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手反制,大招来了

文化   2025-01-08 22:18   广东  
文/熊大

最近有一件事没看媒体怎么报道怎么分析,但是非常非常重磅。
2024年12月5日,财政部就《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公开征求意见,并于1月4日截止。
《通知》提出,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所谓打蛇打七寸,这一招真的是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也会加速欧美产业链的分崩离析。中国的很多产品本身就很有市场竞争力,现在又规定只要是中国国产的产品,就可以扣除20%的报价再来参与采购评审,欧美的产品还怎么竞争?
关键是这次《通知》里面,还明确规定了什么叫“本国产品”,也就是具体规定了什么叫中国的国产产品。
这几十年,很多外资品牌都进入中国开厂,有独资的,也有合资的,比如汽车产业里面的宝马、奔驰等等,就是合资的。以前只要你是在中国生产,在政府采购的时候,都当成“本国产品”。
还有中国自己的很多品牌,比如小米、联想等电子产品,也都是在中国生产,但关键零部件有很多采购了美国的芯片,不过只要是在中国生产组装,通通都算是中国国产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通知》对什么叫本国产品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需要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在中国关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不包括贴牌、简单包装等。

二是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达到规定比例要求,具体比例分产品确定并动态调整。

三是在满足前述条件的基础上,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其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

第一个条件没什么,因为一直都是这样规定的,但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事就大了,直接约束了无论是国内的品牌还是国外的品牌成为“本国产品”的认定标准。
先看第二个条件,说的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的占比要求,虽然目前还没给定特定产品的具体要求,但是《通知》里面其实还是给出了方向:
采购项目或者采购包中包含多种产品,供应商提供的符合本国产品标准的产品成本之和占该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总和80%以上的,对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整体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根据上面这条规定,我们可以粗略认为符合“本国产品”认定的平均成本是不低于80%,换句话说,在中国境外生产的组件总成本不能高于20%。
问题是现在国产的很多手机、电脑、汽车等等,有很多零部件比如CPU之类的都是进口美国的,这些零部件是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占产品总成本其实远远高于20%,甚至是超过了50%。
为什么说中国人长期以来给美国打工,就是因为过去我们长期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比如手机这样的工业品,成本占比超过一半都是来自美国高通的芯片。所以零部件大部分是中国生产的,但是利润却被美国拿走了。
所以最近十年中国一直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发力,也导致欧美集体围堵我们,因为这是他们最后的自留地了,特别是高端芯片领域。
所以如果按照《通知》的要求,一个工业品的外国组件成本超过20%,那对不起,你不属于本国产品,即便你是国产品牌也不属于本国产品。那么在政府采购的时候,你就非常明显处于劣势了,人家“本国产品”的供应商可以先砍掉报价的20%跟你竞争,你怎么竞争?根本没法竞争。
别以为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很小,实际上大到你无法想象,大到随便一家企业都无法轻易放弃这么大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全国公共采购总额46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采购金额13万亿元。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39万亿元。
别的不说,单单是政府和央企的采购规模就高达16.39万亿元,按现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3算吧,粗略得出来的市场规模也有2.2万亿美元的市场,这里面很多都是实体物品的采购。
市场就是大到如此恐怖的地步,你不做总有人会按要求做,问题是你不做,你的市场份额就没了,时间久了也就很容易被淘汰。即便是阿迪、耐克这种运动品牌,自动与中国市场闹掰之后,盈利能力也是在大幅下降的,更别说那些需要靠市场盈利来不断推动技术研发创新的工业品。
关键是除了组件的总成本有要求之外,对特定产品还要求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这一点,就直接卡死了
这样无疑会倒逼着很多国产品牌选用真正国产的零部件,这样也好,我们本身就在实行国产替代,而且要求必须在2027年之前完成。
根据中央出台的指导意见,各级政府和央国企单位使用的电脑和服务器,必须逐步淘汰intel、AMD、Windows以及国外数据库软件,转而选用中国国产操作系统和软件进行替代。
其实财政部这则《通知》,意在何处太明显了,几乎就是跟美西方最能够掐中国脖子的芯片技术领域对干。整个中国的信创产业,无论是软硬件,都必须彻底国产化。而现在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加速推动国产化,无疑是非常猛的招数。
当然了,对于那些外资品牌,我们也不排斥,只要你把厂搬来中国生产就可以了,否则只能放弃中国这块市场。但单靠欧美自己那块市场,很多欧美的企业真的只能喝西北风。
财政部这个《通知》是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推出来的,特朗普一直嚷着要让制造业回流,如果按照《通知》的威力,还回流个毛线。
本身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就很低,这是产业集群效应导致边际成本递减决定的,当然还有能源成本相对较低等等。从这一点看,制造业回流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开始就在做,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也在做,都没有成功,所以别说以后了。
美国去工业化的原因和历程我写过多篇文章,今天就不多说了,但美国去工业化这件事,是会加速的,不会停止。最近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的计划,就是美国工业化能力急速下坠的最好体现。
因为类似造船业和航空业这种产业,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成熟技术工人素养的,波音裁员不仅仅是因为简单的经济效益问题,关键是产品质量真的开始不过关了,那么多航空事件都跟波音有关,可想而知。
最近我们的076两栖攻击舰下水,《华尔街日报》又在哀叹美国的去工业化使得航运业、造船业复兴已失去可能性,这将必然导致美国海军的衰落,而中国正超越美国海军。美国的学界也很清楚这一点,也承认了这一点,就华盛顿那帮政客,张口闭口他们遥遥领先。
其实中国的手段很高明,美国资本不是很牛吗,没问题,中国同样用资本的力量反制你,市场就是最大的资本力量。美国不是最近十年不断在封锁我们的科技围堵中国的复兴吗,没问题,我现在也开始反制你,这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但是通过《通知》其实我们还可以解读出隐藏的另外几点信息,那就是中美脱钩的精准时间,更精确地讲,是中国完全摆脱美国的时间。
因为《通知》提到:
《通知》出台后,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充分征求包括内外资企业、协会商会在内的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3到5年内制定有关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比例要求,以及对特定产品的关键部件和关键工序要求。在此之前,只要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即视同为本国产品。

以2024年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就是2027-2029年,所以,嗯。
中国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从最近美国的一些反制措施的效果我们就很清楚了。亚光科技最近不是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嘛,但是这家中国公司回应: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华为开了个头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都在融入中国自己的供应链。
2018年贸易战科技战打起来的时候,美国的长臂管辖感觉让人闻风丧胆,但6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自己构建的产业链逐渐完善,对美国人来说科技封锁的效果变成了自己的耻辱,但这会是未来美国的常态。
《通知》能够在这个节骨眼出来,就说明了中国确实有底气,也说明了现在的国产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一切都非常顺利,剩下的交给时间而已,因为以中国办事的习惯和风格,没底气的事情不会干得这么高调。
而且往往是当公开说出来的时候,其实事情已经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六代机这种大杀器能够突然亮相就知道了,一出还出两款。
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之前,在华盛顿跟记者们特别有把握地讲:“中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在十年里不可能出现,最早进行首飞的时间不会比 2020 年还早。”结果第二天,中国的五代战机歼20 进行了首次飞行。
中国这个国家,给你看到的一定不是它真正的实力,这一点我多次解读解释过,不要被表面的东西影响了自己的判断,更不要被很多舆论带歪了自己的认知。
百年未有之变局,别说西方人要去适应,其实中国人自己都得适应,学会去客观面对民族的复兴这件事,也要理解复兴之路会如何。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你不强,人家就打你。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史是血泪史,还不懂吗。
3-5年后,中国会构建出一个完全独立于西方市场的供应链生态,无论是谁,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买得到。
当然了,美国也在准备跟中国脱钩,他们也是要求大厂的一些零部件必须摆脱中国供应链,可是我看死了他们是没法做到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去工业化还能再塑工业体系,工业体系这东西,丢了就是真的丢了。
那么,2027-2029,会发生什么?
给自己打个小广告最近有一些粉丝问我有没有知识星球,刚好知识星球的平台运营人员邀请我入驻,我想了大半个月,今天正式开通了知识星球。这是一个付费的圈子,我会分享很多无法公开说的内容,无论是经济走势、地缘政治、金融投资还是人生的财富底层逻辑等等,也会对每天重点的财经新闻进行独家解读,有兴趣的可以加入我的财富圈,没兴趣的继续看公号文章也是一种支持。以下是我的知识星球二维码,可以扫码关注了解。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新粉丝,还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微信公众号:水熊优保,避免失联。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