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彩霞,笔名晓雨,山东威海人,1957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诗词中国”大赛评委委员。曾任《中国诗词月刊》执行主编、《中华诗词》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 。获2015“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
![]()
![]()
![]()
回到歌唱的本质(代序)
杨洪源
目前,中国古典的诗词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复兴,正在不断地走进学术,走进大众,走进屏幕,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人们日益充实、日益高质量的生活。对现在的古典诗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古典诗坛也正以流派纷呈的创作力和艺术探索来迎合这种氛围。古典诗坛的流派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三派:古派、新派、中派。笔者于此,向无偏好。但是古,就要古得雅正;新,就要新得透彻;中,就要中得和谐。以此来论,中派在目前还是主流的。在中国的传统中,诗与词是有分工的,语言是有区别的。所谓诗庄词媚是也。诗居庙堂之高,词处江湖之远。所谓诗言志,词抒情是也。当然,我们今天大概也不必拘泥,以词语为诗或以诗语为词,这都是可以的,都是值得提倡的。为什么?因为说到底,无论诗或者词,最初的起源其实都是歌唱。诗,先秦时代指的就是《诗经》的作品,是周代各种歌曲的唱词。词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笔者一贯认为,好的诗词作品必须显示歌唱的韵律。宋词的歌唱大致有三大种类,起源于花间的北宋短调,情思绵绵的南宋慢词,以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的苏辛高唱。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宋慢词是词学的正宗,以至于慢词曾垄断词坛许多个世纪。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崛起于词林,为花间短调继脉,一举扭转了慢词独擅的局面。但纳兰在风格上还是偏向婉约一面的。在笔者看来,慢词拿腔拿调,姿态不易学,但一旦摸准了,则很易写,只要写成了,模样大体就有了,因为慢词不需要秀句,甚至要避免秀句。短调易学却不易佳,短调必须有秀句才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慢词的歌唱通常是沉靡的,如泣如诉的,短调则自由得多,明快得多。生活本不容易,笔者愿意读诵的还是明快的作品,还是阳光的语句。宋彩霞老师的词作就具有这种明快和阳光。宋彩霞老师曾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荣誉称号,是目前中国古典诗坛极为活跃的一位大家。她无疑是属于中派的。她的作品写得率真、随性、阳光、快乐。她的语言风格濡古出新,平易流畅,健劲有味。宋彩霞老师的作品,词作要胜于诗作。她的词有宋人风致,但是绝不仿古,尤擅短调,秀句频出,可读可诵,长调也有上佳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举例对她的词作进行一些粗浅的评述。一、隽永的短调歌风
宋老师的短调作品特色是极为鲜明的,秀句频出,颇耐诵。人们总是说,好的作品是耐诵耐品的,其实细细分析起来,耐诵与耐品是有所不同的。诵所重者,是要发之于声;品所重者,是要沉浸于想。耐品不一定耐诵。下面的作品可以展现宋老师短调作品的这个特质。不是不伤秋,只是秋难控。心上徘徊一个秋,寂寞秋声共。 秋雨任消磨,秋趣参差弄。但有秋歌伴雨来,送我秋波梦。此词写得句句有秋,回环往复,将词的韵律之美完整地呈现。不是不伤秋,六合依然远。作嫁生涯不得闲,渐失韶光面。 人在小池塘,踏浪飞花灿。文字清华小楫舟,携入芙蓉卷。此词写得率真,但有一点笔者不太同意,作嫁生涯虽然不得闲,但韶光面是不太容易失去的,应改为“恰益韶光面”才好。当然这是笔者开的玩笑。来去匆匆,西北胶东。看窗前、变幻无穷。一兜新韵,千里行踪。听海滨潮,德州雨,历山风。 向秋潇洒,辞晓从容。现如今、也作雕虫。锦囊太窄,好句难工。觅柳梢青,齐天乐,满江红。此词上片写行程,下片写吟咏,平易明快,说锦心绣口不为过矣。一树梅红独自看,风吹轻雪也缠绵。神驰已忘暮钟寒。 世上几人香在骨?灵中万树翠生烟。此花与我最相怜。“世上几人香在骨?”真真是词人当然也是痴人的千古之问,而梅花当得此问。北海风光望里新,梢头有约问前身。花语曾经言不断,留恋。 东君伴我六逢春。浑忘他乡漂泊地,千里。 生涯浩荡是诗魂。摇笔烟云生五彩,澎湃。襟怀依旧守天真。这首词豪迈、自信地写出了作者的诗词生涯。“生涯浩荡是诗魂”“襟怀依旧守天真”说得多好啊。柔骨偏傲轻雪色,多情天也难禁。清香自如识胸襟。不随桃李艳,为待那人吟。 八表云停丸月暗,参差仙籁而今。无痕宿梦苦追寻,横斜疏影瘦,如故是冰心。此词结合着古人名词的意境,写得缠绵婉转,写得多情深沉。“清香自如识胸襟”,梅乎?人乎?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在这里。红湿红飞从不歇,多少烟云,多少无情月。人见只知真似雪,谁知翼上凉和热? 弦冷琴声犹未绝,柳色深深,今古何区别?梦蝶醒来情更切,蛛丝暗向窗边结。“人见只知真似雪,谁知翼上凉和热?”这种抒发哪里是观蝶啊?分明是人生的艰辛。而“梦蝶醒来情更切,蛛丝暗向窗边结”则颇有现代朦胧诗的意韵,带有象征主义的艺术色彩。宋老师的短调佳作还有很多,她擅于进行这类抒发和吟唱,好句颇多,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二、真率的长调佳构
短调与长调,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相关的区别毫无疑问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宋彩霞老师的长调也非常具有可读性。风暖琼花,霾凝瑞彩,镜天霁色幽芳。玉英真素,云集斗新妆。秾丽妖娆漫与,夕阳映,碧满飞梁。行吟处,泠泠滴翠,万象点池塘。 情长,今喜见,乾坤浩气,腾日扶桑。有多少新词,诗意生光。天遣澄清海晏,中国梦,唱响东方。朱弦按,红牙拍板,高咏莫彷徨。这首是次韵词,写作发挥受到限制,但是层次分明,节奏铿锵,一曲很好的颂歌。风雅颂,赋比兴,皆是诗词的应有之义。故苑泠泠水。漾西园、翠波清丽,红楼曾纪。淡注胭脂仙子态,占尽春光妩媚。有老树、悲欢都记。一曲清词来海外,趁东风光照朱门邸。说世事,赏花美。 海棠红透春光里。这园林、楼台七宝,万千情意。无数沧桑随眼过,多少红颜泣泪。都做了、斑斑文字。禹甸春风圆好梦,看神龙今已腾空起。浮大白,向天底。此词亦是次韵词。作者对比兴手法的使用是微妙纯熟的,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叶嘉莹先生的一曲赞歌,写的深情委婉。“一曲清词来海外,趁东风光照朱门邸”“无数沧桑随眼过,多少红颜泣泪。都做了、斑斑文字”真是写尽了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湘江畔,曾漫数流萤,曾跃马出征。名山沧海长为客,文光常伴寿星明。奏黄钟,歌赤壁,颂清平。更训诂、腕中成大典。又育得、李桃天下满。舒块垒,更餐英。冥搜尽象吞云梦,钩沉索隐起雷鸣。展长笺,白字上,再一横。此词属于祝寿词,是人际交往中的应酬一类,这类作品往往难于工妙。但宋老师的这首词写得也很出色,特别是“冥搜尽象吞云梦,钩沉索隐起雷鸣”两句大气磅礴,又非常形象。这说明应酬之作也可以写得很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三百篇》行役之外,赠答半焉。逮自河梁,洎李、杜、王、孟,无集无之。己实不工,体于何有?万里之外,交生情,情生文;存其文,思其事,见其人,又可弃乎?今而可弃,昔可无赠;毋宁以不工规我?”可为鉴证。家山旧约,问南飞燕子,因何长别?天上人间寻韵字,甘苦能同谁说?别样芬芳,琼枝摇曳,招引玲珑月。西楼从此,万千风露凝血。 谁解象管蛮笺,荷光翠影,句句霜花结。梦里徘徊生羽翼,漫说鸳鸯蝴蝶!鬓发萧疏,词情杳杳,长伴黄金阕。芳菲应在,望中多少奇绝!此词首句言“家山旧约”,末句言“芳菲应在,望中多少奇绝”,首尾呼应,结体严谨,比兴手法,抒发作者诗词生涯中的感慨。春破红深,彩云蘸露真娇嫩。风流天付探花人,真个萦方寸。海外芹泥雨润,要相携、香檀急衮。海棠牵袖,绿柄轻摇,词流成阵。 四座清欢,玉杯满酌情相近。天将清梦与诗人,频作东风信。还有弦歌作引。念知音、芳心不尽。万千风露,耿耿星河,都成新韵。此词是雅集中的作品。“天将清梦与诗人,频作东风信”“万千风露,耿耿星河,都成新韵”,晓畅明快。棹下波能觉。有扁舟、涛声满艇,鹭鸥相约。玄鹤鸣风寻知己,飞遍天涯海角。却总是、阴差阳错。谁借长箫吹九曲,唱平生、碧水高山诺。漫解得、网蛛索。 西风驿马无重数。气横秋、心驰八表,最看风度。檐雀帘前忙如箭,低首凝眉忽略。但远望、穴巢失却。碧水芳林何堪觅,听新潮、再把情怀托。振袂起,藐荒漠。这首《贺新郎》抑扬顿挫,出语健劲,当真是“最看风度”。特别是“谁借长箫吹九曲,唱平生、碧水高山诺”,真是豪放平生的纵情歌唱。宿恨对残暑,寂寞不随风。餐烟饮露深树,莫道可从容。总是山盟难许,空有深情暗诉,一一梦云空。夜半对孤影,怕听子时钟。 绿阴老,铅泪洗,却情浓。晓星残月,偏照流水各西东。幸有灵犀尚在,更喜宫商相和,琴瑟已相逢。记取同心语,莫忘玉玲珑。这首《水调歌头》咏蝉,用语精工,想象丰富,像秋水一样流畅。从总体上说,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不使用奇谲的意象,不使用难解的典实,她顺势出语,白描成章,绣口即雅,流畅即工。三、暖韵的大量使用
笔者一直认为,韵有冷暖,如绘画的颜料有冷暖一样。以“a an ang ao iu ou”等做韵的韵部大都是暖韵,读起来不冷。虽然笔者承认从纯粹的艺术性来说,冷韵可能更加具有魅力。但是我们的生活里不能都是那样的诗词。诗词不仅是艺术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载体,也是情趣的载体,也是休闲的载体。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也许读一读“暗淡轻黄体性柔”要比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更能舒缓我们的情绪。在全部的《平水韵》中,暖韵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反映出,人类艺术情志的进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笔自雄奇韵味佳,不须刻意竞瑶花。芝兰手植香盈袖,月桂歌生绿满家。 文百帙,气清华。万千桃李漫天涯。芳菲满案谁能比,端为人间送彩霞。车里吟哦真浪漫。仄仄平平,铺向燕山远。把握时间常顾盼,观钟惹起佳人怨。 莫问诗缘谁主管。此刻新词,专绕车轮转。一瞥香山心已颤,芝兰漫得秋花绽。又是秋风吹旧帽。不卷珠帘,只卷灯前稿。阅尽人间衰盛草,黄花依旧清香绕。 老始风流谁会笑?语涩途艰,细看知音少。且向丛林寻一道,时时自有春风扫。诗情就在西湖畔,风轻细波流拍岸。红鱼逗浪逐兰舟,惹得客人频顾盼。 浩歌九曲真情唤,画桥美景长在眼。伊人今日水之湄,正借叶繁书烂漫。且将汗水筑诗廊,日子便芬芳。朝看粉红蓓蕾,知她韵味多长。 满湖波荡,千墩绿放,对对鸳鸯。向晚一帘幽梦,醒时又见朝阳。吹雨秋风休打扰,数朵黄花,不怕秋声老。笑看苍天云影渺,匆忙翠盖团团小。 梦里灵犀参透早,向晓南园,莫说留香少。转喜深红成一抱,孤芳何必人倾倒。以上词作所压的都是暖韵,暖韵在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四、极有分寸的现代词汇使用
宋彩霞老师的词作中大量但也是很有分寸地使用现代词汇,特别是古代没有的实词、名词。现代词汇在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大问题,现代词汇的审美化更是为众多的诗人所关心。一般来说,一首作品的现代词汇含量过大,往往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指数,这是因为古典的词汇都经过了二千余年无数诗词作品的艺术加持,具有不断熏染而成的且默默散发的审美气质。而现代词汇没有这样的熏染和加持,往往流于直白寡味。但是有分寸地使用则会增加作品的现代气息,取得非常良好的艺术效果。在笔者看来,现代词汇的审美化这个问题,首先不是诗人个体的创作问题,而是整个古典诗坛的氛围问题,它需要时间,需要作品量的积累。月色撩人分外柔,秋光万里豁双眸,清风引我上高楼。 磊落诗心凭快递,光昌气象付骅骝,澄圆明月正当头。其中的“快递”一词不仅是现代词汇而且是最近十年或十五年才出现的词汇,这个词汇的使用让这首作品更加明快。月淡凤凰奇,水碧清凉界。试向珠帘啼一声,情坠相思海。 不是不伤情,只是情难再。收拾悲欢谢幕时,瘦了原生态。其中的“谢幕”和“原生态”都是现代词汇,让全词颇有很不一样的读诵感觉。蒲场潮声涨几分,亭台鼓点令销魂。雄狮舞出儒溪韵,快板敲开四寨门。 声婉转,语流春。诗词唱响在山村。缠绵最是毛毛雨,化作胭脂虞美人。此词中的“鼓点”“快板”“毛毛雨”都是很现代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色泽与全词的基本色泽是协调的。使用现代词汇最忌讳今古混乱,色彩不协调,分崩离析。古堰古村古庙痕,古窑古树古碑文。香樟叠翠双城道,大港堆青一水春。 情脉脉,意缤纷,滩涂治理忘晨昏。碧流飞鹭声传月,取次匀妆眉黛新。此词“大港”和“滩涂治理”都是现代词汇,这样使用首先是清楚表达的需要,其次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气质。两千里路向西南,风物眼中看。蘑菇岭外,直冲霄汉,高速下平川。 夕阳一点真红透,脉脉挂霜天。斜照临窗,铿锵给力,闲谱小重山。此词的“高速”“给力”都是非常现代的词汇,毫无疑问,这样使用使作品非常具有现代气息。百角初圆,千花渐放。风牵一袖如何向?佳人相问苦相猜,回眸叶下鱼相傍。 茎折谁知,露匀一饷。那年那事曾惆怅。三生石畔顾仙娥,银河尚有些些浪。“那年那事”“些些”这都是现代词汇。“那那”模式的词语,以及“曾经”这样的双音节词汇,是现代词汇中最先实现审美化的词汇,在诗词创作中得到很多的使用,非常具有深情的韵味,可见诗坛的氛围和作品量累积的重要。我望水之滨,滚滚争潮汐。无限新生入我诗,颜老诗犹碧。 大港为多情,运载春消息。塔吊垂天百丈腾,吊起天南北。此首几乎可以看作是先锋体的作品。码头,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作者的用语与工业文明的繁忙也非常契合。“滚滚争潮汐”“运载春消息”都表现了这种契合。而“颜老诗犹碧”“吊起天南北”等语又豪气满怀,比喻恰切,不失为诗家的咏颂之语。为什么在古人那里诗词这样繁盛呢?因为对古人来说,诗词不仅是艺术的欣赏和情操的陶冶,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以唐代为例,历代唐天子几乎都是具有相当水准的写作者和鉴赏家,对学士出身的人来说,不会写诗,在大唐的官场,你怎么混呢?所谓“唐天子待翰林之厚,虽朋友不如也”,这实际上是唐诗繁盛的根本历史原因。在现代社会,这种传统是不可能恢复的。但是诗词的实用价值依然值得期待。诗词家参与社会活动,写作相关的诗词,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提升诗词的社会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诗词实践。纯粹的象牙塔中的吟唱虽然优雅,却会让诗词之路越走越窄。无论有诗还是无诗,宋彩霞老师参加各种活动都积极写作。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是恢复诗词实用价值的一种努力。比如如下的这些词作都是如此。展翼鲲鹏气象高,风华正茂立云霄。一从亮相蓝天后,廿载芳菲万里娇。 情万缕,爱朝朝,满腔炽热掬风骚。冲天必有凌云志,大写中华一代骄。槐阴树下歌成阵,唢呐琵琶弹未尽。音随舞步起飞花,好似流波潮有信。 铿锵鼓点敲新韵,来报清明消息近。齐声高唱大中华,九十春秋宏国运。卅载耕耘起海东,巨轮往返掣长风。明珠璀璨缀天红。 筑港吹沙新气象。开源舞凤缚苍龙。长歌一曲是黄钟。两手铺开亘古,掌心拍出临沧。双江流远谱回肠。都是能工巧匠。 一纸青春洁白,千家碧水清芳。芒团技艺物华长。风韵轮番传唱。谁为南溪计梦长?我将流水意、寄沧浪。牡丹红伞各登堂。些些雨、恰好劝农桑。 尘世自温凉。风声千万丈、又何妨。惯看天地两茫茫。凭鼓点、能不起铿锵。几载奔波西复东。迎霾沐月秀云松。亲聆白雪数飞鸿。 要集涓涓千水绿,应扶默默小花红。长歌不朽是清风。水面风荷傲野荒,芦青蒲厚几分长?日催碧照人将醉,波荡金潭夜未央。 心底月,梦中霜,自然生态溯流光。我来正是山花发,十里熏风一瓣香。四十年来歌锦绣。曲曲生情,曲曲玲珑透。唱响清明微雨后,琼枝结满相思豆。 我读民歌诗百首。字字如花,字字香盈袖。开满宜州花不瘦,歌坛继有回春手。六、回到诗词的歌唱本质
诗词的本质是歌唱,这是笔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经表达的观点。所谓提高诗词的写作水平,说到底就是提高歌唱的水平。歌唱如何深入人心,诗词的写作如何脍炙人口,它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宋彩霞老师的作品中经常有“放歌”等字样,可以说是抓住了这个本质。从这个角度出发,你是愿意整天听哭哭啼啼的歌曲呢?还是愿意听阳光明快的歌曲呢?宋老师的词作基本不做凄然之语,她是浸透着女性婉约特质的豪放派词人,即便在表达深沉内容的时候也是如此。信口文章容易得,一笔尊前,滴尽东风黑。雪拥关山天道窄,锥心坦白人愁直。 扪虱纵横成痼疾,暮去朝来,不辨江南北。花落风狂诗霹雳,乌云一路朝天立。此词应是表达深沉的内容的,作者出语之健劲令人惊叹,“暮去朝来,不辨江南北”,“花落风狂诗霹雳,乌云一路朝天立。”这是多么豪放的以扬代抑的词句啊!临阶一曲梅花落,鹦鹉洲头帆寂寞。梦中历历是新歌,北塔晴川曾有约。 冲天不见飞黄鹤,一派秋声吩咐着。烟波莫问醉如何?我与诗仙来对酌。这首词构思率真,出语豁达、自信,是欢快的歌声。故地复重游,云步凌波小钓钩。点水沙鸥频缭绕,回眸,雾掩垂杨老树头。 好梦总清柔,风起风停水自流。我恋东湖湖恋我,悠悠,不再娇枝替雨愁。此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很有些悠然与缠绵的,一句“不再娇枝替雨愁”,完全展现了阳光的宋氏风格。特地银妆来入境,此番践约寒冰。光含晓色结高情。玉龙多少爱,怎会任零丁。 落到人间归不得,红尘道上难停。飞花有意恋新庭。扶摇如可借,从此霭云轻。此词为咏物体,意境极佳,与古今名作相较豪不逊色。笔者认为是作者的重要代表词作之一。“落到人间归不得,红尘道上难停。”每一个有生活、有追求的人不都是这样吗?“扶摇如可借,从此霭云轻。”既是豪放的期待,也是美好的祝福。能进行阳光歌唱的作者,也一定能表达深沉婉转的内容。下面这首词创作经年,笔者于七八年前就非常喜欢,现在仍复如是。那么就让这首《满江红》来为这篇粗浅的文章作结吧。莫便秋风,吹瘦这、一池仙客。冷云水、更寒清梦,雨声堆积。岁月无多枝易老,乾坤虽大身难适。渐霜紧、辜负了葱茏,空相忆。 追往事、今非昔。红易减、娇羞失。恨西风无限,晚来天色。鸿雁不传千里梦,秋蝉叫断三更笛。隔烟波、不灭是相思,来生觅。2018年11月3日
(杨洪源,1970年生,辽西人,现居抚顺,高级工程师。倾情国学,于十三经等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前三史颇为属意;喜学诗,亦喜学赋。)
诗词精选
踏雪写校黑板报(1969年)
一脚浅还深,迎寒雪满襟。
真情随粉笔,黑白识童心。
女儿女婿公派海外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
门径是清溪,双双举案齐。
灰尘飞不到,因有弄潮儿。
六•一儿童节寄语留学女儿及小外孙(2019年)
学海浩无涯,陶儿与小娃。
依稀红树里,为摘最高花。
向汨罗(2019年)
求索有馀甘,风云万象含。
应知汨罗水,不息湛如蓝。
奉节天怡国宾大饭店外景(2019年)
楼从峭壁雕,气象为谁招?
桥下潺潺水,含风细动摇。
天尽头漫笔(2019年)
日自尽头生,云从海边起。
滩涂澎湃花,来去波涛里。
此有尽头称,当真不可登?
遥知天道处,里面自腾腾。
朝霞红又紫,冉冉涛中起。
谁笔可生花,拿来图画里。
己亥京华中秋(2019年)
两鬓惊丝白,花儿兀自黄。
东南将满月,心海忽盈觞。
盆景菊花(2019年)
黄花留一手,不待摇盆久。
寂寞苦多时,谁来分子丑。
北 望(2019年)
夜晚数流星,双眸转不停。
红尘千里路,哪朵是曾经。
与母亲赴新疆(1972年)
身似浮萍赴北疆,穷天僻远正茫茫。
原知破碎凄凉地,不让高堂去异乡。
自注:余16岁奔赴新疆,动乱时新疆依然没有可供余学习发展之余地也。
烙巧花(1993年)
不烙秋霜不烙瓜,不烧野味不烧茶。
将花烙到银桥上,让爱飞天飞海涯。
后 记
诗艺的本质是以自由的心灵去发现宇宙万象的新境。从而创造独具性灵的佳作以感染读者,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与精神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首先指出:“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谓之三才。”又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鉴赏诗文,指示了门径。即从文字入手,以获得性灵的感悟。杜甫则说:“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依然是强调性灵的陶冶。巴尔扎克进一步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而清人周济更说:“作者虽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俨然给了读者以发展创新文本的权利,这就是接受美学的基本原则。诗词评论和鉴赏,是一门艺术美学,而我写的那些文字,不过是一个诗词编辑读诗审稿过程中,或面对诗词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倾向问题,随时记下的一些感想,或提出一些供人参考的问题。大多急就章,肤浅偏颇之处一定很多。距离美学层面的诗歌评论,差距很大。《诗潮蔚蓝》是笔者十余年来有关诗词鉴赏的文章及序言,诗论诗话除外。他人赏析我的文章和诗评的结集。收录诗词100首,收录鉴赏的诗词164首,鉴赏文章59篇。分为四部分。第四部分《诗情感铭》收录诗友赏析我的诗歌62首,鉴赏文章33篇。这里还需申明,这本集子,自然还不足以望见前人留下的已经成为诗词文化经典的“鉴赏”的项背。这一个“项背”编入的全部诗话,充其量,它只是记录了一个诗词编辑,在精心发现好诗,热情推荐新人,倾尽全部心力,留下的点滴轨迹。在编辑过程中,我的女婿吴颖哲,女儿梁榕付出了很多心血。借此机会,向那些我所认识的和不相识的诗友,向那些给与我的点滴点评和洋洋洒洒的大评,向诸多前辈,向我新诗旧体诗的老师沈天鸿和周笃文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夕阳无限好,黄昏最精彩。我要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创新到老,写到老。宋彩霞
2019年3月1日于京华白雨庐
中华诗词存稿书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