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pic from oamul
聚沙成塔·背书打卡
2025·灰词季
今日学习
Day180 数字游民
相关知识
01
提出与概念
“数字游民”一词由日立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牧本次雄首次提出,认为其是依托互联网远程工作,通过地理上的生活成本差异,实现自由独立、流动灵活的生活方式的群体,工作范围涉及信息技术、创意服务、教育培训、咨询、营销公关、财务会计等。数字游民不同于普世印象中因物质匮乏而被社会抛弃、无家可归的游民,他们是一群脱离传统办公环境,凭借互联网远程办公获得经济收入,能够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地点,且在不同地区间流动、旅居的人。
02
背景
他们的出现,得益于数字流动空间对“人地关系”的解绑和零工经济模式的繁盛,当物理与地理空间不再是工作的唯一依凭,“数字游牧”就成为数字游民逃离社会束缚、实现独特性自主性的新型生活方式。
03
特征
流动是数字游民最核心的特质。一方面,他们放弃定点工作选择具身流动,在跨越地区、文化和国家的移动中获得个人(文化)体验的充盈,将个体意志充分融入标榜着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全球化世界的新型流动性象征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全身心拥抱了无工作-生活边界的“液态模式”,追求由休闲主导、去义务化、内驱性的工作状态,在移步换景中摆脱属地空间对劳动形态的约束和倍速城市中的倦怠感。
04
问题与调试
这种与传统生活方式割裂的流动属性对劳动者的本体安全感产生了冲击:首先是数字游民与属地空间及伴生社会化网络脱域后归属感的瓦解和孤独感的滋生;其次是零工经济自身携带的不稳定性给劳动者带来基于生存条件的焦虑问题。于是,数字游牧状态下的特殊心理及社会化诉求呈现出对共享/共居的社区聚集倾向,数字游民期待加入群体,以实现自由度与安全感的平衡,而数字游民公社的出现意味着流动与集结实现共存。
延伸:
(1)数字游民社区
远程办公让数字游民独立于所处位置,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减少了对地理空间的依赖,但是他们对宜人的、有社区感的空间的需求并没有消失。随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共享工作生活空间的数字游民社区应运而生。
与此相关的还有“数字游民公社”概念,数字游民公社是数字游民文化在中国的实践产物。它借用社会主义“人民公社”的文化符号与逻辑,力图打造个体与群体“共容、共融”的全新群体形态,追求个体自主性和群体创造力的双重激活。
(2)数字游牧
数字游牧是人们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在具备随时随地工作的硬性条件下,独立于固定地点,保持移动生活方式和迁移模式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
参考文献
从“游”到“民”:DNA数字游民公社的组织力量与乡村嵌入 ,陈拓 李立杰 王珏
游牧中的“媒介空间”生成:数字游民空间生产的四重逻辑研究 ,牛天 陈绚
◐◑◒◓◔◕
欢迎大家参加「院校课程」
一起学习更多内容!
目前小田心上线了川大、西政、川社科、成理的「冲刺课程」,欢迎大家私戳小田心了解、试听(下方二维码可联系上小田心哦~)。也可以点击下方对应院校划线文字,查看详细介绍。
冲刺课程
▽
模考课程
▽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喜报详情
祝好
你可能错过了
/针对2025级/
模考课程
冲刺课程
公益公开课
院校真题解读
(24级真题解读陆续更新中)
院校参考书解读
院校常见问题答疑
考研经验贴
近期热点分析
近期专题笔记
喜报
23级
2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