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扶贫火车”

文摘   2024-10-19 12:53   江西  

这是朝影夕读的第244篇原创

这是一辆特殊的火车,这里的车站不设检票和安检,主要的乘客是湖南麻阳的农民,每天早上挑着大兜小筐,前往贵州铜仁跨省卖菜。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地方腾放,特意拆除了部分车厢座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票价仅需几元钱,它就是从湖南怀化开往重庆梅江的7272次公益慢火车。


大山里的“扶贫火车”

图文 | 朝影夕读

7272次公益慢火车,开行于2006,共有8节车厢。从湖南怀化站始发,停靠湘、黔、渝十多个城乡站点,全程178公里,票价22.5元,最低票价2元,几十年来票价不变。相比其他交通工具,这趟火车的票价既便宜又实惠,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坐上这趟绿皮火车跨省卖菜,是湘西地区许多农民的通勤日常。该火车的运行,为沿途村民出行及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一趟真正的便民、惠民火车。926日,我跟随这些挑着扁担、背着背篓的老人,跨过湖南与贵州之间绵延的大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与真挚的情感。
早上7点20分,7272次火车从湖南怀化站始发,车厢的旅客零零散散,大多是在渝怀铁路沿线上班的职工。

第一站是湖南怀化同田湾,从这里开始, 就有一些菜农、果农上车。同田湾是渝怀线一个乘降所。7272次列车为了方便群众,会在沿途一些乘降所短暂停靠,这些乘降所不是真正意义的站点,所以在12306上面查询不到这些车站的信息,也买不到这些车站的票,只能上车补票。由于乘车的人很少,所以如果没有人乘车,火车就不会停,此刻我觉得这里不是我印象中的火车站,它更象一座充满温度和爱的火车招呼站,只有亲自坐进这辆火车,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中国温度。


第二站停靠在湖南麻阳县一个叫齐天坪的小村庄,方圆十几里的菜农,挑着满满的新鲜收获,来赶这每天唯一一趟进城的火车,有的肩挑和自己身体一样重,着急地挤上车厢。

这趟车并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菜农跟这趟火车上的乘务员常年打交道,成了多年的老熟人,遇到担子太重上车困难的菜农,乘务员会过来帮忙,在大家心目中乘务员都是好人。


狭窄的过道上,堆满各种农副产品,麻阳冰糖橙、柑橘、八月果、柚子、各种蔬菜、野葱、活鱼、河蟹等。安置好自己珍贵的收成 ,腾出手来还要帮同行的伙伴搭把手,他们之间偶尔也会因为挤占位置而发生口角。

老人们因卖菜而结识,每天见面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就像我身边的杨奶奶和陈阿姨,互相倾诉生活里的琐事,家长里短。

8点20分,火车到达湖南麻阳县锦和站,上百名挑着扁担、背着背篓的农户一拥而上。在这里上车的菜农、果农最多,眼下正是水果收获季节。火车停车时间短,而站台与车厢之间落差大,上车不但需要力量,而且需要技巧, 对老年人来说,每次上车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8点23分,火车缓缓开动,老人们整整齐齐的把菜堆放在车厢两头,并在中间空出一个过道,随后就开始闲聊,车厢变得热闹起来。

借着空档,有的农户在车厢兜售起手中的果蔬。叫卖声、侃价声、欢笑声交织着“‌哐当‌‌哐当火车行进的声音,火车此刻变成了移动的集市。

列车员小丽正挑选着红薯,准备买上一袋。据她介绍,这趟列车80%以上的旅客都是跨省卖菜的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有的甚至超过80岁。

有的玩起扑克牌消遣。这些菜农都不年轻,然而,勤劳是一种无声的品格,也是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奔波,只要身体无恙,还有把子力气,他们依然肩负起生活。

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期待和笑容,仿佛大家都觉得可以满载出去,空手回来。当问起邻座的大叔为什么要去贵州卖菜时,大叔这样给我解释,他说锦和镇是个小地方,很多农产品在锦和不好卖,只有去铜仁这样的城市才能卖得多,还能卖个好价钱,这些年幸亏有这趟火车。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这辆火车的意义。

伴随一声汽笛声,9点08分,火车到达贵州铜仁站。站台上的哨声,就像比赛开始的号令,人们挑起扁担下车,加快脚步涌出站台,奔向出口。

铜仁站下车的旅客比较多,这里是菜农和果农们的目的地,停车时间只有9分钟。老人们下车后一路小跑,每个人都想在市场占据一个好位置,这样可以早点把菜卖完。所以每次下车就像一次冲锋,需要体力和耐力。卖枣的杨师傅在车厢时就叮嘱我要早点下车,否则跟不上他们的步伐,曾经有两个卖菜的老人因为跑太快,心脏病发作倒下都没救回来。为了卖点收成,他们太拼了。

铜仁站的工作人员打开了人工通道,让这些湖南过来的菜农一路畅行。

出站后,我跟着大部队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这是他们摸索出来,通往市场最快路线。

跟着他们一起来到附近的金码头农贸市场,这里离出站口差不多只有300米左右。铜仁的市民早早就来等待这些新鲜的农家菜,这座城市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我在菜市场里逛来逛去,遇到火车上很多熟悉的面孔。


菜农、果农们需要在下午1点30分之前把菜和水果卖完,赶下午2点03分的7271次列车(7272次的回程车)回家,不然就回不去。有的早早就卖完,中午来到在市场附近的“百姓餐馆”,十元一位,十二元两位的炒菜加米饭,相当实惠。有的更简单,来碗粉面就解决了中餐。

开车前,他们在候车室椅子上、角落里、窗户边打打盹、吃吃饭、数数钱……这是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午后。

辛勤劳动的回报是踏实、幸福的生活。下午2点03分,人们担子里的果蔬卖得差不多了,迈着轻松的步伐,登上了回家的7271次火车。

每个人的微笑下都藏着对生活的坚韧,而清空的箩筐,明天一早又将装满新的果蔬


身边的陈阿姨买了两条大鲤鱼回去稿劳家人。当问起今天的收获,陈阿姨微笑道:“卖了一百多块钱,除了来回的路费,吃饭、喝水,一天挣个几十块。”

回去就轻松了,来的时候那么重。”

不轻松啊,农村哪来的轻松?”

我以为担子空了就能变轻松,但她的回答,却让我无地自容。

杨师傅从怀化上车的,还剩下一些枣子,他要赶在下车前在车厢内便宜卖掉。

7271次列车终点站为湖南怀化站,菜农和果农沿途依次下车回家,明天一早,他们又会相聚在一起,坐上7272次列车,每一个背篓和箩筐里都装着很多东西,除了瓜果蔬菜,还有平凡的家庭和爱。

7272次“扶贫专列”见证了历史,记录了时代变迁。或许是最慢的火车,和高铁无法比速度,但不仅是一个运输工具,更是一条连接希望和幸福的火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彻底成为历史,但它存在的意义,会被人们铭记。车每天准点开行,已经成为湘西武陵山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沿线老百姓的“致富梦”。火车行驶的方向,不仅承载着所有农户和他们的农产品,也承载着大山深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独特的运营方式和人文关怀,成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的“便民车”和“致富车”,同时也是湘西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摄影/整理:大刘

2024.09摄于湘、黔
作|者|介|绍
刘贵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新余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刘贵星,网名“大刘”,江西新余人,摄影、音乐、文学爱好者。从影十五年,POCO摄影网、太平洋摄影部落资深博主,公众号《朝影夕读》所有人。擅长拍摄人文纪实、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数百幅作品散见于《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山东画报》《厦门航空》《南方航空》《澎湃周刊》等刊物;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摄影展中参展、获奖。

朝影夕读
影像随心,摄影,旅行,与你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