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前學:崇仁學派文獻叢書 | 鄒建鋒 黄敦兵

文化   2024-12-06 09:03   四川  

书名:阳明前学:崇仁学派文献丛书
主编:邹建锋 黄敦兵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书号:978-7-8077-0634-2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册数:50册
中图法分类号:B248.99-53

序言


大約是二〇一七年左右,我陪侍恩師朱義禄先生在杭州下沙浙江工商大學參加陽明心學的全國學術會議。會議間隙,先生與我在校園裏面暢談學術,我説到,我准備作王陽明文集單刻本的校對工作,先生建議定名爲『總彙總校』,且説,可以用『陽明前學』概念指稱『崇仁學派』。

大約是二〇〇二年,我在上海大學讀書,一日,在學校圖書館閲讀《明儒學案》,首次發現『崇仁學案』爲明代學術第一案,並作學術筆記。身爲崇仁縣後學的我,頓時熱淚盈眶。這種感動,有時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業,實在是『太可怕了』。而之所以我會在圖書館閲讀《明儒學案》,這都得益于同濟大學授業恩師朱先生的指導和幫助。或許先生遇到我,熟悉之後就想把他的全部學術傳給我,這也或許就是歷史上説的『衣缽』相托。我想不明白的是,爲何恩師眼裏,會有這種古老的想法呢?也恰恰是這樣的機緣,我開始了崇仁學派的研究之旅,甚至是放棄了自己的原本專業,開始漫長的文獻調研和學術思想研究。

二〇〇六年,負笈蘇州,拜師于一代佛教宗師潘桂明先生門下,求學四載,以『崇仁學派』爲題,做博士論文。博士畢業三年後,再負笈杭州,拜師于陽明學宗師束景南夫子、錢明夫子門下,以『吴康齋年譜』爲題,撰寫博士后出站報告。這些都是筆者與崇仁學派的緣分。

呈現給讀者的《陽明前學:崇仁學派文獻叢書》,是采薇閣二〇二四年精心策劃的大型文獻叢書。在内卷的時代背景下,本著爲讀者負責的態度,以孤本、珍本、稀見文獻爲原則,試圖給學術界呈現集大成的大全性叢書。

一般認爲,崇仁學派是陽明心學的前聲、前學,更是江門心學的直接推進者、啓迪者和授業者。

對于陳白沙與吴康齋的學術聯繫,歷來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關係密切,一種是關係不大。早在明代,吴康齋去世後,同門内部矛盾不斷,陳白沙就是禪學的代言人。衆所周知,在成化、弘治時期,禪學幾乎等同于現在的『邪教』,屬于『大逆不道』。一旦被冠之于如此的標籤,在社會上,必然名聲不佳。如此背景,可想而知,江門心學的傳播會遭遇如何的巨大壓力呢?比如,崇仁學派宗師胡敬齋就公開批評陳白沙心學爲『禪學』,並四處造勢,以致于陳白沙不得不自我辯解,也導致江門心學傳播受挫,主要限于廣東地區。其實,餘干學派與新會學派的衝突,在十五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是一件比較大的學術公案。如此背景,爲了保護吴康齋學術的正統性,學術界很多人都會否定陳白沙與吴康齋的學術聯繫。故而,無論是陳白沙本人還是其他同仁,似乎都不願把吴康齋與陳白沙之間的學術聯繫耦合在一起。清代學者,由于心學失勢,禪學如猛虎野獸,紛紛都切斷吴康齋與陳白沙的學術聯繫。社會進入新時代,無論是禪學還是佛學,都得到應有的尊重。儒學也失去往日權力的傲慢,與佛學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因爲禪學思想獲得社會的有效認同,吴康齋與陳白沙的學術聯繫得到更多的重視,一般都認爲,陳白沙與吴康齋在學術上有重要聯繫。

其實,在新時代的今天,吴康齋與陳白沙之間的學術聯繫,只要認真去研究二人著作,長時期涵養,比較二人學術異同,對于吴康齋與陳白沙學術異同,還是比較容易清楚把握的!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學術難題!社會早已不是封建社會,而是現代社會,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客觀、理性與全面的看待崇仁學派與江門學派的學術異同,爲社會提供合理與科學的認識!

經過二十多年的思考,筆者以爲,陳白沙與吴康齋二人之間存在重大的學術聯繫,吴康齋直接啓迪陳白沙的心學思想。吴康齋的理學體系中,『心』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抬升,無論是養性靈,還是靜觀涵養,吴康齋對『心』的高明認識直接啓發陳白沙。陳白沙在崇仁求學半年,深得吴康齋器重。吴康齋受聘入京,沿途之作,多有寄給江門陳白沙,有『傳道東南』深意。康齋去世後,白沙親自祭拜恩師墓,贊其『一代元氣』。弘治版康齋文集,也是由于陳白沙寫信,最終促成公開出版。

除此之外,吴康齋更是啓發婁一齋的高明思想的建構。婁一齋更是直接啓發王陽明,王陽明看到一代宗師的高明氣象,學習到『光明心體』對于君子人格的重要性。

可見,崇仁學派不僅是江門心學的直接啓發者、推動者與開導者,更是陽明前學時期重要的先聲、先驅與啓明,是陽明心學重要前學時期,值得我們學術界研究。

因此,重新選編崇仁學派稀見珍本文獻叢書,有助于我們去重新發現陽明心學。這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總體上而言,崇仁學派前期宗師價值立場偏向程朱理學,但却不自覺地開啓心學的知識論,這是崇仁學派後期宗師所無法自覺體認達到的。

此次編選崇仁學派文獻,以保存孤本爲主,『讓古籍活起來』,方便讀者查閲。一方面,孤本不易得到,尤其是讀者需要親自前往,無論是不菲的差旅費、住宿費,還是需要每天端坐圖書館,甚至面對電腦,眼睛會很疼,其實都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有鑒于此,筆者與采薇閣合作,將新發現的崇仁學派孤本文獻呈現給學術界,使感興趣的讀者免去幾十年的奔波查閲之苦,推進明代學術研究。

在孤本文獻的尋找中,需要提别感謝好友『孤本大俠』的熱情幫助,感謝采薇閣多年的努力。只有更多的孤本被公開大規模影印,中國學術之路,才會越走越寬。無論是弘治本《康齋先生文集》,還是正德本《康齋先生文集》,或者是咸豐版《康齋文集》,其實都是價值連城,一般讀者很難閲讀得到。

崇仁學派作爲明代學術第一派,與江門學派、姚江學派齊名,自然有其獨特性,亦有其可貴性。希望讀者在閲讀精美的孤本文獻中,能感受到中華文明文獻之美,體會孤本文獻調研之不易,由此,奮發學術,『讓古籍活起來』,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爲可慰。

寧波財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寧波大學碩導、浙江慈雲佛學院特聘教授

紹興文理學院兼職研究員 鄒建鋒

二〇二四年八月一日書


總目録

第一册

文公先生經世大訓(一) 卷一—卷八 宋 朱熹 撰 明 余祐 輯 明嘉靖元年河南按察司刻本 一


第二册

文公先生經世大訓(二) 卷九—卷十六 宋 朱熹 撰 明 余祐 輯 明嘉靖元年河南按察司刻本 一


第三册

古崖先生詩集 八卷 明 吴溥 撰 明刻本

楊文定公詩集 七卷存六卷 明 楊溥 撰 明抄本 二六五


第四册

康齋先生文集(一) 附録一卷 卷一—卷五 明 吴與弼 撰 明弘治刻本


第五册

康齋先生文集(二) 卷六—卷十三 明 吴與弼 撰 明弘治刻本


第六册

康齋先生文集(一) 附録一卷 卷一—卷六 明 吴與弼 撰 明正德十年彭杰刻本 一


第七册

康齋先生文集(二) 卷七—卷十二 明 吴與弼 撰 明正德十年彭杰刻本 一


第八册

康齋先生文集(一) 附録一卷 卷一—卷五 明 吴與弼 撰 明嘉靖五年林維德刻本 一


第九册

康齋先生文集(二) 卷六—卷十二 明 吴與弼 撰 明嘉靖五年林維德刻本 一


第十册

康齋先生文集(一) 卷一—卷五 明 吴與弼 撰 明嘉靖五年林維德刻遞修本 一


第十一册

康齋先生文集(二) 卷六—卷十二 附録一卷 明 吴與弼 撰 明嘉靖五年林維德刻遞修本 一


第十二册

康齋先生文集(一) 附録一卷 卷一—卷五 明 吴與弼 撰 明萬曆刻本


第十三册

康齋先生文集(二) 卷六—卷十二 明 吴與弼 撰 明萬曆刻本


第十四册

吴康齋集 一卷 明 吴與弼 撰 清康熙刻廣理學備考本

康齋先生集(一) 首一卷 卷一—卷七 明 吴與弼 撰 清道光十五年刻本 五一


第十五册

康齋先生集(二) 卷八—卷十二 明 吴與弼 撰 清道光十五年刻本

白沙先生詩近藳 十卷 明 陳獻章 撰 明弘治九年吴廷舉刻本 三二一


第十六册

陳白沙集 一卷 明 陳獻章 撰 清康熙刻廣理學備考本

陳白沙集(一) 卷一—卷三 明 陳獻章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一四一


第十七册

陳白沙集(二) 卷四—卷六 明 陳獻章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十八册

陳白沙集(三) 卷七—卷九 明 陳獻章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十九册

居業録 四卷 明 胡居仁 撰 明萬曆二十年李楨刻本


第二十册

居業録 四卷 明 胡居仁 撰 明萬曆刻本

刻胡文敬居業録(一) 卷一—卷四 明 胡居仁 撰 清抄明崇禎六年张有誉刻本 四一一


第二十一册

刻胡文敬居業録(二) 卷五—卷八 明 胡居仁 撰 清抄明崇禎六年张有誉刻本 一

居業録 八卷 明 胡居仁 撰 清同治刻本 二一七


第二十二册

敬齋集 三卷 明 胡居仁 撰 明刻本

明胡敬齋先生文集 三卷 明 胡居仁 撰 清康熙正誼堂刻本 二五一


第二十三册

文敬胡先生集 三卷 居業録十二卷 明 胡居仁 撰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第二十四册

文敬胡先生集(一) 三卷 居業録卷一—卷六 明 胡居仁 撰 清光緒六年求我齋刻本 一


第二十五册

文敬胡先生集(二) 居業録卷七—卷十二 明 胡居仁 撰 清光緒六年求我齋刻本 一

胡文敬公集(一) 三卷 明 胡居仁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胡廷幹刻本 一八九


第二十六册

胡文敬公集(二) 居業録十二卷 明 胡居仁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胡廷幹刻本 一


第二十七册

醫閭先生集 九卷 附録一卷 明 賀欽 撰 明嘉靖刻本


第二十八册

南川冰蘗全集(一) 首一卷 目録二卷 卷一—卷四 明 林光 撰 清咸豐元年菀明倫堂刻本 一


第二十九册

南川冰蘗全集(二) 卷五—卷九 明 林光 撰 清咸豐元年菀明倫堂刻本


第三十册

南川冰蘗全集(三) 卷十—卷十二 末一卷 明 林光 撰 清咸豐元年菀明倫堂刻本 一


第三十一册

皇明政要 二十卷 末一卷 明 婁性 撰 明正德二年慎獨齋刻本


第三十二册

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録(一) 卷一—卷二 明 楊廉 纂集 明 徐咸 續纂 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 一


第三十三册

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録(二) 卷三—卷四 明 楊廉 纂集 明 徐咸 續纂 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 一


第三十四册

皇明理學名臣言行録 二卷 續一卷 明 楊廉 輯 明萬曆十八年崔士棨刻本 一

皇明理學名臣言行録 二卷 附録一卷 明 楊廉 撰 明 楊祐 撰附 日本江户寫本 二三七


第三十五册

楊文恪公文集(一) 卷一—卷十七 明 楊廉 撰 明刻本


第三十六册

楊文恪公文集(二) 卷十八—卷三十五 明 楊廉 撰 明刻本


第三十七册

楊文恪公文集(三) 卷三十六—卷五十一 明 楊廉 撰 明刻本


第三十八册

楊文恪公文集(四) 卷五十二—卷六十二 明 楊廉 撰 明刻本


第三十九册

南海雜詠 十卷 明 張詡 撰 明弘治十八年袁賓刻本

東所先生文集 十三卷 明 張詡 撰 明嘉靖三十年張希舉刻本 一九一

桂古山先生年譜 一卷 明 桂萼 編 清乾隆間刻本 五六七


第四十册

夏東巖先生文集 六卷 詩集六卷 明 夏尚樸 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斯正刻本 一


第四十一册

夏東巖先生文集(一) 首一卷 卷一—卷十 明 夏尚樸 撰 清康熙刻本


第四十二册

夏東巖先生文集(二) 卷十一—卷十四 明 夏尚樸 撰 清康熙刻本

大學指歸 二卷 附考異一卷 明 魏校 撰 明太原王道行刻莊渠先生遺書本 二五五


第四十三册

六書精蘊莊渠遺書 卷一—卷四 明 魏校 撰 明 徐官 撰音釋 明嘉靖十九年魏希明刻本 一


第四十四册

六書精蘊莊渠遺書 卷五—卷六 六書精蘊音釋一卷 明 魏校 撰 明 徐官 撰音釋 明嘉靖十九年魏希明刻本 一

莊渠先生門下質疑録 二卷 明 魏校 撰 清潘道根抄本 五四一


第四十五册

莊渠先生遺書(一) 卷一—卷四 明 魏校 撰 明嘉靖四十年王道行刻本 一


第四十六册

莊渠先生遺書(二) 卷五—卷十二 明 魏校 撰 明嘉靖四十年王道行刻本 一


第四十七册

莊渠遺書(一) 卷一—卷四 明 魏校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四十八册

莊渠遺書(二) 卷五—卷十一 明 魏校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四十九册

莊渠遺書(三) 卷十二—卷十六 明 魏校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蔣道林先生桃岡日録 不分卷 明 蔣信 撰 明萬曆三十六年刻本 二七七


第五十册

覺山先生緒言 二卷 明 洪垣 撰 明萬曆間刻本

俟後編 六卷 補録一卷 仁孝先生事略附録一卷 明 王敬臣 撰 清 彭定求 輯附録 清康煕三十八年彭定求重刻本 二五九



推荐语


1、崇仁学派是明朝吴与弼所创立的学派。吴与弼是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故称其所创的学派为崇仁学派。该学派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理产生气,气产生万物;坚持万事“万殊而一体”。该学派门人众多,主要有娄谅、胡居仁、陈献章等。

2、崇仁学派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发生在明代的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下移,是由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推动并完成。而此前,吴与弼发儒学往工农商贾转向之端,推动中国文化教育发生了纵向的传递传播,使儒学由上而下,走向社会下层民众,走向工农商贾,意义重大。加之,王阳明的老师又是吴与弼的弟子,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均认为吴与弼创立的“崇仁之学”是第二次文化下移的发端。

3、本书收录崇仁学派学人的存世著作,包括理学著作、诗文别集、史著杂著等,以供明代理学、阳明心学研究的参考。

采薇阁书店
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