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不仅果实是养生热门单品,根叶花都可食用,四季四名四药材,分别都有什么作用呢?

百科   2025-01-20 23:31   山东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对于现在的打工人来说,有几个杯子里是没有枸杞的?枸杞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可以说是居家养生,益气补身的必备单品。

枸杞名字变化随四季,春天嫩叶是天精草,秋日的红果叫枸杞,夏季紫花是长生草,寒冬挖根取地骨皮,秉天地之力成四时之气,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全身是宝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枸杞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中国西北地区,尤以宁夏、甘肃、青海等地为主要产区,早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枸杞这个名字也是来源于诗经。李时珍说:“枸杞为两种树的合名,如枸棘,茎如杞柳之条,故兼名之曰枸杞。”

现在多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有栽培,常生于山坡、路旁或村边。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属于多分支灌木,通常高0.5米到1米,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今天小编按照季节和部位来介绍枸杞的形态特征和价值。


『春·枸杞叶』

枸杞叶子为小而尖的椭圆形,叶色鲜绿,叶片呈卵形,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


枸杞叶也叫天精草,味苦、甘,性凉;归肝、脾、肾经,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的作用。春天采摘嫩茎叶,可入药,可泡茶,可做菜。《药性论》记载:"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


新鲜枸杞芽可以凉拌、热炒、煮粥、煲汤、做饼等。清水洗净后,在盆中倒入一匙食盐浸泡10分钟,在清水洗净,过开水焯一下,放入盆中过凉水、捞出控干水分后制作美食。


『夏·枸杞花』
枸杞的花朵呈淡紫色,具有淡淡的芳香,花冠漏斗状,筒部向上骤然扩大,裂片卵形,顶端圆钝。花期6月-8月。

枸杞花也叫长生草,味甘,性平,属于补虚药物,可改善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具有滋阴、明目、益精的功效。可泡茶,煮粥,炖汤食用。因为采摘枸杞花会影响结果,所以通常使用较少。

『秋·枸杞子』
果实为卵状浆果红色;种子扁肾形,长2-3mm,淡黄色。成熟时质地柔软,味道甘甜。果期8-11月。

枸杞子质润甘补,平而偏温,归肝、肾、肺经。善滋补肝肾而明目,治肝肾阴虚、视力减退;能滋润肺阴而止咳,治阴虚咳嗽。枸杞子既可入药,也可日常饮食中食用,泡茶,煮汤,煮粥均可,具体用法不多赘述。

『冬·枸杞根』
主根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3厘米,有分枝,分枝直径0.1-1厘米。

枸杞根也叫地骨皮,地骨皮甘寒清降而益润,入肺、肝、肾经。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清降不透,略兼滋润。善退虚热(除蒸)、凉血热、泻肺火,兼生津,不透散。凡虚热、血热、肺火、津伤皆宜,治有汗骨蒸最佳,治血热出血可。
地骨皮经典用法
地骨皮草本浴
材料:地骨皮15克,艾叶10克,菊花10克,清水2升
做法:地骨皮与艾叶、菊花一同煮水30分钟,滤去药渣,用药液清洗皮肤或泡澡。
出处:《药性考》记:"地骨皮煎液,凉血退热,外用亦良。"
地骨皮滋阴汤
材料:地骨皮5克,鸭肉200克,枸杞10克,
姜片2片,清水800毫升
做法:地骨皮用纱布包裹,与鸭肉、枸杞和姜片一同炖煮1.5小时,调味后食用。
山出处:《本草纲目》载:"地骨皮入汤,凉血滋阴,润燥安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

深白植物科普
自然科普图文,专注于植物及生态科普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