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新粉丝,还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微信公众号:水熊优保,避免失联。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