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设为星标★不迷路
第281篇原创 文 | 鲤鱼 图 | 网络
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如何避免把孩子养成“废物”?
这位上海的粉丝妈妈和我倾诉:儿子今年小学四年级,我一直对他宠爱有加,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要求。结果,他变得好吃懒做,遇到作业难题就放弃,总是找借口逃避。更让我头疼的是,他现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和我讲条件,比如只有看完电视才肯做作业,或者只有买了新玩具才肯去洗澡。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儿子可能要变成“废物”了。
育儿路上,父母都渴望孩子成龙成凤,长大有出息,哪个父母也不愿意把孩子养成一个“废物”。长大有出息的孩子,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这一定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很多父母一味溺爱孩子,对教育孩子无法狠心,孩子犯错的时候舍不得批评,导致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缺少的是实践和成长的机会,不独立不勇敢,遇见困难就退宿,长大也很难有出息。
父母都是深爱自己孩子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爱的方式出现偏差,才会将孩子培养的越来越差。
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指出,“慈母多败儿”,父母的六个教育行为容易阻碍和限制孩子的成长,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废物”。接下来一起探讨这六个教育行为的具体内容,并且结合生活案例给出对应的措施。希望父母都把孩子培养的越来越优秀。
一、当面袒护孩子
父母当面袒护孩子,会让孩子认为他们的行为总是被接受的,无论对错。这种行为模式导致孩子缺乏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和责任感。他们可能会变得自我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可以无视规则,因为他们总会得到保护。
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时保持一致性,避免在孩子面前相互袒护。即使在不同的教育观念下,也应该私下讨论,达成共识后再向孩子传达。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战国策》中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小明在学校打了同学,老师通知了家长。妈妈严厉地批评了小明,但爸爸却说:“孩子还小,不用这么严格。”这种当面袒护的行为,让小明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长期下来,他可能会变得无所顾忌,缺乏对他人感受的考虑。
二、特殊待遇孩子
特殊待遇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他们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他们可能会认为世界应该围绕他们转,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在社交环境中可能会让他们变得不受欢迎,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家庭中,所有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避免给予孩子过多的特殊待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宋代陆游说:“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小华的家庭总是把最好的菜放在他面前,好吃的总是让他先吃。小华逐渐变得自私,不懂得分享,对家人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他开始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忽视了他人的感受。
三、过度保护孩子
父母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面对挑战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尝试和失败。这种依赖性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和面对生活的挑战。
父母应该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有机会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孩子的安全,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从失败中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红的父母总是担心她受伤,不让她参加任何户外活动。小红因此变得非常胆小,害怕尝试新事物,甚至在面对简单的挑战时也会感到不安。
四、对孩子轻易妥协
父母对孩子轻易妥协,这会让孩子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哭闹或其他手段来操纵父母,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变得任性和贪婪,他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更多的要求,直到父母无法满足。这种模式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因为父母可能会感到被操纵和压力。
父母应该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并坚持这些界限。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该坚定地说“不”,并解释原因。这样可以教会孩子学会接受拒绝,并理解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被满足。
教育家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小刚想要一个新的玩具,父母不同意,他就大哭大闹。父母最终妥协,买了玩具。小刚逐渐学会了用哭闹来达到目的,他的要求越来越多,父母也越来越难以满足。
五、习惯和孩子交易
父母经常和孩子讲条件、做交易,可能会让孩子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得奖励,而不是出于内在的动机。这种外在的激励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和其他活动失去兴趣。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变得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总是需要外部的奖励来推动自己。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奖励。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激励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说过:“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能够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小丽的父母总是用看电视或玩手机作为她完成作业的奖励。小丽逐渐变得只有在有奖励的情况下才愿意学习,她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越来越少。
六、为孩子包办替代
包办替代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变得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这种依赖性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难以独立生活,处理日常事务和做出决策。孩子可能会变得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主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或安排自己的作业时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卢梭说:“独立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小强的父母总是帮他完成所有的事情,从穿衣到做作业。小强因此变得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当他离开父母去上大学时,他发现自己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要有原则和底线,更有远见和智慧地爱,要把握好养育的界限,避免把孩子推入“爱的陷阱”。
总之,“慈母多败儿”,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应该避免李玫瑾教授分享的的六个误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学会独立,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拥有好习惯和多技能的人,在未来的风雨路上,才能乘风破浪越来越好。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自律又勤奋。成长型家长会主动阅读书籍,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培养有出息的孩子。如果认可文章,可以收藏起来或者文末表达一下喜欢,感谢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