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 江永上甘棠古村

文摘   2024-07-10 06:50   江西  


这是朝影夕读的第228篇原创

这两年走湘桂之间的潇贺古道,去寻找、记录那的古桥、古村落等历史遗迹。湖南永州与广西贺州交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上甘棠村。其依山傍水,古朴宁静,令人印象深刻。




上甘棠古村

图文 | 朝影夕读






上甘棠村,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村民基本都姓周,据说,是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宗亲。至少在北宋以前,他们就迁居于此。世代繁衍,延续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村落。



村落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坐东朝西。后靠秀丽的屏峰山,前临清澈的谢沐河,村西南面是一大片沃野的良田,风水极好。





村中飞檐翘角的古宅密密麻麻,鳞次栉比,足有200多栋;没有任何粉饰的土砖杂墙,素颜陋体,看上去自然少了白墙黛瓦的效果。但古朴自然,饱含历史的印痕与沧桑。其中八座为明代建筑,其余大部分为晚清建筑,有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







沿谢沐河是一条贯穿全村的青石板古街,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青红相间的砖墙,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缀以门庐、漏窗,四周突起的马头墙,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征。如画的山水,阡陌纵横,古色古香的民居,鸡犬相闻。古村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谢沐河就像历史悄然无息地从这里流过,村口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三孔石桥,“步瀛桥”,始建于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湖南省仅存的一座三拱宋代古石桥。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步瀛桥竟然塌了一半。这座桥为唐代征南大元帅周如锡读书处,相传只要桥上落下一块石头,上甘棠村就会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员。现在,桥上一共落下了101块石头,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还有很多的文武官员。这就是甘棠村“石落出官”的典故。“步瀛桥”这个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甘棠村风光秀美,如同蓬莱仙境,步过此桥,就能进入甘棠这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学子步过此桥,走向广阔世界,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步瀛桥旁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左侧为前芳寺,右侧为龙凤庵。从宋代开始,圣人之教就在这里传承,香火千年未断。文昌阁东侧,是甘棠小学,古朴的门楼告诉游人,这里原来是村里的书院。



倒映在水中的文昌阁和步瀛桥交相辉映,不仅构成了上甘棠村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揭示了这座古村最弥足珍贵的传承。



站在这座千年石桥上看风景,潇贺古道越过步瀛桥,顺谢沐河向西南行百十步,小径依山崖石壁凹陷处而过。近百米的石壁是一个叫作月陂亭的摩崖石刻长廊,24方古石刻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记录着上甘棠周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以南宋文天祥题写的“忠孝廉节”榜书石刻最为有名,村中周姓一族以此为铭。

寿隆桥又叫汉寿桥,该桥始建于宋,位于村北约300米,横跨沐水,以石榫为墩、石板为梁,是湖南省发现最早的宋代古石桥。



这里曾是古苍梧郡谢沐县衙署所在地,经过七弯八绕古巷,在村子最里面的山脚处,历经七百年春秋的谢沐县衙就位于一处山坡之上,只是成了一堆废墟。










青石板路、马头墙、三孔石桥……村内巷道清幽曲折,青苔绿树的遮蔽之下是一户户人家。当炊烟徐徐升起,意境变得朦胧诗意,一幅小桥流水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甘棠村不仅历史遗存众多,在儒学为宗,耕读传家的传统思想熏陶下,绵延的文脉和周氏严谨的家风,使这一大族在僻远的湘南小镇代代相承、纵横有序,历代村民培养出了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将军百余人。







时光流水,逝者如斯。俯瞰千年古村落,领略上甘棠的悠远和厚重。这是一个适合慢游的地方,你可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体验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摄影/编辑:刘贵星

朝影夕读
影像随心,摄影,旅行,与你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