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围屋
图文 | 朝影夕读
围屋,是客家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客家文化的显著标志,集家、堡、祠为一体,糅合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审美意识,呈现出依山傍水、同宗聚族、质朴有序而居的民居特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见证了客家人从中原移民至江西以抵御外敌的历史。龙南,作为江西南部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分布着种类不同的围屋376座,被称为“世界围屋之都”。其中有代表性的围屋有关西围屋群、岗上围屋群、杨村燕翼围、乌石围、里仁栗园围等。
▲关西新围 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四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防御体系严密。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124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和上厅,集家、祠、堡三功能于一体。
▲西昌围 距关西新围西门20米,是关西新围主人徐名均的祖屋,于明末清初由徐名均的祖辈、父辈及其兄弟所建,当地人称西昌围为关西老围。
▲鹏皋围 关西新围徐名均的二哥为官被贬后,回乡在紧靠西昌围坎下修建的一座围屋。
▲圳下围 位于关西围屋景区入口,紧邻西昌围,由徐氏家族旁系宗亲所建,现已打造成民宿。
岗上围屋群 “世界客家第一村”龙南市武当镇,集中连片坐落着24座客家围屋,是龙南一处典型围屋集群。
▼
▲武当田心围 位于武当镇大坝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开基祖叶秀茂的五个儿子协力兴建。围内中心建筑是叶氏宗祠(茂松堂),周边房间数量达300余间,高峰期达800多人居住。是赣南现存年代最早、面积最大、居住人数最多的围拢屋式客家经典民居建筑。
▲岗上围屋群
▲武当田心围和新屋围
▲沙坝围 位于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围屋始祖从里仁栗园围迁入,已传15代。沙坝围整体平面形似“口”字,中间为禾坪,四周为居民住房,占地不大,只能住十几户近百十人。
▲渔仔潭围 位于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距县城10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近200年历史,系粟园围十八世孙李遇德从事客家酿酒致富后建此围,因此,渔子潭围自古就有"客家酒堡"之誉。
▲猫柜围 位于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上游村田心小组,清光绪元年(1875)由吴明柱所建。围屋坐东朝西,呈“口”字形结构,面阔18.17米,进深17.49米,占地面积约296平方米。围高两层,设内走马环通,四角设有三层炮楼。是现存赣南围屋中规模最小的一座。
▲栗园围 原名栗树园,是客家围屋中罕见的八卦型围,位于龙南市里仁镇新园村,占地4533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是龙南李姓祖祠所在地,保存较为完好,是龙南市现存376座客家围屋中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围屋,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谢屋圆围 位于龙南县临塘乡黄竹陂村,距县城13.5公里,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唯一一座圆形围屋。
▲乌石围 坐落在龙南县杨村镇东水河边,因大门前左侧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而得名。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3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完工,历时28年,距今400余年,系赖氏先祖赖景星所建。围屋前方后圆,墙高约9米,周围设四个炮楼,围前有禾坪、照壁及日月形池塘,占地面积4500余平方米,是客家民居早期建筑的代表。
▲燕翼围 位于杨村镇鲤鱼寨,始建于清朝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竣工,距今37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高14.3米,墙体厚1.45米。为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 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最高、墙体最厚、防御功能最强的围屋。
▲磐安围 规模较小,是陈朗庭的三子陈步高建造于咸丰年间。
▲米升围 位于东生围景区门口,主人叫钟鼎福,是最小的客家方形围屋之一。
▼
▲角背围拢屋 位于寻乌县晨光镇金星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是赣州市最具代表性,工艺最好的一座围龙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4170平方米,内有曾氏祠堂,坐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龙一门楼。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
▲新屋下围屋 位于寻乌县晨光镇司城村屋下,是典型的客家围拢屋,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坐东北朝西南,共有168间房屋,炮楼7间,火角1间,学堂5间,新厅7间,杂间18间,门坪全部用鹅卵石铺成,围屋旁的五层防御型碉楼气势非凡,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围屋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大面积坍塌。
▲留车镇芳田村围屋,围屋基本结构已毁,只留下祖祠,周围已建新房。
▲司马第 位于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古柏烈士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砖木结构,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0米。墙体用河卵石垒砌和三合土夯筑,门楼门额题有“司马第”三个大字。围屋右侧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边长15米共五层的正方形炮楼。
▲寻乌桂竹帽镇蕉子坝围屋
▲田塘湾围屋 寻乌县澄江镇东6公里处的周田古村,四面环山,分布着自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咸丰年间所建的28座客家古民居,其中田塘湾围屋面积最大,建于清朝嘉庆19年(1814年),砖石土木结构,房屋设计为四进四厢,八厅十二井,共有50个房间,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东团围 位于寻乌县文峰乡东团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至今赣南历史最久远的围屋。整体占地200多亩,呈椭圆形,世代居住着刘姓客家人。外围的大部分房屋已倒塌,已建新房,但原貌痕迹依晰可见,中央的刘氏宗祠保存尚好。
▲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 位于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占地6000平方米,1736年始建(清乾隆元年),1795年竣工,有近300年历史,历时一甲子建造,风格独特,共有九十九间大小不一的房屋,既有客家的九厅十八井,又有派马头墙。屋主陈大受,字云魁,富甲一方,人丁昌盛,在朝为官者众多,最高官至花翎参将从三品。本人也因子孙贵而被封为朝议大夫,故其宅尊称为大夫第。
▼
▲明远第围 位于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系该村谢氏先祖所建,为“大围套小围”形制,集家、堡、祠、内院、门坪等于一体。
▲虎形围 位于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始建于1786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爱国志士方其道故居。围屋呈方形,坐西北朝东南,背靠龙脉青山,大门塑造成虎头形状,因此得名“虎形围”。外墙由石砌,二楼以上设有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
▲德盛围 位于定南县岭北镇大坝村。始建于清朝同治庚午年(1870年),建成于清朝光绪庚寅年(1890年),系李氏四兄弟所建。集家、堡、祠、内院、水井、门坪、城池为一体,厅堂两侧构筑住房168间,人口最多时,居住李氏族人110余人。
▲团龙围 位于南岭山脉深处的定南县龙塘镇忠诚村 ,由墩上胡氏、郭氏、钟氏三姓兄弟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历经五年建成,围内住房、厅堂、巷道、天井、禾场齐全,犹如一个小型的独立王国。经过210多年的风雨,当初的三户人家几十人已经开枝散叶到如今的1200多人。
▲四角围 位于定南县龙塘镇长富村,由黎氏一熹公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193年历史。该围具有典型的客家围屋结构,坐西朝东,面宽47米、纵深35米,面积1645平方米,外墙为青砖砌,四角四层四炮楼,四栋四纵三进三厅二井,上厅天井两旁有厢房各一,左右各一小门。
全南县保存比较完整的赣南围屋有29座,其中雅溪围屋保存完好。
全南雅溪围屋 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雅凤村小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雅溪围屋以其别致秀美的外观而闻名。村内两座围屋,有着一两百年的历史,其中一座土围屋坐落在村西,相距百米矗立着另一座石围,两座围屋以其小巧精致而著名,被环绕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犹如两颗闪耀的明珠。
▲全南雅溪石围名为“雅凤围”,建于清光绪年间,背靠凤凰山。外墙由三合土和鹅卵石混筑垒砌而成。大门门楣上雕刻着花岗岩制成的四个大字:“鸟革翚飞”,内部呈“回”字形结构,屋顶的四层由屋廊组成,设有走马廊。西北角和东南角设有挑空的砖砌炮角,起到防御围屋四面的作用。大门门框是由条石砌成的,门分为三道,最外层是包铁板门,中间是闸门,最里面是实木便门,门顶部还有漏水孔,以便受到火攻时灌水灭火。
▼
▲围高围 位于信丰虎山乡龙洲村围高小组,由当地乡贤郭枚卜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砖土结构,4组横向、2组纵向房屋对称相交,巷道相通,屋檐、走廊环绕相连,外墙刷有红色标语,1934年9月,红军曾经在此驻扎生活。
▲信丰县小江镇排高村苟围围,由于无人居住,出现大面积坍塌,只有林氏宗祠保存相对完整。
▲信丰铁石口镇细车村八坵围,建于清代,遗留下来的只有一堵墙。
▲永吉围 位于信丰县小江镇山香村老圳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始建,由江姓的36户人家历经三年竣工。围屋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砖土结构,面阔60米,进深80米,高约7米,外墙厚度达八九十公分,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围内民居排列整齐,正门直通厅厦,两侧民居成行,有十几栋两层楼建筑,东西方各有一个小门和南面大围门的出入口,门前是一片长宽阔的禾坪,四个角上还分别修建了炮楼,十分坚固,历经百年完好无损。
▲会昌羊角古堡 位于会昌县城东南70公里筠门岭镇羊角水村,是赣南仅存的一处规模宏大的明清时期军事城堡。城堡内遗存有大量的军事及民居建筑及其它公共设施,有古城墙、古城门、古民居、周氏宗祠、节孝牌坊等古建遗迹,并居住着部分周氏族人。历史上对保护当地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赣南客家人誉为“平安堡”。
▼
▲铜鼓邱家大屋 又名邱南公祠 ,位于铜鼓县排埠镇黄溪村,建于明末清初,历经三十余载才落成,总占地面积7372平方米,依山而建,祠宅合一,外有一围墙环绕,东西各有一门楼。从门楼进入,是一宽阔的草坪,中间是卵石小道,直通正厅。现存房间104间,分前、中、后三进,堂连堂,房连房,依靠走廊贯通连接。住户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家,近二百人居住,是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这里出生的有七位文武官员,并立有旗杆石。
▲尚睦邓家围垅屋,又称三立堂、邓纯雅公祠、邓家围屋,位于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据记载,尚睦邓氏为唐中和年间任江西节度使袁州刺史邓璠之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邓家第三十一代邓勋随父辈从广东梅州迁居分宜白田村,后邓勋又携妻带子从白田村迁居尚睦村。嘉庆十年(1805年),邓勋第三子邓锦虎以三兄弟的名义置地并着手建造邓氏宗祠围屋,历时14年完工,并以“三立堂”命名,寓意祠堂及围屋由三兄弟共同建立,共设99间房屋,以走廊相连、四通八屋,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通面宽46.8米,深92.4米,周长260米,占地面积4324.32平,是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外如龟形、形如花瓶,既有福建围屋的宏伟,又有赣南围屋的风格,更糅合了赣西地区祠堂建筑的古朴。
摄影/整理:大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