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很多人听过但不一定认识,巴戟天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的名字跟它的生长习性有关,来源于《本草乘雅半偈》中的描述:"草木至冬,莫不随天地气化而藏,独此不凋,与天相戟",意思是说冬天万物凋零之时,巴戟天却依旧生机勃勃,与天地相抗,所以得名。它两叶对生,成熟的果实是红色凤眼状,所以有人也叫它凤眼根。
巴戟天生于山谷溪边、山地疏林下或栽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
在汉代的《名医别录》中就有关于巴戟天的药用记载。《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其中写到“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巴戟天素有“南国人参”之称的美誉,和槟榔、益智仁、砂仁并称为“4大南药”。
《本草经解》中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其性温味辛甘,归肝肾二经,具温补肾阳,祛除寒湿,强筋健骨之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软,及寒湿痹痛等病症。巴戟天味甘,较桂、附温而不燥,比苁蓉刚而少柔。
材料: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鸡肉500克、红枣5颗、枸杞10克
制作:鸡肉焯水,与巴戟天、杜仲、红枣、枸杞加水炖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出处:《中药食疗大全》云:"巴戟天入鸡汤,益气养血,强筋骨而暖脾胃。"
❷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
❸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
❹花冠白色;喉部收缩;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枚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