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诗人何生和《华西流韵》

文摘   2024-09-29 22:27   美国  

华西医学60级校友、华西外科专家何生教授素有“柳叶刀诗人”之称。他最近的一本诗集《华西流韵》将在十月面世。该诗集收录了新诗87首、旧体诗词98首,涉及167位华西人物。在何生教授的诗集中,他以一位医生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对华西人物作了恰如其分的剖析和描述,正如他在《华西流韵》序诗中所说,“让轶事丰盈起来”,“从血与火当中取出一个个片断孵成诗篇”。所以这本诗集是他诗人生涯中以毕生医学专家的经历呕心沥血的结晶,值得所有人特别是华西人拜读。

何生教授这本新作《华西流韵》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附1:《华西流韵》序诗
                文/ 何 生
让轶事丰盈起来,相思红豆充满张力
灵魂触手可及,尖利的、渴求的探索目光,惊若雷电
每一片银杏叶的金色,都是岁月的风雨炼成
月光中,圣塔用钟声镌刻记忆
梦即使被敲成碎片
一定会有神祇之手弥补润圆
历史瘦如琴弦,余音深沉而幽婉
时光碾过月湖,血液里的呐喊
驱散枯荷心底的辛酸
从血与火当中取出一个个片断
孵成诗篇
命名为:流韵
2024·1·1 元旦

附2: 《华西流韵》后记:
我享受这诗意的人生 ——致读者

诗达意,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由此岸到彼岸,送给您。

这是我对诗歌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是我从医多年后的感悟,医者疗人病痛,诗歌治愈心灵,二者在高处相遇相通。

我写诗的初衷是表达,单纯要表达,这构成了我诗意人生并持续不断的原因。它赋予我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外的开放性思维,给单调枯燥的医学生涯开启了浪漫的文学天空,使我能夠在两个世界自由飞翔,我欣慰、珍视、也享受这种状态的生活。

我十八岁考入华西,已历经六十四个春秋,这里是我学习、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前辈们的业绩沉淀为华西的文化,不仅包含医学上的成就,还有科学、艺术、文学和他们的丰富人生。这些都滋养着我,浸润着我,我仰望、学习、孜孜以求。

这本集子收录了新诗87首、旧体诗词98首,涉及167位人物,有我敬重的前辈、师长。我以赤子之心,以医生和诗人的双重视角,回归诗的原点,将他们的故事化作铿锵的诗句, 先贤以仁心渡我,我以谦恭之文回报。作品中我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还蒙冤受屈的先贤一个公道。除此之外,集子里还有取得卓越成就的同学、同道、后起之秀、以及默默无私为华西工作的同事,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我以诗歌向他们致敬。

同仁们在“诗人”前面冠以状如柳叶的手术刀、用“柳叶刀诗人”的名称来赞誉我、鼓励我,我非常欣慰,非常感动。

我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也见证了外科学由弱变强的历程,我的诗讲述华西坝上的沧桑巨变,讲述华西的故事以及蕴含其中的厚重文化,或许可以从某个层面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光辉,成为华西历史的一个小小部分。

我将始终如一在从此岸到彼岸的路上耕耘,尽享美好的诗意人生,热爱并敬畏着崇高的医学与毕生钟爱的文学。

感谢华西!感谢读者!感谢编者!

何 生2024·6·6修毕


注:诗集《华西流韵》封面题字:华西口79级校友刘格林。

END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欢迎投稿
 
【華西之聲WCUMSAA】是华西校友会的微信公众号,是弘扬华西精神、筑建华西校友之间以及华西与社会各界之间友好关系的交流平台。华西校友会编辑部欢迎华西校友、华西工作人员、华西子弟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华西之人士积极投稿,支持【華西之聲WCUMSAA】。华西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华西校友会微博也会转发。

投稿内容:
1.凡与华西有关的人和事,例如本人以及与本人有关的回忆录、往事、读书、活动心得体会等均可。
2.其他有关健康、民生、大众文化等内容的文章均可。

投稿形式:
不限,论文、散文、故事、诗词、视频、录音、照片、画作等均可。

投稿方法:
1.微信:可以在华西校友会会员群里投稿,@华西校友会(微信ID:ilovehxxyh)或@华西校友会办公室(微信ID:WCUMSAA0418)或私信给您所知道的校友会编辑部成员或理事会成员。
2.邮件:送至华西校友会编辑部电子邮箱:bjb@wcumsaa.org
3.请勿一稿多投。稿件如获采用,编辑部将在2周内通过作者的投稿渠道回复作者。



编辑:春之丽

审核:飞过田野

華西之聲WCUMSAA
秉承“仁智、忠勇、清慎、勤和”之华西协合大学校训,为华西医学精神之弘扬作出贡献,并籍此推动、加强全球华西校友间的友谊和校友自身能力的持续发展,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和对母校的支持,共促全球化的医学进步,建成华西校友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学术园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