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史古镇

文摘   2024-10-13 17:02   江西  



这是朝影夕读的第242篇原创

在云南大山深处,隐藏着一个宝藏古镇。保存完好的古朴风貌,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悠然自得的原住居民,鲜有游人的静谧清幽,古老的石板路旁,零星散落着几家小店。即便是云南本省人,和宣称走遍云南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没有到过这里,甚至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它符合几乎所有人对于古镇的想象。这就是滇西茶马古道第一镇,临沧市凤庆县的鲁史古镇。



鲁史古镇

图文 | 朝影夕读

趁着这个国庆假期去了鲁史古镇。十月三日清早,我驾车从凤庆县郭大寨向鲁史出发,一路盘山路,山高坡陡,路面坑洼崎岖,风光旖旎。中午经过县城,沿凤小公路、接漾线继续北上。翻过山梁,登高望远,只见山峦逶迤,望不到边界。山脚下的澜沧江碧波荡漾,平缓沉静地向南流去,由于下游小湾电站的拦截,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在群山之中显得尤为温柔细腻。过了澜沧江大桥,继续走了一个小时山路,只见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鲁史古镇” 。透过牌坊,远远望去,鲁史古镇全景一览无余,古树参天,一座座、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原生,古朴、安祥。

鲁史古镇位于凤庆县东北部,云岭、哀牢山、无量山,三座山脉首尾相接之处,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距离县城84公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普通游客很难抵达,至今游人稀少。古镇旧称顺宁府阿鲁司,距今已700多年历史,是普洱通往下关的必经之路,为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明万历二十六年在此设阿鲁司巡检,曾繁盛一时,历史建筑保存完好。作为茶马古道重镇,千里风尘南来北往的商人、马帮在此驻足,茶叶、丝绸、盐、药材、百货等在这里流通,随之而来的四方文化在这里沉淀。鲁史兼收并蓄,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顿下来后,便迫不及待窜进古街深巷。村头石碑上刻着徐霞客1639年游历鲁史时的游记:“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鲁司……”。鲁史依山而建,坐南朝北,传统建筑高低错落分布,“三街七巷”以四方街为中心,藏风聚气。大理白族建筑和南诏建筑风格相互辉映,呈现出“半为山村半为市”格局。绿树、青瓦、古道、小巷、人家是鲁史古集村貌的完美写照。

鲁史民居以“一颗印”四合院和一正一厢一照壁式的三合院为主,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风格。楼层上下各三间房间,四合院有花园,三合院有花台,土木结构,屋顶用青瓦或当地特有的牙片石铺盖。墙体和椽柱相接处用麻布石或青石板密封以防火患。屋脊均向两头翘起,房檐设有勾头瓦,其上都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栩栩如生,神气活现。

这里的四合院营造很有特色,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人们植树栽花,叠石造景,煞是典雅别致,怡情养性。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过去,临街的人家总有一个很宽的石板走廊。

青石古道把古镇一分为二,昔日的交通要道,货栈林立的楼梯街,石缝倔强的青草,铺路的条石、块石在人马的踏磨下凹凸不平。石板被负重的马儿烙出深深的马蹄印,凹窝里积着雨水,像一面镜子,㬇照着天空。石砌的台阶已被磨得光滑,望不到尽头,只有边上的石头还看得出些棱角,毕竟是古路,难免参差不齐,但也还算是错落有致。小心地迈过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马蹄印,数百年前古道上行走的马帮浮现在眼前,闭眼听风,那穿越时空的马铃声俨然在街道上回响。

古旧的铺台上,摆放的不过是几件手工草编,自制的腌菜,点心和核桃油。鲁史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看见你在门口张望,热情地把你请到院子里倒茶、递核桃。门楣处的对联:“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就是当地人家真实写照。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不时有背着玉米,核桃的当地人从身边走过。

古镇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的生活悠闲,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一种对自己的爱,一种对生活的向往。

临街和靠路的墙体上还有诗词画作,照壁是充分彰显主人景况的窗口,是书香门第,还是豪门富宅,或者是普通人家,都可以从造型和上面的画面看出来。

就这样慢慢走,从楼梯街、上平街、四方街、下平街、到曾家巷、黄家巷、十字巷、骆家巷、魁阁巷、董家巷、杨家巷街……深巷老宅,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

骆家大院、俊昌号、云大书院,藏书阁、李家大院,魁星楼……每座宅院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古朴的宅院,隐于岁月深处的功名纠葛、家族变迁与乡土荣耀,仿佛就从门楼奔涌而出。

骆家大院的主人骆维富,忙着烤茶、烤玉米,给来往参观的客人讲述祖上的辉煌历史。骆家大院虽有近百年的历史,里里外外看起来并不显老旧,反倒是别有一番韵味。散落或遗弃的老物件在得到重新修缮和归置后,让原先有些萧条的院落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观赏价值。

下平街龙王庙香火不断,古井旁一对斑驳的石狮无言地镇守在古镇一隅。鲁史人用井水煮饭、泡茶、做豆腐、做米线,洗衣、洗果蔬……如古镇之眼,凝视着世间的变迁,以流淌不息的甘泉,哺育着一代代鲁史人。

黛瓦砖墙的四方街古戏楼,见证过这里喧闹繁华的过往。遗憾的是,阿鲁司巡检司大门紧闭,透过门扉,隐约看到当年权力中心的布局。

路过的孩童好奇地看向镜头,宁静的古镇、幽幽的古巷、朴实的情感,一切是那么澄净而自然。

闲聊的、背玉米的、打核桃的、煎麻花的、赶羊的……街头巷尾散发的烟火气,淳朴、怡然的神情写在他们脸上

岁月已逝,古镇虽不复往昔浮华,却烟火依旧、热闹依旧。


秋雨袭来,路上行人匆匆,雨水打湿石板路,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苔藓斑驳的墙壁,更显古色古香。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屋檐下一桌老人正打牌,巷尾几个孩子在嬉闹,有路人同在归途,赶着羊群,和我们擦身而过,羊蹄坚实地敲击着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仿佛对鲁史来说,生活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而黄昏到来是一天的结束。

夕阳渐远,白昼消弭夜幕初上、古街巷泛起桔黄的街灯,偶有行人打着伞经过,雨夜格外宁静。

清晨,随着一碗碗鸡肉米线的出锅,馋人的香味和氤氲的热气扑面而来,古镇的一天被唤醒了。正巧是鲁史六天一次赶“猴、虎”街的日子,楼梯街的行人,背着背篓,顶着豆腐、核桃,挑着豆浆、自家种的蔬菜、玉米……脚步匆匆,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

集市令人眼花缭乱,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买了点当地特产滇红茶,准备去下一站。若不是还有别的行程,真想住下来,慢慢走、慢慢看,和当地人一起去山上采茶,打核桃、掰玉米、捡蘑菇……鲁史古镇除了玩,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除了茶叶,鲁史所产的火腿、吹肝、核桃、豆腐、酱油也都很有名气。

当年骡马喧嚣的茶马古道,现在看来却是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时光流转,小镇渐渐归于沉寂,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石板路上留下的一个个马蹄印记,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旧貌。

乡愁临沧,醉美古镇,鲁史的悠远岁月,值得慢慢品味。

摄影/整理:大刘

2024.10摄于云南
作|者|介|绍
刘贵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新余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刘贵星,网名“大刘”,江西新余人,摄影、音乐、文学爱好者。从影十五年,POCO摄影网、太平洋摄影部落资深博主,公众号《朝影夕读》所有人。擅长拍摄人文纪实、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数百幅作品散见于《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山东画报》《厦门航空》《南方航空》《澎湃周刊》等刊物;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摄影展中参展、获奖。

朝影夕读
影像随心,摄影,旅行,与你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