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设为星标★不迷路
第210篇原创 文 | 鲤鱼 图 | 网络
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父母如何避免孩子被养成“仇人”?
这位上海的粉丝妈妈和我倾诉: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总是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每次我辛苦准备的晚餐,儿子总是挑剔不合口味;我买的新衣服,儿子也总是嫌弃衣服丑。我生病时,儿子不仅没有关心,反而抱怨我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感到非常心寒,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意识到可能过度溺爱,让儿子变得像“白眼狼”。
育儿路上,家长都渴望培养一个懂感恩的孩子,谁也不希望把孩子养成“白眼狼”。但是一些家长在溺爱孩子的过程中,无意中培养出了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俗称“白眼狼”。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缺乏感恩之心的不良习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呢?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著名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出,要拒绝孩子养成“白眼狼”,家长需要坚持四个法则,以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接下来一起探讨这四个法则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孩子成为“白眼狼”的三大原因:
一、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从来不拒绝孩子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会立马妥协。
二、父母付出太多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都是被"宠"出来的。家里一切都以孩子为主。爱的太满、什么事都替孩子安排好。
三、没有给孩子付出的机会
孩子分享好吃的家长都会说:不要,宝宝自己吃吧。孩子帮忙做家务,家长都会说:你还小,不用你帮忙。慢慢孩子就觉得父母不需要爱和关怀。
家长坚持4个法则避免孩子成为“白眼狼”:
一、不过度包办,自己的事自己做
过度的包办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依赖父母,而不是自己思考和行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懂得承担责任。
家长多鼓励孩子参与日常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教育学家叶芝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团火焰。"
小华是一个典型的被过度包办的孩子。他的父母总是帮他准备好一切,从穿衣、吃饭到作业,无一不包。结果,小华上了大学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基本的洗衣做饭都不会,经常因为生活琐事而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要妥协
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如果家长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只要我提出要求,父母就会满足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同理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家长应该学会对孩子说“不”,并解释为什么不行。同时,教育孩子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孟子·离娄上》书中写到:“无规矩不成方圆”
小明想要一辆昂贵的自行车,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他坚持要买。父母最终妥协,满足了他的要求。结果,小明变得越来越任性,总是提出一些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
三、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们转。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懂得关心他人。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可以通过家庭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小丽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总是以她为中心,满足她的所有需求。小丽在学校里也习惯了这种待遇,总是要求老师和同学都围着她转。结果,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四、接受孩子付出的关心和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想要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和爱。如果家长总是拒绝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会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重视,从而失去关心他人的动力。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愿意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爱是相互的,接受是爱的开始。”
小刚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但父母担心他做不好,总是拒绝他的请求。小刚感到自己的好意被拒绝,渐渐地,他不再愿意为父母做任何事情。
父母都是深爱自己孩子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爱的方式出现偏差,才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总之,别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家长要认真学习和运用李玫瑾教授分享的四个法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也有助于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
李玫瑾:“慈母多败儿”,尽早让孩子吃这5种苦,90%的父母后悔没早点看
李玫瑾: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往往是家长犯了4个错,早点改正还来得及
人民日报:我曾经被父亲高高举过头顶,所以我从来不会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