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pic from oamul
聚沙成塔·背书打卡
2025·灰词季
今日学习
Day170 幽灵劳动
相关知识
美国人类学家玛丽·格雷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苏里在《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未来》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众包平台上的劳动者作为幽灵工人(ghost workers)深陷自动化“最后一英里”悖论的现状。
一方面,即便大量媒体报道不断预警:高速发展的自动化技术正在或即将取代人类工作,人工智能仍离不开人类劳动来完成大多数日常任务。但另一方面,这些劳动者通常被隐藏于自动化的假象之中,成为规模庞大但却“不被看见”的劳动力群体。
01
概念
幽灵劳动是自动化背后的隐匿力量,是指隐藏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假象之后,无法被我们看见的人类劳动。
02
核心特征
幽灵劳动强调一种特殊的人机关系,即在“最后一英里”悖论的背景下,虽然机器无法彻底取代人,但却催生出一种“人逐渐成为机器延伸”的演进趋势,这是幽灵劳动的第一个核心特征;它是一种非标准的用工关系,即在大多数情况下,幽灵劳动者必须服从于某些附条件的、弹性化的雇佣安排,这是幽灵劳动的第二个核心特征。
03
分类
其一,无地域性劳动力供给——低劳动技能类幽灵劳动。
其二,无地域性劳动力供给——高劳动技能类幽灵劳动。
其三,有地域性劳动力供给——低劳动技能类幽灵劳动。
其四,有地域性劳动力供给—高劳动技能类幽灵劳动。
04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幽灵劳动概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它通过“机器里的幽灵”这个隐喻强调了平台劳动研究中视觉关系的重要性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全球权力结构的不平等问题。
05
“幽灵劳动” 与“零工劳动”
与“幽灵劳动”概念高度相关的“零工劳动”,是一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算法管理为手段,弹性用工关系为基础,碎片化的独立任务为其工作内容,实现服务按需高效精准匹配、劳动过程智能化管理的劳动形态。
(1)高度重合性
首先,零工劳动和幽灵劳动都是依托平台实现的“非标准劳动”形式,通过匹配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平台打造出一个由大量企业和匿名劳动者构成的线上双边市场。在这个双边市场中,不管是幽灵劳动者还是零工劳动者,他们很少与平台方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因此他们的职业身份变得不稳定,对自身未来充满了强烈的不确定性。
其次,由于二者都很难与平台确立劳动关系,因此他们都无法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性保护。
再次,两种劳动都既包括繁琐、重复的体力劳动,也涉及较复杂的脑力劳动。
最后,二者的劳动过程都受算法的控制,同时“算法残酷”,即应用程序接口对人类工作草率的处理使得劳动者被迫分担交易和技术故障成本,成为“雇方—平台—佣方”中的弱势方。
(2)差异性
一方面,幽灵劳动更强调人对机器的“反向适应”,而在优步、滴滴出行、猪八戒网、好大夫在线等零工平台上,这种以机器为重心的劳动形式还并不普遍。
另一方面,幽灵劳动强调劳动者陷入一种特殊的、被“折叠”的状态,即便他们能够创造价值,但其工作几乎无人察觉。
参考文献
[1]“幽灵劳动”是新瓶装旧酒吗?——幽灵劳动及其概念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省思,姚建华 丁依然
[2]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非智能”:“幽灵劳动”的运行模式及其堆栈机理,陈良斌 闫晋齐
◐◑◒◓◔◕
欢迎大家参加「院校课程」
一起学习更多内容!
目前小田心上线了川大、西政、川社科、成理的「冲刺课程」,欢迎大家私戳小田心了解、试听(下方二维码可联系上小田心哦~)。也可以点击下方对应院校划线文字,查看详细介绍。
冲刺课程
▽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喜报详情
祝好
你可能错过了
/针对2025级/
半程课程
冲刺课程
公益公开课
院校真题解读
(24级真题解读陆续更新中)
院校参考书解读
院校常见问题答疑
考研经验贴
近期热点分析
近期专题笔记
喜报
23级
2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