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顶级阳谋,中国经济激荡30年(20)

文化   2024-12-17 22:17   广东  
文/熊大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12月16日播出的节目中表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速度追上美国,他表示“中国人非常聪明”。
这货其实是美国企业家里面极端反华的一个人,他领导着美国军队竞争委员会,这个机构是最早提出要系统化打击中国5G、AI、超级计算机和芯片的机构,最终美国也确实实施了。
刚好12月13日彭博社刊登了一篇对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的专访,他即将卸任,也终于讲了句真话,他承认过去美国单方面施加制裁的做法“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美国看我们不爽,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实力,很明显现在整个欧美政界、科技界乃至军界都在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包括它们的主流媒体,就是我们国内很多人还用刻舟求剑的思维看待中国。
12月3日德国媒体发表了长篇报道:“西方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但在军火工业的供应链中,西方却严重依赖中国。一旦没有了来自中国的稀土和硝化棉,西方的军火工业就会陷入瘫痪。”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12月的一件事,中国突然叫停在华企业对韩出口车用尿素溶液的通关流程。尿素是合成氨的来源,而合成氨是制造炮弹的重要原材料。俄乌战场消耗了大量的炮弹,美国也没法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多余的炮弹,于是让韩国开足马力生产炮弹。对此中国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掐断了对韩国的尿素供应,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德国媒体讲的稀土,我在《千年顶级阳谋,中国经济激荡30年(19)》里面已经介绍过,这玩意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也是军工产业必用的基础原材料。虽然很多国家都有稀土矿产,但全球90%的稀土产量都出自中国。
以上这些事件,其实都充分展示了一个真相: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和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甚至是具有杀伤力的。因为这背后是另外一个客观事实: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工业全产业链的国家。
目前中国工业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艘航空母舰、商用飞机等等,现在中国都能造出来。钢铁工业、水泥产量、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煤电设备工业、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的设备工业规模也均为世界最大。
由于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所以形成了不断聚合的产业链优势,从而拉低了很多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有规模才能拉低边际成本,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而规模的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如此造出来的终端产品价格肯定比欧美便宜很多。
拿大家热议的芯片行业来说,在低端半导体元器件方面,中国就有巨大的优势,比如二极管,三极管,还有一些电源芯片,工控芯片等等。
福特汽车CEO在美国电视访谈说过,中国有很多有价格优势的半导体低端芯片,福特汽车一辆车要几千美元芯片,如果不买中国便宜买贵的芯片,对消费者是否会买单他有很大疑问。
这就是供应链优势,从工业基础原材料、到半成品零部件再到终端各类工业终端产品,过去几十年中国打造出来的工业体系如今确实无人能敌,毫不夸张。不仅仅品类齐全,产量(还不算产能)也可以做到非常恐怖。
关键是,我们还同时在不断渗透欧美原有的优势产业,也就是那些高精尖的领域,甚至在有些领域我们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去年接近64%的技术知识产权是我们的,而美国只有不到8%,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中国当下的科技真正实力。
我们很多人现在关注经济,其实除了关注股市楼市以及那几个其实说明不了太多问题的金融数据之外,似乎对于看似“不够高级”的工业实体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任何一个绕过工业发展去谈论中国经济的人,其实都是在夸夸其谈卖弄几个经济学名词。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史,特别自从1994年进入市场经济模式之后,几乎都是围绕工业化在做文章,哪怕我们曾经烈火烹油的楼市其实也只是在协助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直至今天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依然在继续。
我们工业化的每个阶段都在解决不同的事情,这个逻辑贯穿至今。如果你去追溯中国工业化的制度设计和历史沿革,你才能感受到这个当年一穷二白的国家在建国之后所取得的一切经济成就是多么的不容易,也确实堪称奇迹。
从1949年至今,我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分为5个阶段,1949-1957(打基础阶段)、1957-1972(自我防卫阶段)、1973-1993(解决温饱阶段)、1993-2020(奔小康阶段)、2020至今(高质量阶段)。
新中国建政之后,花了几年时间进行战后经济恢复工作,这件事在1952年基本完成。由于抗美援朝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中国制定了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建设单位为核心,以694个限额以上建设单位为主体的“一五”计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1957年底,“156项”有68个已全部建成,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如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发电设备、飞机、汽车等纷纷建立起来。
所以,从1949到1957这个阶段,我们算是在为工业化打基础,也是经历了这个阶段之后中国才有了能够不断自我发展的工业体系。
1958年开始我们跟苏联产生矛盾,1960年9月苏联撤走了在华的全部1390名专家。1964年8月2日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越战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当时的中国跟西方还没有关系正常化。
可以说,上世纪60年代对中国来说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非常大,美苏都在威胁一个刚诞生的新中国,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
很显然,在那种民族独立再次受到挑战的局面之下,当时的工业化最重要的目标必然是生产军工武器,包括发展核反击能力,美苏当时动不动就用核武器威胁我们。
所以从1957年前后到1972年,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都是围绕偏向军工的重工业在发展,就是怕别人打我们,因此偏向民生的轻工业也就没有太多的资源倾斜了,不过我们的“两弹一星”也是在那个时期顺利完成的。这个阶段的工业化,是自保防卫的任务。
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也意味着中苏发生恶性冲突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又开始调整了工业化的方向,开始更多的考虑民生,解决老百姓吃饭穿衣的问题。
当时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一个历史背景,那就是美国当时出现了经济危机,产能过剩急需对外扩大出口,我们也刚好利用了这个机会启动了“四三方案”,从欧美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来推动我们的工业化。
从1973年到1993年,我们工业化的目标就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从1992年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来看,总供给已经超过总需求约2%,说明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3年我们废除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志性制度:粮票制度。
这中间我们在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但怎么改怎么开,我们一直在探索,社会思潮出现剧烈变动,直到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正式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入市场经济模式。
当时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描述是: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在十四大正式写入党章,这一论断一直持续至十七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句话说的是生产力不足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要继续提高生产力,由此我们才迎来了市场经济。解放思想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从而全面提高工业水平。
所以从1993到2020这个阶段我们见证了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转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国的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期间的重大事件是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2000年中国的出口在世界排名第七,到了2009年居世界第一。
201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达到2.9万亿美元,超过当时美国的2.4万亿美元。自从1894年以来,美国第一次在工业总产值这个位置上被其他国家超越。
这个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做了更多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更多,因为当时大量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是一个纯粹的增量市场的发展阶段,所以是一个国民财富急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很多人所认为的好日子,就是过去那个阶段。那个阶段,60、70以及80这三代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实现阶层逆袭。
各种轨道交通、铁路、房子、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都雨后春笋般涌现,移动互联网技术在2010年开始被广泛运用,这些都极大程度改善了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大家的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2008年我刚踏入社会在报社当经济记者的时候,每年年底都要去采访春运,庞大的农民工返乡潮每年都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沿海地区工厂多,就业机会也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来谋生。
现在似乎没听大家讲《中国制造2025》了,这个战略规划是2015年提出来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的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覆盖了从基础制造到高端技术的广泛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中国制造2025一共涉及十大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农业机械装备、航空航天领域、电力设备技术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信息技术领域。
2025年还没到,但根据今年香港《南华早报》的统计,截至2024年3月份,中国已经实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超过86%的既定目标。
新能源汽车现在垄断了全球市场并且垄断了关键的电池、电机等技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农用水泵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力设备技术也是领先国际,比如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而宇树机器人在今年5月的日本机器人博览会上,宇树Go2机器狗完胜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迫使现在波士顿动力放弃自己的液压驱动,向宇树机器人的电驱靠拢。
按照党和国家各种文件披露出来的信息,到2035年我国的制造业的目标是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也就是2050年左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就是高度发达国家的阶段。
其实读懂中国经济就需要读懂各种政策文件,我们本来就是顶层设计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一路走来无论哪个领导人执政都在贯彻那些战略规划。为什么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非常看好中国,他讲过一句话,那就是中国的战略定力一直非常稳健,他确实看到了本质。
所以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你觉得欧美国家能不惊慌失措吗?肯定想着法子遏制中国的崛起。但是无论是贸易战、科技战还是金融战,其实都无法阻挡中国崛起的势头,我这不是在无脑唱多,而是你必须好好去看看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的内在韧性才能看到根本。
就像6年前美国刚封锁中国的芯片技术时,各路专家和带路党不是如丧考妣那样唱衰中国吗,不是说我们不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就要投降吗?说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落后美国10-20年吗?
现在呢,看去年华为mate60系列手机,日本人拆开来发现几乎都是中国原产的芯片,到了今年华为mate70系列手机,拆开来甚至发现已经100%国产化了。现在说的是只落后欧美2-3年,问题是中国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芯片产业完整链条,其他国家都只能分工合作,过多几年就看中国的高端芯片怎么横扫欧美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欧美不能自己工业化吗?其实不是欧美不能自己工业化,而是人家早就完成了工业化,但后来开始逐步去工业化,搞死了自己,现在根本没能力再回头重塑产业链。所以我们现在一直为何强调工业立国,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不是随便提的。
美国是1955年就实现了工业化,德国是1965年,日本是1972年,韩国是1995年,另外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还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我们在2020年基本工业化,2035年全面工业化。全球现在能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这么几个而已,就算俄罗斯也还没完成工业化。
但美国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去工业化而转向金融立国,人家认为靠工业赚钱太辛苦,还不如轻轻松松通过货币游戏割韭菜来得快。所以人家一直在靠金融割全球韭菜,金融的背后是美元霸权,为了维护美元霸权全球到处搞军事基地。
实现工业化之后,仅仅过了10年,1965年美国开启了低端产业转移,最初美国只是把产业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地区,比如说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这就是60年代之后日韩直接起飞的原因。
80年代日本开始不听话,美国直接把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划给了韩国。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四小龙也都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也不愿意再干低三下四的工作,四小虎又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美国只能考察新的转移对象,比如墨西哥、印度和中国,对比来对比去发现中国才最符合他们的要求,因为有基建基础,人口够多还任劳任怨,市场也足够大。
但真正获得美国及其盟友信任的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加入WTO,中国才真正成为世界工厂,大量中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中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直至今日成为工业的巨无霸。
事实上,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美国和英国是主动在去工业化,但是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日韩等国,其实现在正在经历被动去工业化,原因很多,但一个核心点是因为他们现在的产业竞争不过中国。
比如德国这种传统的老牌工业国,化工、机械和汽车三大产业都被中国打败,要么就是因为战争导致能源问题而转移,韩国日本也快了,韩国的造船业已经被我们远远甩在身后了,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业也被我们超越了。
当然了,我们现在依然还没有彻底完成工业化,因为品牌、高端技术以及城市率等指标都有待提升,我们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客观看待国家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局面非常关键。
每一个转型期我认为都有大量的财富机会,就像过去的工业化带来的财富机会很多,只是机会的形式不一样,接下来也是如此,但经济在调速换挡的时候肯定会有阵痛期。如何把握机会当然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提高认知,但前提是掌握足够多的信息以及深刻理解它。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这句话很多人其实没看懂,其实它讲的是观察世间万物时,先把主观形成的各种相对性的概念去掉,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再用带有相对性的思维去观察规律的运用和展现。
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这几代人算是在亲历历史,这个过程上面讲得很清楚,风高浪急暗流涌动。

只是这个顶级阳谋,现在无懈可击,30年来的战略定力背后是中国工业的崛起,新一轮的“农村包围城市”正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域上演,相信国家就对了。
温馨提醒《非稳态生存指南》(具体介绍可以点击这里)已经写作完毕,全文超8万字,已经付费订阅的粉丝找助理拿,这是付费内容,有需要再加微信:13226629207去咨询,避免无效沟通。所有章节标题如下:
1、《自序》2、《周期的宿命》3、《另起炉灶 分庭抗礼》4、《美国的挫败》5、《步入冰点的外循环》6、《新时代:走第三条路》7、《摊牌的最后准备》8、《楼市的结局》9、《难以逾越的阵痛期》10、《股市任重道远》11、《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上)》12、《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中)》13、《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下)》、14、《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新秩序)》、15、《通胀:化债的必经之路》、16、《中国股市的终极走向》、17、《非稳态:10条生存原则》、18、《终章:历史十字路口与普通人的命运》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新粉丝,还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微信公众号:水熊优保,避免失联。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