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随处可见的“扫帚草”,嫩叶可食用,种子还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中药

百科   2025-01-23 21:03   山东  

地肤,农村随处可见的植物,别名“扫帚草”,因为地肤的茎叶排列紧密,老了以后可常被用来制作扫帚,古时候还有一个霸气的名讳——王蔧(huì),晋朝学者郭璞还将王蔧翻译成了“王帚”。

地肤是沙冰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茎直立,呈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基部分枝,斜上,有多数条棱,稍有短柔毛或下部几无毛。叶扁平,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地肤的植株呈圆锥状或卵形,整体好似一个毛茸茸的小绿球,秋季时,叶色会由嫩绿转为红紫色,观赏效果极佳。在田间地头、荒郊野外随处可见它那生机勃勃的身影,近年来也常被用作观赏植物。

北宋《图经本草》中对地肤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地肤云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茎有赤有黄,七月开黄花,其实地肤也。至八月而秸秆成,可采”

地肤的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种子卵形,黑褐色。果实(地肤子)可入药,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地肤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在《药性论》中也有对地肤的药用价值描述: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地肤子的经典用法
❶地肤子清热汤
材料:地肤子15克,茯苓10克,滑石10克,木通6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加水煎煮取汤,分次温服;适用于小便不利、热淋涩痛等症状。
出处:《中药大辞典》记:"地肤子清热利湿,利小便。"

❷地肤子利尿茶
材料:地肤子10克,泽泻10克,茅根10克
做法:地肤子与泽泻、茅根共煎取汁,代茶饮用;适用于小便短赤。
出处:《太平圣惠方》记:"地肤子利尿,泽泻助之尤效。"
❸地肤子消肿膏
材料:地肤子20克,蒲公英15克,黄柏10克
做法:将地肤子与蒲公英、黄柏研粉,调膏外敷患处;适用于湿毒肿痛。
出处:《外科正宗》记:"地肤子祛湿消肿,与蒲公英共佳。"

❹地肤子止痒洗剂
材料:地肤子20克,苦参15克,白矾5克
做法:将地肤子与苦参、白矾加水煎煮,取汤外洗患处;适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
山出处:《圣济总录》记:"地肤子清湿热,外用尤佳。"
地肤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尔雅·释草》:荓,马帚。郭璞亦注解《尔雅正义》:地帚也,似蒿蓍,可为帚。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云:《尔雅》的荓音瓶,马帚也。此即荔草,谓其可为马刷,故名。
地肤的嫩叶可以作为野菜来食用:"采嫩苗叶煤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晒干煤熟,其味尤佳,可作恒蔬。"每100克扫帚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8克,胡萝卜素5.72毫克,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B20.31毫克,尼克酸1.6毫克,维生素C39毫克。扫帚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地肤可以蒸食、凉拌,也可以炒食、做汤、蘸酱吃,或者是做馅,蒸包子、包饺子吃等。
推荐一款地肤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乳腺炎等症。
材料:
地肤子、黄连各10克,绿豆、金银花各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①地肤子、黄连、金银花洗净、水煎取汁;
②绿豆洗净后浸泡半天;
③粳米淘洗干净,将药汁与粳米、绿豆一同煮粥,待豆子熟烂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

深白植物科普
自然科普图文,专注于植物及生态科普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