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經書院文獻叢刊 | 四川大學復性書院

文化   2024-11-14 09:00   四川  


书名:尊經書院文獻叢刊(第一輯)

主編:四川大學復性書院

出版社:巴蜀书社

书号:978-7-5531-2016-4

出版时间:2023年9月1版

册数:12册

中图法分类号:G649.299.711-55


书名:尊經書院文獻叢刊(第二輯)

主編:四川大學復性書院

出版社:巴蜀书社

书号:978-7-5531-2017-1

出版时间:2023年9月1版

册数:13册

中图法分类号:G649.299.711-55


书名:尊經書院文獻叢刊(第三輯)

主編:四川大學復性書院

出版社:巴蜀书社

书号:978-7-5531-2018-8

出版时间:2023年9月1版

册数:11册

中图法分类号:G649.299.711-55



出版説明


清同治十三年,四川鄉紳十五人在興文縣侍郎薛焕的率領下,聯名向當時的四川總督吴棠、學政張之洞投牒,請求在省城興辦書院,振興蜀學。光緒元年春,位於城南文廟西街石犀寺附近,毗鄰文翁石室(當時為錦江書院)的尊經書院開始招生運行。而附屬於書院的尊經書局也於光緒五年,在山長王闓運的主持下正式開辦。

光緒元年春到光緒五年五月,書院雖未設立正式書局,但刻書活動已經開始。這一時期,刻書活動主要是應教學的需求,刻印一些經史小學類的重要書籍,以供師生閲讀研討,只有少量且臨時的書籍供對外銷售,經費也斷斷續續。光緒五年到光緒二十三年,書院刻書事業日漸興盛,正式設立尊經書局,多刻印經史詞章,經費由川省當局從府庫撥給。光緒二十四年到光緒二十八年,在全國興起維新變法高潮的背景之下,尊經書局也刻印了一些進步書籍。戊戌變法失敗後,書局刻書事業逐漸衰落,在尊經書院被合併改為高等學堂後,刻書活動宣告結束。

尊經書院的刻書活動,歷時雖短,但成就極為顯著。書院刻書規模大,數量多,有書目可查的就有九十九種,單種可達一百一十九種,刻印包括了經史子集叢書各類,而尤重經史詞章。刻本注重内容,講究質量,由書院師生精審校勘,覆刻本也選用較為精良的底本,頗受時人重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自刻書院師生著述而成的課藝集:《蜀秀集》《尊經書院課藝初集》《尊經書院課藝二集》《尊經書院課藝三集》等,使得書院治學氛圍、學術水平、社會影響等都得到了提高。書院輯刻的叢書《石經彙函》收録多人著述,擇别甚精,十分受歡迎。尊經書院刻本全部採用木刻雕版,惜雕版在近代戰火和遷移中已損毁殆盡。

尊經書院刻書為書院教學和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資料,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蜀學振興提供了保障;後期還刊印了許多維新變法書籍,為蜀地思想革新導夫先路。尊經書院刻書精良,流通廣、影響大,在近代蜀刻本中頗具代表性。書院刻印的衆多書籍,包括書院師生的課藝和四部典籍文獻,為保存和傳播學術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當代蜀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本編分三輯,共收録尊經書院文獻三十二種,分為課藝、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叢部六類,旨在促進尊經書院與近代蜀學等的相關研究。

編者識

二〇二二年五月



第一輯總目録


第一册

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 一卷 清 張之洞 撰 清光緒二年刻本 一 

四川尊經書院講義 一卷 清 劉嶽雲 編 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 二三

尊經書院初集(一)序至卷二 清 王闓運 輯 清光緒十年四川省城刻本 七一

第二册

尊經書院初集(二)卷三至卷五 清 王闓運 輯 清光緒十年四川省城刻本

第三册

尊經書院初集(三)卷六至卷八 清 王闓運 輯 清光緒十年四川省城刻本

第四册

尊經書院初集(四)卷九至卷十二 清 王闓運 輯 清光緒十年四川省城刻本 一

第五册

尊經書院二集(一)序至卷四上 清 伍肇齡 閲選 清光緒十七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六册

尊經書院二集(二)卷四下至卷八 清 伍肇齡 閲選 清光緒十七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七册

蜀秀集(一)序至卷四 清 譚宗浚 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尊經書院刻本

第八册

蜀秀集(二)卷五至卷七 清 譚宗浚 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尊經書院刻本

第九册

蜀秀集(三)卷八至卷九 清 譚宗浚 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尊經書院刻本

第十册

尊經十六少年歌 不分卷 清 譚宗浚 撰 孫雄 輯 清宣統二年刻《道咸同光四朝詩史》本 一

書目答問 不分卷 清 張之洞 撰 清光緒二年貴陽刻本

五經小學述 二卷 清 莊述祖 撰 清光緒十六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二七七

六書舊義 一卷 清 廖平 撰 清光緒十三年四川尊經書院刻本 三九一

第十一册

群經凡例 不分卷 清 廖平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尊經書局刻《四益館叢書》本 一

經話甲編 二卷 清 廖平 撰 黄鎔 箋釋 清光緒二十三年尊經書局刻本 三〇三

第十二册

春秋圖表 二卷 清 廖平 撰 清光緒二十七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古學考 一卷 清 廖平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尊經書局刻本 二〇七

王制訂 一卷 清 廖平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尊經書局刻《四益館叢書》本 三二三

夏小正 一卷 漢 戴德 撰 清光緒三十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三五五

國語補音 三卷 札記一卷 宋 宋庠 撰 清 錢保塘 札記 清光緒二年成都尊經書院刻《經典釋文》本 三九九


第二輯總目録


第一册

説文句讀(一)卷一至卷六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八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二册

説文句讀(二)卷七至卷十二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八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三册

説文句讀(三)卷十三至卷十八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八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四册

説文句讀(四)卷十九至卷二十三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八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五册

説文句讀(五)卷二十四至卷三十 清 王筠 撰 清光緒八年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六册

古韻通説 二十卷 清 龍啟瑞 撰 清光緒九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七册

蜀典 十二卷 清 張澍 撰 清光緒二年尊經書院刻本 一

第八册

泰西采風記 五卷 附記程詩一卷 時務論一卷 清 宋育仁 撰 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刻本 一

第九册

測園海鏡通釋 四卷 附算學叢話一卷 喻利演算法一卷 清 劉嶽雲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一

輶軒語 不分卷 清 張之洞 撰 清光緒五年貴陽重刻本 一二七

北學編 四卷 清 魏一鰲 輯 尹會一 續輯 清光緒十四年四川尊經書院刻本 二四一

第十册

蜀學編 二卷 清 方守道 輯 清光緒十四年成都尊經堂刻本 一

神農本草 三卷 三國魏 吴普 撰 清光緒十一年尊經書院刻本 二四三

第十一册

唐詩選(一)卷一至卷二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二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十二册

唐詩選(二)卷三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二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十三册

唐詩選(三)卷四至卷六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二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三輯總目録


第一册

八代詩選(一)卷一至卷六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七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第二册

八代詩選(二)卷七至卷十二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七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第三册

八代詩選(三)卷十三至卷二十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七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四册

夜雪集 一卷 清 王闓運 撰 清光緒九年成都石室校刻本

食舊惪齋雜著 二卷 清 劉嶽雲 撰 清光緒八年四川尊經書院重刻本 四七

第五册

癸甲襄校録(一)序至卷二 清 岳森 撰 清光緒二十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第六册

癸甲襄校録(二)卷三至卷五 清 岳森 撰 清光緒二十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一

第七册

四川試牘(一)序至卷二 清 朱善祥 編 清光緒十七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第八册

四川試牘(二)卷三至卷四 清 朱善祥 編 清光緒十七年成都尊經書局刻本

第九册

石經彙函(一)十種四十五卷 清 王秉恩 輯 清光緒十六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石經考 一卷 清 顧炎武 輯

  石經考異 二卷 清 杭世駿 撰

  漢石經殘字考 一卷 清 翁方綱 撰

  魏三體石經遺字考 一卷 清 孫星衍 撰

  唐石經校文(一)卷一至卷六 清 嚴可均 纂

第十册

石經彙函(二)十種四十五卷 清 王秉恩 輯 清光緒十六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唐石經校文(二)卷七至卷十 清 嚴可均 纂

  蜀石經殘字考(後蜀毛詩石經殘本) 一卷 清 王昶 撰

  北宋汴學篆隸二體石經記 一卷 清 丁晏 撰

  石經考文提要 十三卷 清 彭元瑞 撰

第十一册

石經彙函(三)十種四十五卷 清 王秉恩 輯 清光緒十六年四川尊經書局刻本 一

  石經補考 十一卷 清 馮登府 纂

  儀禮石經校勘記 四卷 清 阮元 撰

推荐语:


1、书院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有重要作用,四川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有关四川书院的研究仍不够全面深入,其主要原因即是书院文献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本书是对近代四川极为著名与重要的尊经书院的教育、刻书、学术文献的首次系统整理,将促进四川书院史、近代教育史的研究,并为现代教育提供经验与借鉴。

2、尊经书院刻印的众多书籍,包括书院师生的经史词章和传统精良的经史子集文献,为保存和传播学术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书收录尊经书院文献三十四种,分为书院院课、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六类。

3、四川大学是现代四川最高学府,自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锦江、尊经书院共同组建为四川省大学堂,至1931年国立四川大学成立,尊经书院在川大校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的出版,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与提升四川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综合实力的现实需要,必将提供历史的基础与文化的助力。

采薇阁书店
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