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pic from oamul
聚沙成塔·背书打卡
2025·灰词季
今日学习
Day191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相关知识
01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The Immigrant Press and Its Control)是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帕克于1922年出版的著作。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作为一种民族担忧的结果而问世的,即担忧美国的移民可能出现的不忠诚。成千上万的德国裔美国人会忠诚于美国还是会忠诚于K.威廉?他们会扩散宣传,还是会从事破坏?
这部著作共分为:移民报刊的土壤、外文报刊的内容、移民报刊的自然史和对报刊的控制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移民报刊的土壤”重点揭示了移民报刊的欧洲背景、移民报刊与同化、移民报刊与教育启蒙等内容。首先,论述了为何要有一个外文报刊界,指出这是基于人类交往的需要、基于情感和人缘的需求;其次,介绍了移民报刊的欧洲背景,具体阐述了阅读习惯及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语言差异的自然发展、压迫导致的永久裂痕、种族身份的缺失、读写能力受阻、语言的复兴和作为民族认同的语言等几方面的问题;再次,阐述了移民中天然的民族主义、防止同化的努力、民族主义的目标、移民报刊的普及和语言、文化改造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二部分“外文报刊的内容”中,作者分析了广告、地方报刊、大都会报刊的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问题;阐述了移民的生意、专业广告、图书、移民组织、美国广告等问题;论述了思乡与回首、父辈们的严苛宗教、隔离生活等问题。
在第三部分“移民报刊的自然史”中,描述了早期和晚期的移民报刊,阐述了报刊如何反映各移民群体以及报刊的生存斗争等。
在第四部分“对报刊的控制”中,重点讨论了广告和发行在报刊控制中的作用,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敌方宣传和政府干预。
帕克通过对移民报刊的深入研究,论证了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帕克反对压抑或控制移民报刊,强调它们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并使读者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使移民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
帕克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中还提到了传播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研究的论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舆论?大众媒体如何受到舆论的影响?大众媒体如何推动社会变迁?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的?其对于传播的定义与香农后来提出的信息理论有相似之处。
02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又译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于1948年发表,其作者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 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 (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篇文章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这三种功能是: 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03
《传播与说服》
《传播与说服》于1953年出版,其作者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卡尔·霍夫兰。这本书是霍夫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时主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后的整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说服理论”和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关系。霍夫兰列举了影响说服效果的多重因素,如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等。《传播与说服》中一系列的研究有三个特征: 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说服的定律。第二,研究采用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假设态度的改变是基于求变的动机强过不变的动机。第三,研究的方法为实验室的实验法。
04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但其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书,不易读懂。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这本书从技术谈起,逐渐将视角扩大到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从传播学的角度,这是一本将熵和信息传递的概念贯穿始终的著作,并以此作为观察其他社会问题的线索。读这本书将有助于从更为深广的层面上理解传播过程的本质。
05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于1964年出版。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今天的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地球村”“信息时代” ,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按美国学者拉潘姆的说法,只几个月的时间,该书就获得《圣经》那样的崇高地位,其作者成为时代的先知。
06
边缘人
1928年,帕克在移民报刊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人类群体行为、城市移民的社会学研究,借鉴齐美尔的“陌生人”理论,发表《人类迁徙行为及边缘人》一文正式提出了“边缘人”理论,对“边缘人”特征进行了精确的总结:“边缘人是命运注定要生活在两个社会和两种文化中的人,两种文化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对立的;他的思想是两种不同文化或难以熔化的文化的熔炉,在这个熔炉里两种文化或者全部融合或者部分地熔化在一起。”帕克提出的“边缘人”理论是全球性问题,是全球移民、大流散时代每个种族群体都无法完全回避的,因而吸引了不少后来者继续研究,发展了“边缘人”理论,扩大了其影响。
PS.在研究人们交往动态过程中,齐美尔提出了著名的“陌生人”概念:“在这里陌生人不是在此前常常接触过的意义上的外来人,即不是指今天来、明天走的流浪者,而是指今天来、明天留下来的漫游者——可以说潜在的流浪人。”即他指的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陌生人,而是具有流散移民性质、可能长期留下来生存与发展的人。
◐◑◒◓◔◕
欢迎大家参加「院校课程」
一起学习更多内容!
目前小田心上线了川大、西政、川社科、成理的「冲刺课程」,欢迎大家私戳小田心了解、试听(下方二维码可联系上小田心哦~)。也可以点击下方对应院校划线文字,查看详细介绍。
冲刺课程
▽
模考课程
▽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喜报详情
祝好
你可能错过了
/针对2025级/
模考课程
冲刺课程
公益公开课
院校真题解读
(24级真题解读陆续更新中)
院校参考书解读
院校常见问题答疑
考研经验贴
近期热点分析
近期专题笔记
喜报
23级
2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