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
图文 | 朝影夕读
徽州,一个令人向往的梦乡,星罗棋布的古村古城、古亭古桥、古塔古祠堂……编织出厚重的徽州记忆。去年底,我自驾来到徽州古城,古城西门外就是停车场,安顿好后走进城门,便开了这次寻古之旅。进入城门首先看到的是古城的南谯楼,它是徽州古城最重要的地标,城墙上挂着一串串灯笼,很是喜庆,十三对柱子构成框,在门洞里依次排开撑起城楼,城楼上“徽州府”三个字赫然醒目。
南谯楼的正前方是徽州府衙,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府衙内有迎宾道,六房走廊、大堂、花厅和后花园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走出府衙,穿过阳和门,著名的“许国石坊”就在眼前。不同于常见的四柱石坊,该牌坊是由四面牌坊合围形成的八柱结构,石坊的柱脚有十二只雕刻精美的石狮,又称“大学士坊”、“八脚牌坊”,石坊上的题字出自于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整座石坊气势宏伟壮观,据说全国仅此一处。牌坊主人许国是明三朝元老,从这座牌坊上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显贵身份。
大学士坊
明
歙县徽城镇中和街
纪念许国
▼
走着走着,在街道的拐角,进入了大北街,狭窄的街道立刻没有了喧闹,街中古老的青石板路,斑驳的白墙灰瓦、马头墙,古石牌坊,还有典型的徽派雕砖门楼,千百年前徽州人生活的街景浮现在眼前。
豸绣重光坊(龙章再锡)
明
歙县徽城镇大北街
纪念江应晓、江秉谦
▼
孙氏贞节坊
清
歙县徽城镇大北街
旌表吴粹妻孙氏
▼
斗山街坊
清
歙县徽城镇斗山街
标志坊
▼
叶氏贞节坊
清乾隆
歙县徽城镇斗山街
旌表江莱甫妻叶氏
▼
吴氏世科坊
清
歙县徽城镇中山巷
纪念吴氏历代进士
▼
鲍氏节孝坊
明
歙县徽城镇上路街
旌表许立德妻鲍氏
▼
父子明经坊
明
歙县徽城镇上路街
纪念凌相、凌琯、凌光伦
▼
柏台世宠坊
明
歙县徽城镇上路街
纪念毕力德
▼
大夫坊
明
歙县徽城镇城东路
纪念程贤、程铎
▼
县学甲第坊
明
歙县徽城镇歙县中学
纪念歙县历代中试者
▼
尚宾坊
明成化
歙县徽城镇城东路
纪念江衷,徽州现存最早的牌坊
▼
斗山街无名井
▼
新南街三眼井
▼
斗山街蛤蟆井
▼
新南街八眼井
▼
斗山街方井
▼
斗山街大方井
▼
上路街古井
▼
城东路双眼井
▼
打箍井巷打箍井
▼
这里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中国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在城东路老胡开文徽墨厂,我有幸参观了古老的传统徽墨制作技艺;在古丰路,见识了木雕、石雕大师们的巧夺天工。
徽墨制作技艺
▼
徽州木雕
▼
歙砚制作技艺
▼
城东路的尽头,就是城南1.5公里外的渔梁坝,它横截练江,有近1400年的历史。古坝运用了石头的榫卯结构,构思精巧,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徽州昌盛数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津。明清时期,渔梁坝热闹非凡,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徽商中的十之八九都是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的兴旺,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渔梁坝的北侧是渔梁老街,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这条老街保存完好,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可下到渔梁坝。
华灯初上,游客渐散,古城在灯光的掩映下,朦朦胧胧,别有韵味。
次日清晨,登上古城墙,徽州古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山水环绕,白墙黛瓦。走过万年桥,长庆寺塔静静矗立在西干山麓,隔练江与古城相望千年。
万年桥
▼
长庆寺塔
▼
徽商故里,徽州古城,不仅是安徽地方历史与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社会的缩影。这座古老的城市,犹如一颗镶嵌在皖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摄影/编辑:大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