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前,近4亿中国人口终于有了一位牙科医生:艾西理·渥华德·林则博士……20世纪70年代末,9.75亿人口的中国牙科医生青黄不接……
1979年8月末,华西坝迎来了89位十六、七岁的懵懵懂懂的少年。
他们无疑是那个年代最奋发最质朴的青年,经过刚刚从苦难中煎熬出来的华西先辈们苦心孤诣的教育,他们得以全力吸吮知识醇厚的汁液,从骨子里汲取华西之精髓。历史偶然中必然的衔接,使他们注定成为华西精神的传人,从整体而言,绝无仅有。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系七九级全体同学名单/刘格林书 2024.10.13
整整5年,他们相互寄托着离开父母和家人失落而孤寂的情感,彼此成为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而老师们成为他们的法身父母。
1984年7月,他们领取了毕业证书。
1984年7月毕业照
文字/陈绍陟 友情朗诵/周进(朗诵家,国家一级播音员)
40年,他们经历了生活,当年承师苛严的言传身教所获的那些知识和技术,虽施其于毫厘之间,却又是大千世界。不分南北,无问西东,因其与人的生命不可分割,与人的心灵形影契合,亦术亦是道。
今天,他们回来了,聚在一起……那么请看看他们在岁月中经过无数洗礼的容颜,请跟随他们走过世界又总是回旋于牙椅旁的脚步……
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2024 年10月14日·成都
同学会logo,元素创意:李意平,书法:刘格林,设计:徐锋
他们,就是华西口腔系七九级的学生,就是今天的我们。
40年过去了,华西美丽的校园让我们始终怀念,校名让我们崇敬,师长让我们景仰,更有一种永不消逝的严谨医风、高尚医德倚着精进的医术贯穿一生,这最是我们作为华西口腔人的骄傲与自重,也是一种面临任何世风而桀骜的自律!
40年过去了,当初我们像一粒粒种子乘着华西英名的翅膀撒在世界不同的土地上一一我们倔强地生长,如今各自成林,独具风景,并将生生不息……
当年聚集于华西坝的口腔系79级同学,如今工作、生活遍及世界各地:国内成都、北京、重庆、西安、崇州、德阳、绵阳、自贡、南充、贵阳、昆明、上海、南京、深圳等城市,美国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波士顿、尤金、罗德岛、威斯康星等城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城市,澳洲墨尔本、蒙特利尔等城市,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法兰克福,新西兰……2024年10月14日,他们就近而来,千里万里而来,久远亦瞬间,全无客套,泪花盛开,喜奔相拥如少年。
2024年10月14日·成都,锦江宾馆南大堂四季厅,同学会筹备组组长郑广宁同学一大早就带人布置会场,洛杉矶开业牙医孙保兰同学也于前一日到达成都,一起四处忙活开了。太多的体力活,两位女教授、博士开开心心汗水涔涔干着许多肌肉民工也叫苦的活儿:搭台、横幅、音响、茶水、摆桌、调试音响设备……
最夺目的是有华西钟楼标志的1979-2024华西口腔 Logo。同学到来,喜滋滋换上绣有此次同学会logo的枣红色t恤,戴上既可防寒又可显摆的冰袖,抬臂之间,“我口七九”温馨地夺目。
当晚参会同学44人(合影自前排左起至后排右排序):
刘格林、廖宣东、夏田、郭英、王小容、张萍、廖和平、黄北平、陈绍陟、郑广宁、袁小平、雷蕾、王幼平、陈新、吴亚菲、刘宝珍、俞海英、罗懿、谢红、陈亚多、明志强、许彪、郭丽娟、盛康、曹丽华、王小红、孙红英、丁一、许燕、赵大国、兰鸿、谢流、叶志坚、吴友农、王伟、罗良、张彬(参会同学朱钢、唐勇、张杰魁、邓礼辉、杨军、孙保兰、 唐宗杰同学合影时因接送邀请参会的老师等事务未在场)
从下午开始,各种无拘无束又亲密无间的交流和合影就此起彼伏了。
一班合影
二班合影
三班合影
陈亚多、丁一(华西口腔医院教授),盛康、曹丽华(加拿大海归,昆明开业牙医),两对口79同学夫妇与刘格林书写的全体同学名录
五年同室兄弟:廖宣东(重庆,先为医,后入商道)、许彪(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云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
同寝室8人(一班):廖和平、明志强、唐勇、杨军、谢流、朱钢、叶志坚,同寝室黄北平在为同学拍照未及参加合影。寝室的8位同学,他们笑言为“七珍一宝”,那么一宝是谁?迄今为止,许多同学都不了然,有兴趣的猜一猜这是自1984年毕业以来,每次同学会所有人一个不落都参加的唯一寝室,40年了,堪称奇迹。孙保兰同学赞叹道:“八仙啊!只是不知他们是一个仙洞里出来的!”陈绍陟同学回复道:“你这么一说,我闭上眼睛穿越了一下,果然是真的,他们八个8000年前在一个洞里嘞”
陈绍陟在长文《时空密码:1979-2019(上篇)》中分别撰写过八位同学大医精诚的执业和精彩的人生故事。详见:
https://mp.weixin.qq.com/s/r394LYo8AEH6AQBT_dmorA
贵州籍同学5/10人
张萍、郭英、曹丽华、王小容、罗懿、俞海英
除了各种热闹的合影,同学们还互相抓拍了一些特写。
不到下午4:30,应邀参加同学会的老师们纷纷提前到来,全体沸腾了。
辅导员谢礼明老师最先到达,当即穿上了口79的会服,开心不已。
周学东院长随即在吴亚菲同学陪同下来了,罗颂椒教授来了,邓典智教授到了,陈治清教授、王晖教授夫妇、徐慧芬教授逐一到来。每一位老师尚未进入大厅即被同学们众星捧月,热烈动情的迎接,握手、拥抱,欢呼,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此时同学们都不谦让了,争相与老师们合影。
邓典智老师与刘宝珍同学(贵阳中医一附院口腔科主任)
邓典智老师与丁一同学(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博导)
王晖老师与陈新同学(美国硅谷开业牙医)
澳洲王幼平同学与罗颂椒老师
昆明开业牙医张萍同学专程接来了徐慧芬老师
此次邀请的7位老师,代表了全体口腔系79级同学所感恩的所有华西口腔的师长,他们有些年事很高难以出行,有些多方联系无果,有些已经驾鹤西去……他们曾经在讲台上、手术室、牙椅旁、实验室等地亲身亲口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大恩大德难以回报,但我们永远感恩并敬仰他们的英名:
肖卓然、岳松龄、王顺靖、张举之、黄婉蓉,王顺英、黄亚君、仝月华、张蕴恵、罗宗莲,李秉琦、易新铨、何国华,刘天佳、王晖、张文清、俞爱凤、史萸芳、曾光明、谭红、尹仕海、陈其顺、胡翔华、杨新雪、杨美薷、邓恵姝、陈秀梅,罗朝蓉、周学东、王翰章,连瑞华、周岳城、王大章、王模堂、毛祖彝、温玉明、姚恒瑞、邓典智、刘松筠、王昌美、易新竹、徐慧芬、焦锡葳、廖小宜、张三友、彭泽勋、吴大怡、全守基、史宗道、陈家富、徐宝华、高家让、孟庆荣、焦怀远、张筠方、闵维宪、孙弟、田洪君、陈安玉、袁绍沄、杜传诗、胡国瑜、赵云凤、吴德全、毛祥彦、江国英、陈治清(材料)、谢家祥、岑远坤、艾力浦、鲜书琴、胡雁萍、邓惠姝、陈新民、谢德操、杨成瑶、唐光玺、温玉蓉、张敏、余淑尧、罗颂椒、詹淑仪、段玉贵、周秀坤、陈扬熙、赵美英、徐玲、赵碧蓉、刘臣恒、贾问炬、周志瑜、何志秀、杨明仲、刘大维、朱烈昭、雷荀灌、裴宝桢、王毅、卢侃、陈铀、陈亚平、王光德、罗万福、罗宗赉、徐樱华、彭忠倩、胡翔骅、靳升荣……
护士老师:归泽英、周观华、王素华、朱玉芳、张藻玲、李巧蓉等等
辅导员:张芝湘、谢礼明、钟富军、李少敏、唐莉
此外,刚留校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李华、归来、杨勤、刘果生、陈莹等人上班时也常与口79实习同学在一起,大家彼此都比较熟悉,也多有帮助和指导。
此名单未以资历顺序排列,系全体同学共同回溯整理
下午6点整,老师和同学们就座,年级级长刘格林教授激动地登台致辞,抒发45年同学之间难得的情谊,感怀生命之尊贵美好,感恩老师和母校一一格林同学是实实在在的大忙人,提议并筹划此次同学会,在时间上真是拼力为之。他肩负两所大学校长之职,说话言简意赅又热情似火。全场掌声与喝彩
晚宴开始一一全体举杯
一时间全场沸腾,所有的人像无拘无束的孩童,串台之风愈演愈烈……
级长刘格林同学致辞…开杯
美国西雅图开业牙医、西雅图华西校友会前任会长郭英同学自拍同席热闹景象
陈新、王幼平、郭丽娟
郭丽娟同学是绵阳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兼口腔内科主任,是享誉当地的好医生,并始终在学术上精进不弃,还主编《绵阳口腔医学》。此次同学会的饮品除了黄北平同学捐赠的老酒,更多同学和老师们饮用的红酒是郭丽娟同学家族的酒庄捐赠的名品。
同时,由王幼平同学收集45年来同学们在校求学以及后来分散世界各地工作和生活的大量珍贵照片所制作的近15分钟视频开播。
《永久亦瞬间 真情到永远》王幼平同学制作的视频
其间,几位同学踊跃发表了按捺不住的感言,值此欢乐幸福之时,云南省口腔修复海归知名专家、昆明枫华盛康口腔门诊部舵主盛康提议大家共同纪念四位已逝同学张友愚、刘月华、胡静、江章茂,大家共同为逝举杯
南京医科大学俞海英教授直述同学们此生有缘有幸进入华西口腔,说出了所有同学的心里话,表达了大家的幸福感,大家再次为此举杯俞海英是贵州籍同学,是与学者施一公(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首任校长)、饶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齐名的三大海归科学家顾瑧(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的岳母,她女儿也是世界名校博士。
王伟同学万里而来,他在华西读口腔预防研究生,口内读博,再赴美哈佛医学院作研究,Tufts Dental school攻读牙科学博士,后在波士顿开牙科诊所,是一位颇具学者品性的牙科医生,也是高尔夫球高手,他不仅自己乐于此项运动,还常常代表海外的华西校友高尔夫球队出征,挥杆之间风采卓然。他代表所有海外同学表达了心声:
我想代表海外同学们说几句话。我们口七九海外同学,分布在北美,澳洲及欧洲各地。虽然后来我们从各个西方牙学院获得新的牙科博士学位,或许是哈佛,Upen, Tufts等,但是我们最以为骄傲自豪的仍然是一一我们是华西口腔毕业生。非常感谢各位在座及非在座的老师们,你们不仅教会了我们在海外谋生技能,而且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感谢华西!我们永远是华西人!
盛康、俞海英、王伟同学发表感言视频
云参加此次同学会的陈学会同学在年级微信群中留言说,4位已逝的同学也神参加了此次同学会。
奇才女陈学会同学曾经热情关注此次同学会,在早期的筹备中发挥了登士柏公司中国大区CEO的领导力和策划能力,可惜临行前必须为逝世老人守灵,无缘亲临此次同学会了。
……
【迟到者插曲】:
在七珍一宝合影时,我头脑里突然闪出点什么,因为不亦乐乎着,念头一飘而过,直到级长格林讲话开席后,门外一人急匆匆闯入……“张彬!”我忙不跌直奔过去,我们紧紧相拥。“抱歉啊!下午有手术挪不开,下手术赶紧打飞的过来。”他说,还喘着快步的气。大学5年我们同寝室,一左一右床相对,梦呓声相闻,臭味相投。
我们才热乎几句,就听盛康手持话筒高呼一声:“欢迎张彬迟到!”他就被其他男男女女同学抱走了,曹丽华同学迅速放下杯盏碗筷抓拍了一个34秒钟的视频记录在案。
张彬同学在专业上有些剑走偏锋,似乎与齿业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他2012-2014年被评为中国名医百强榜头颈外科和甲状腺外科Top10医生,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是中国头颈外科领域的杰出代表。
张彬到来,匆匆转场之后与同寝室的同学合影。八人同室5年,此次在多伦多的戴霞飞和罗德岛大学的徐锋遗憾未能前来。
从今天早些时候,同学们分别拍了很多路途中和现场照片及视频发到同学群,未及现场参加的同学们各种感叹不已,另呈精彩。
正在启程陪同年事已高的母亲去加拿大的王蕊、因特殊家事不得不放弃高铁票的陈学会、远在多伦多和英国的李峻、孟琳,加拿大维多利亚饶跃,墨尔本樊瑞彤,远在罗德岛大学的徐锋、以及众多国内的同学时刻关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实况转播。
在杯盏交错,不断的欢腾笑语中,刚才临时外出接听电话的周学东院长正要回到座位,即受请起身,当她从陈绍陟同学手中接过话筒时,陈同学说:“ 周院长,今天您应该表演旗袍秀啊!”她哈哈一笑着环顾周身:“我没有做准备呢。”融洽的气氛一下透满全场。“那么请周院长代表老师们给大家讲话。”周院长一边接过话筒,一边赶紧说:“我代表不了老师们哦。”她向在场的老师们投送了和煦的目光。
我们实习期间,正逢周学东教授读博,后她成为中国口腔内科学龋病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第一人。30多年以来,她不仅是国内口腔医学的主要带头人、国内与国际口腔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使者与纽带,也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历史上担任院长时间最长久者之一。
带习口79是她作为师者的第一次实践,周院长深情回顾了往年的情景,不胜感慨。
小小的话筒在她手中居然变成了节日发送礼花的礼炮,连续不断在全场发送,绚烂夺目,高潮迭起,耀眼而深情的欢乐回环着,绽放在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脸庞和心中。周院长虽蜚声医坛,久肩百年华西口腔领导重责,却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中自然流露爱生与尊师之情。她并未自拥话筒,在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后,妙手献花,把话筒逐一转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中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唇腭裂大师,90高龄的邓典智教授应周院长之请站起来了,他一如既往地风度儒雅,开心地向全场合十致礼,对他的学生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吝赞词。他和有些同学40年没有见过面了,居然还一口叫出他们的名字。不久前陈绍陟同学拨打通他的手机,为免唐突,先介绍了自己是“口79学生陈绍陟……”话音未落,邓教授就说:“陈绍陟,你不是在贵阳开业吗?”陈同学既吃惊又感动,觉得其他客套都是多余了,直接向他表达了代表同学们邀请他参加同学会的诚意,邓老师当即满口答应了。
88岁的口腔正畸大师罗颂椒教授接过周院长呈递的话筒,惯于严谨的面容绽放如花。如今中国口腔正畸学正与当今世界时代同步,当初他们辛勤开拓的瘠地已然欣欣向荣,她的学生们无疑已是此领域的樑柱。罗教授情不自禁表达了今日的喜悦,并对大家吉言祝福。
以精湛高超的颌面外科整形、美容、唇裂及牙槽外科手术蜚声医林的徐慧芬教授始终优雅而笑逐颜开,话语诚挚热情,充满严谨而自由的魅力,一如当年在课堂上妙语生花,在手术台上妙手生春。
“我们华西口腔最帅的帅哥……”周院长话音甫落,全场的目光就投向了陈治清教授。陈教授是国际国内著名的口腔材料专家。1980年率先在国内全面开展口腔种植材料基础和应用的系列研究,带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发展。他个人的专著就达27部之多,主编和参编、以及编写的文章和教材无可计数。
当周院长以爱的话题锁定时,话筒传到了著名牙周病学家王晖教授手中。
周院长幽默地揭了王晖老师和陈治清老师的“老底”:大家都知道陈老师和王老师是华西口腔幸福美满的一对,不仅是现在,不仅是在华西口腔工作的几十年,而且他们大学的时候就是同学,中学也是同学……那时候就爱在一起了!王老师幸福地笑弯了腰,在激动的羞涩中接过话筒。
王晖教授几日前接受同学们的盛情邀请时就开始处于激动之中,今日从华西口腔医院宿舍步行到达锦江宾馆后,始终不掩开心幸福之情。她手握话筒,毫不客套的表达滔滔不绝,几度激情流泪……正在拍摄视频的陈绍陟同学正在被王老师讲述自己40多年前当实习生期间的故事而感动,却发现视频时长已达到5分36秒钟,而80多岁的王老师的情绪愈高,难以自抑,略感担心她的身体,赶紧停拍视频,过去抱住王老师说:“王老师,我要和你合影。”……
谢礼明老师是专职辅导员,是担任过口79的五位辅导员之一,在过去同学们太年轻的岁月里,他始终像敦厚的家长甚至以兄长之态真心关怀每一个人,他与如同口79母亲的张芝湘老师(因年事已高,未到场)曾经是大家那个岁月的依靠。迄今他还记得每一个同学的细节,40年来每次在成都举办的同学会他都到场,为每一个人的成长而开心,自豪。如今他的学生们许多都成为了国际国内的医学大家,但依然敬重他,感恩他。
此次同学会他特嘱不要去接他,他自己乘车到场:“你们都太忙了,而且我身体很好。”
晚上7点整,主持人夏田、郑广宁登场,宣布晚会节目开始
担任此次晚会的男主持人夏田同学,是美国俄勒冈州的开业牙医,因根管治疗技术精湛,出神入化,被誉为“根管大师”。他赶赴此次同学会单程就需要48个小时,风尘未洗,而满面阳光,他幽默风趣,开场白就让大家乐不可支。
女主持人郑广宁同学性格爽朗,学生时代就擅长乐器歌唱,尤具风采的音乐指挥。作为华西口腔放射科的知名教授,她此次在大忙中担任同学会筹备组组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处处闪耀着辛勤而高妙的筹划和组织才能之光。为这次同学会她整整20多天斡旋,奔忙,各种操持,同学们无不感动其付出,周院长大赞她是肯吃亏的人。
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是同学们向老师们敬献鲜花,当老师们逐一应邀上台,献花的同学在老师们的前面半蹲着,郑广宁同学与四川职业护理学院教授兰鸿同学唱起了《老师我想你》之歌。兰鸿的歌喉浑厚中蕴含着饱满的深情,倾吐着40多年对老师们恩德的积淀。郑广宁的歌声虽然难以洗掉她为了筹备这次同学会20多日连日连夜的疲惫,却有格外的亲切。自那一瞬间起,蓬勃的深情掀起了巨大的高潮,现场温馨而热烈的气氛激动人心,光芒四射。
前排献花同学左起:陈绍陟(贵阳开业牙医)、俞海英(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罗良(深圳华侨城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亚菲(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博导,曾任华西口腔医学院、医院党委书记,前任中华医学会牙周病专委会副主委)、刘宝珍(贵阳中医学院口腔科主任)、罗懿(成都)
那一时间场下所有的人都成为了摄影师并随时转换为啦啦队员角色。周院长欠身把同学们请了起来,她虽不言,半蹲的同学们虽然青春焕发,其实都是年过60的老胳膊腿了
陈亚多、曹丽华、罗良同学与周学东、徐惠芬老师
在歌声中的献花仪式结束,同学们纷纷纷纷上台或在台下与怀抱花束的老师们合影,此照与老师合影同学自左至右为:洛杉矶开业牙医孙保兰、华西口腔教授陈亚多、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朱钢、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吴友农、深圳华侨城医院副院长罗良、云南昆明开业牙医曹丽华、南充市口腔医学会会长邓礼辉主任。
接着各种自由形式的文艺表演开始了,每一个人都是放荡不羁的观众,每一个人都是不拘一格的演员。
依照在同学群里热议却无法共同排练的约定,每一个小班必须要表演一个合唱节目,首先由一班表演合唱《踏浪》。临近同学会那几天一班节目难以定夺,在悬而未决之时,就职于美国罗德岛大学神经研究所的徐锋同学虽然不能前来参加同学会,却一直关注着。他提议就唱踏浪这首歌曲,一语定论。其实他的提议是有缘由可以追溯的,大约在42年前学校举办歌咏比赛,一班选的曲目就是《踏浪》。但是大家分身世界各地,相距千里乃至万里,无法共同排练,于是约定的秘诀是“管他的,把嗓子扯足……”陈学会同学居然还保留着当年的照片,并且马上发到班级群里,她说:“继续踏”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当年的自己,面目青葱,羞涩郎当,一本正经。
唯一只看到自己背影的是指挥孟琳同学,她是普林斯顿小镇的知名牙医,她儿子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她与先生送儿子入学,未能前来参加此次同学会。
大约是1983年
三个小班依次分别集体表演合唱
进入到下一个节目,由谢红、黄北平、吴友农表演久远年代的样板戏《沙家浜》节段《智斗》。他们私下定夺后却无法排练,黄北平在网上购了戏服,三人匆匆穿上就上场。
每一位同学的出场方式和打笑逗唱都让同学们喧哗不已,常常哄堂大笑。
这个家伙,有这种拍视频的姿势吗?
后来了解到这个节目是达州北平牙科院长、作家黄北平的主意,他电请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谢红主任医师饰演阿庆嫂,吴友农同学演胡传魁。黄北平的演技和歌唱让人刮目相看,此不赘述,视频可见。如果说有什么不协调,那么他的身材与胡传魁更接近,和刁德一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了
谢红真性高洁,活泼单纯,入世不俗,与人无争,不计得失,如今依然。她学生时代是口腔系的百灵鸟,今日甫一亮腔,歌喉和演技不减当年,似更醇美,这位六十多岁的小姑娘眼神依然那么清澈水灵,不事雕琢,朴素自然而灵巧的表演让同学们啧啧称赞:“乖呀!”一一好一个乖字了得。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争相上台与明星合影
吴友农同学从来没有担任过此角色,他年轻的时候特像电影《牧马人》男主角朱时茂,相貌堂堂,和胡传魁的气质大相径庭,但为了增添同学会的气氛,他欣然上场。就演技而言,吴同学的表演似拙,有时候跟不上节奏,却一板一眼,“尽力了……”过后他很开心。其实他的专长是绘画,他的外婆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他从小耳濡目染,在学生时代就画技出众,如今绘画的乐趣和成就名过医林。过后同学们才知道,在他赶赴成都的前一日,刚刚送了一生最挚爱的父亲最后一程
吴友农教授依据现场演出完毕后合影照片绘画
时间已不早,老师们大多年事已高,再又一次与老师们合影、倾诉、握手、拥抱真情祝福的浪潮过后,邓礼辉、杨军(重庆西南医院教授)、张杰魁(华西口腔医院全科)、张萍夫妇、孙保兰等同学分别陪送依依不舍的老师们回家。
当老师们逐一离去,同学们不拘男女,有的登台点歌演唱,扯喉咙放纵着嗓音,有的斗舞表演,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打着唿哨,正经一点的在签名赠书或者或者给别人画像。一如当年牧人携鞭离去时放养的羊群一一所有的人全无大医形象
吴友农给同学们现场画像
黄北平签名赠书
廖和平、明志强分别与许燕逗趣表演
红t恤们,自购搓衣板带回家吧
你们不是享誉四方的名士吗?你们不是行业屈指可数的专家吗?你们不是教授吗?你们不是博导硕导吗?你们不是行业屈指可数的专家吗?你们不是大学校长吗?你们不是教科书的编撰者甚至主编吗?你们不是每一个人都经手了十万乃至百万病例,时时历险而临危不惧、日日妙手回春的医生吗?你们在牙椅旁不是双目如炬、一丝不苟吗?你们在手术室不是面色严峻、淡定从容吗?你们在国际、国内或者学校的演讲台上、大小型学术会议上不是衣冠整洁,光彩照人吗?……此时怎么了?一群嘻哈顽童
疯够了,玩够了,开心够了……不够,远远不够,全体合唱一曲又一曲,终曲《难忘今宵》……
魂牵梦绕华西坝
2024.10.15
1984年毕业前夕,李峻同学拍的华西钟楼照片
10月中旬,曾经爆热的成都天气转阴,寒意渐起。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教授杜莉同学特别留意到这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即告知陈绍陟同学,担心他夫人正在定制的短袖t恤不能保暖一一毕竟同学们都不是火旺的年龄了。幸好14号是在室内活动,而15号却整天气温舒暖宜人,整天阳光明媚,每一缕光都是欢乐的,都是吉祥的,华西坝的花儿特别艳丽,华西坝的鸟儿一大早就在美妙吟唱。
40年,人生不易,风尘洗净,依然是当年的那个我,依然是当年的那个你一一我们,依然是我们。
口79进校时年龄最小的同学不足16岁,年龄最大的22岁,是各省市高考成绩名列前茅者。那时候十几岁的同学们就感觉到二十一、二岁的就是老头子老太太了,现在反过去看不都是些小屁孩吗?
当时年龄最小的是罗懿同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还是扎着小辫子蹦蹦跳跳15的成都小姑娘,当年的潮流称之为少年大学生。5年大学匆匆过去,他依然还是那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毕业以后在成都的药物业做管理工作,如今是快乐研究孙。
如果以60岁作为退休线,所有的人都跨过去了,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还在牙椅旁或手术台边、讲台上奔忙不休。一些参会的同学难以挪开今日预约的患者,又百里千里返回去接诊了。
昨天见面,然后隆重聚会后,依然留下来的三十几位同学今日重返几十年来在梦中不休的校园。
华西口腔医院/医学院知悉口腔系79级校友重返华西举办同学会。几日前就制作了红底白字的“欢迎华西口腔79级校友毕业40周年返校”横幅等待着。同学们的第一站是参观华西口腔历史博物馆。
她是旧金山开业牙医,她的诊所在湾区圣何塞一处美丽的园区,在她诊所候诊区,硅谷大佬、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们和加州百姓一同常常静候着,在华西人的作派里,病人没有身份的等次,只有轻重缓急。本来大家以为她就读哈佛大学牙医学院的刚毕业的次子可以帮她接手,她可以多玩玩微信进同学群了,可是高大帅气的男孩又进了口腔外科六年制的program, 至少又有6年她撂下不下病人了。一个大忙人,居然始终保持了一种高贵和优雅,那种修养的底蕴不知深至何处,那种对生活和生命的坦然与期望不知源于何方……
孙红英(上海)、王小红(波士顿)、雷蕾(广州)、许燕(重庆)
参观华西口腔历史博物馆同学合影
中国口腔医学创始人,华西口腔首任院长艾西理·渥华德·林则(Ashley W .Lindsay 1884~1968),男,加拿大魁北克人,多伦多大学牙科学学士、牙科理学硕士,皇家牙外科学院博士和口腔外科教授,医学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除了一些百年左右的老建筑风貌依然,圣殿堂堂,当年的医院和教学楼曾经做过改建,大多已修缮一新,但大医精诚的气息百年不改,千年不变。
这是百里千里乃至万里归来的学子们的必拜之地,一生为医,此即原点。
1979年,各小班入学时合影
当实习生期间的华西口腔医院实景
进入医院时虽然已近中午,但医护尚未下班,众所周知,华西口腔医院一号难求。此时诊疗室里依然是一派繁忙,电梯拥挤,过道间或坐或站或行走的人头攒动。此时造访,已然是一种打扰了。故而同学们都行走匆匆,仅为一了到此的心愿。
今日已返岗上班的吴亚菲在繁忙的牙周科接待了到访同学
坚守修复科岗位的老班长杜莉与到访同学合影手持相机的孙保兰同学(洛杉矶开业牙医)曾经工作在华西口腔正畸科
杨军(左一)等同学在王小容同学岗位参观
王小容同学自毕业后一直在华西口腔医院工作,成就斐然,在患者中具有极好的口碑,是一位天使般的医生,却始终低调温和。这次同学会其间她虽然正逢工作忙碌期间,却设法全程陪伴了同学们,直到夜晚大家散开休息。这次大家回到华西口腔医院,都想在她的岗位上采采仙气。
部分同学还分身去到了丁一、张杰魁同学的诊室或到王虎、郑广宁的放射科“瞟一眼”“人太多了!”……张杰魁同学是一位厚道者,毕业以后分配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后来又回华西读研,与杨军一道成为陈治清教授的硕士弟子,毕业后留在华西口院勤勤恳恳工作了。杨军是同学中唯一穿军装的人,他分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工作,兼治口腔内科及修复科疾病,担任重庆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及多种全国及市内的社会兼职。丁一同学被同学们称为“丁妈”,足见她的慈祥之态。她多年担任口腔医院的工会主席和牙周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疑是全国牙周病领域的领军人物。王虎同学曾多年担任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放射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口腔放射诊断学领域知名专家,近期被“綁”参加一省级口腔放射诊断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而离蓉了。
这时我忽然想到同寝室同学戴霞飞,他毕业以后在口腔医院病理科工作,后来去加拿大了。最近他在多伦多的诊所搬迁,未能前来参加此次同学会,真是让人感到遗憾。当年他极其难得的男低音歌喉曾经让舞台上下神魂颠倒,让四川音乐学院的教授捶胸顿足一一歌唱奇才怎么去学了牙科啊!他毕业工作后川音一位声乐教授求徒之心不已,依然对他穷追不舍。
15日中午,四川达州开业牙医黄北平同学宴请了所有的同学和家属。此处特注:此次同学会,黄北平同学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本文14日人物场景相机照片多出自他手。曹丽华同学敬他道:“你是最辛苦的摄影师。”
中餐其乐融融,自不消说,昨天晚宴及晚会主动边缘化而幸福地骄傲着的几位先生此时已与大家不分彼此了。口79分三个小班进出,后来一些同学参加同学会时候,常常带着自己的先生和夫人,不少人已经与同学们熟络了,他们被命名为口79四班成员。尤其是几位女同学的先生曾多次参加过我们的同学会,这不是吗?这次又来了……
陈宇同学首先上了讲台:“同学们好!……”陈宇早年留日读博归来,现依然在华西任教,教授,博导,担任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后夏田、张彬、郭英、陈绍陟、王幼平、盛康……逐一上台,大家或模仿老师当年讲课的声音腔调,或极尽诙谐,尤其是深情感怀当年学生时代,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讲述自己专业的体会,或传递生活的理念,健身的体会,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之间,时间早已超过了当初的预定一一还要游览校园呢。
其实现在进入华西校园使用教室是不容易的,除了学生上课、各种学术和其他会议常常占满了教室。此次学校在这个时间段腾出了第五教学楼这栋百年古建筑为我们所用,郑广宁同学也是极尽辛苦了。
终于走出了教室,有人呼一声“撒尿去……”众人笑而附合尾随。
这一一我头脑中忽地闪过曾经阅读过的文章……百年华西原址完整保留的建筑并非是那些伟岸、辉煌或美丽地载入史册的钟楼、荷花池、一幢幢教学楼、那些出入名流大家的厅堂,而是五教与当年办公楼间不起眼的厕所。
抬头望去,心中一凛一一难道,就是此处?!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欠身指指红t恤上的logo,明示“华西口腔1979-2024”。
“哦,校友,我们华西校友。”他露出亲切的目光:“这些瓦当100多年了……我是最了解华西历史的,这里所有的故事我都知道,将来有兴趣有需要,找我。”不远处有人在叫他,看来有事情等着他过去。匆匆之间我们加了微信。
华西钟楼
此后同学们就四散了,或八九一伙,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每一个人都依自己的心念直奔而去,在此只能拾掇一些照片资料了。
1980年,不就正是我们刚刚进校不久吗?三个男同学在宿舍前的照片那么熟悉,大家低头俯身细细端详,那模样熟悉透了,那神态熟悉透了,大家几乎把全年级男同学的姓名都追了出来,那是谁?那是你?那是我?……如今铺在路上,尘土、落叶、烟蒂、纸屑……在上面随意为之,每天都有太多行人的脚底踏及而过一一华西医者,我们为之而痛,我们不为之痛。
同学会结束后,一些同学分别专程去看望了自己心念的老师。
夏田、石冰与他们的导师邓典智教授
夏田与石冰师弟前往家里看望了邓典智教授。石冰教授在口腔颌面外科特别是唇腭裂的治疗与研究领域,具有卓越的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现任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过后夏田在同学群里发帖说,石冰带领的团队唇腭裂手术水平和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此非虚言,众皆认同,业界皆知。
盛康、曹丽华看望倪宗赞、欧可群教授夫妇
盛康、曹丽华是华西学子中美名传扬的一对,毕业以后双双回到昆明医学院任教,职至副教授后赴加拿大深造,多年前回到昆明开办了诊所。华西、海归的金字招牌,先进的理念,精湛的医术,极具人性化的服务,患者趋之。他们才貌双全,阳光灿烂的性格,为人豁达纯净,无私奉献的品格,双相映照,珠联璧合,真乃人间贤伉俪。此次同学会老师讲话、宴会场景等视频大多出自曹丽华现场拍摄,而后愉快地供本文使用。
同学会后他们去拜望了倪宗赞、欧可群教授夫妇。倪教授是华西卫生统计学专业顶尖的教授,国内此领域的泰斗;欧老师是组织胚胎学教授,她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推动了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亦堪为大家。当年夫妇俩曾经分别给我们上过相关的基础课。
他们与口79同学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1979年初夏,当时夫妇俩作为华西的招生教师,家访了曹丽华、李峻、马玉慈等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入学以后,两位老师常常把昆明的几位同学请到家里,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整整5年的时间几乎每周一次,不仅常常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还谆谆教导他们拓展自己的知识,让他们跟着电视看《玛丽在北京》(Mary in Peiking)等英文教学片,这对日后提高他们的英文的听说能力非常有帮助,后来昆明的大多数同学都成为了穿行在国际国内之间的医学使者。
李峻是同学中第一位出国留学深造者,取得了多伦多大学及其他学校的多个硕、博学位,他的诊所成为多伦多最顶尖的诊所之一。孟琳博士的诊所位于世界顶尖大学所在地普林斯顿小镇。马玉慈则取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牙学院教授研究生正畸课程,同时也在波士顿开办了诊所。行文至此,正好明日她应邀有一个讲座。新移民牙齿健康论坛系列二:矫正生活方式从牙齿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ypd6_b8Rao_NDIJcr8EIcQ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院长许彪博士也曾赴美国、澳洲等国学习交流,还主持了云南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口腔医学支持。
80年代初,云南籍同学张萍、孟琳、曹丽华、盛康、夏田、马玉慈
不久后的一天,远在美国罗德岛大学的徐锋同学开心地发送了照片:“收到啦! 漂亮,真心喜欢!夏田寄给我的。 一个都不能少,幸运成为不能少的一个,谢谢夏田兄,谢谢组委会,谢谢同学们!”
短短两天同学会期间同学们拍的照片大约超过8000张,其中黄北平同学拍摄照片数量就超过3000,曹丽华同学拍的视频就有20来个,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实在舍不得舍弃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个视频,可公众号文章尤其对视频数量有限制,只有撷取其中部分了。后来发现微信视频号可以转入公众号文章10个视频,真是喜出望外,便以坐地行者之名把视频资料剪辑之后发送自己微信视频号,本意是私作资料。用于此文,未料有网友刷到视频后传开了,几天之间便有20来万点击播放,大江南北,飘过海洋……也罢也罢,感谢网友!其间除了大量的点赞,也有大量的留言,多有喜悦和称赞,但也有网友善意的批评,尤其是一位网友留言:“都是大医生了,有人吃相难看。”
当阅读到此留言时,大约下午2点,我刚下手术,有预约病人在等候,我一边刨盒饭,一边趁机看看手机,因为急促了些,不小心被哽了一下,手边正好没水,患者从门外看到此景,没有嘲笑我的狼狈相,却赶紧倒了一杯水递过来……在护士安排病人的间隙,我做了回复,陈医生不打诳语,只有据实相告了:
“牙科医生很少有吃相好看的,我就是其中吃相难看的人。尤其是这一群人,至少从当实习生开始他们就很难准时准点吃饭,能抢一口就抢一口,能扒一口就扒一口,几十年如此,时之日久,积习难改。但是,他们让千千万万的人吃相好看了。”
致敬同学
筹备组:
组长:郑广宁(成都)
成员:陈学会(重庆/加拿大)、王幼平(墨尔本)、刘格林(成都)、郭英(西雅图)、黄北平(四川达州)、孙保兰(洛杉矶)、陈绍陟(贵阳)
照片主要拍摄:
黄北平、罗良、孙红英、曹丽华、刘格林、陈绍陟、盛康
视频主要拍摄:
曹丽华、叶志坚、陈绍陟、刘格林
同学会会务费用捐助者:黄北平、王幼平、郭丽娟,孙保兰、陈新、郭英、夏田、王小红、王伟、张彬、陈绍陟
(同学会费用主体为AA制,部分同学略表心意也来者不拒)
2024年10月15日华西校园景象
编审:徐锋、刘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