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崇谷,1954年生,著名诗人,赋作家、书法家,画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曾任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湖南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其诗词联赋书法大气磅礴。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美术报、国际日报、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美术、中国艺术、中国作家等国内外40余种报纸,专业书籍杂志刊登。已出版《西行诗集》、《衡山新语》、《南洋诗话》三本诗集,《走近大家》书法专辑,《三江源赋及其历史思考》等著作。全国有长白山、衡山、崀山、莽山、阳明山、舜皇山、君山、祁阳浯溪以及永州市、湘乡市、湘阴市、浏阳胡耀邦故里等20余处名川大山,风景名胜地将他的诗、赋、联、题词书法刻石立碑。他撰文《三江源赋》被编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科书。《湘江赋》被中华书局编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而获奖,2012年入选由国家组织的“走进联合国”书画展览。文化部为他出版了《走近大家》书法个人专辑。并聘他为特邀艺术家。
对于人生和诗歌,胡风曾强调:“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彭崇谷诗人用自己长期的生活工作经历贯穿于和滋润着传统诗词文化,用一种不同于单纯的文人心态审视着人生万象,造就了他的诗词散发出对人生之新的感悟和新的发现,这是一般的文化诗人所做不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夹杂着文化焦虑和政治感悟的独特眼光,彭崇谷诗人的古典诗词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政治诗人文学情怀的一片新天地,他既整合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元素和意象,又把自己对新时代的文化、历史思考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既洞穿历史又连贯时代的诗词佳作。
彭崇谷诗人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在《丁酉五月从长沙乘高铁赴河北》中写道:“古来燕赵自风流,帝子豪杰竞未休。正驾铁龙飞羽箭,方知今日更为牛。”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怀诗,全诗几乎没有写景,只有第三句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叙述而已。前两句“古来赵燕自风流,帝子豪杰竞未休”,直抒胸臆,是对历史过往的描述,从而由历史发出感慨,顺此荡开,把历史拉入了现实的思考。诗人此时此刻,正坐在高铁上,铁龙如羽箭飞奔,读来栩栩如生,一个飞字动感立现,把诗人的思绪抛向了历史的远方。而最后一句“方知今日更为牛”则使得全诗气势顿显,昂然扬起,掷地有声,读来是如此地令人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真可谓大气流溢。
我一贯认为写诗,必须有现实元素和现实的视野,反映时代,反映当下,反映我们现实的声音和最真实、最原始的生命体验。如果用现实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首诗,它绝对是反映我们新时代下的一种全新的生命情感的体验。铁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个新的文学意象,它拉近了我们现代人和传统诗词的距离。而最后一句“方知今日更为牛”,更是现代政治文化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思考。这种纯现代式的诗词创作无疑也是对喜欢徜徉在古典诗词里摘字寻句的创作者的一种绝妙地讽刺,记得一位诗人说过,如果你把你的诗词放在唐诗宋词里面,能以假乱真,以至于不能识别,这只能算是对诗词创作的耻辱。诚然,没有现代气息的诗词创作,脱离当下的诗词创作,只会是一潭死水。
叶燮《原诗》中有语:“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彭崇谷诗人正是用政治文人的心态倾注于古典诗词的创作,有高于常人的政治胸襟从而决定了他诗词写作的高度和温度,其作品意境和气势读来自然给人的震撼力是不同的。
有幸中读到了彭崇谷诗人的三首绝句《游武汉黄鹤楼》:“足横欲断大江流,揪住龟蛇鹦鹉洲。眼内风光何止瘾,敢攀绝顶第一牛。”“彩柱飞檐挺九霄,城郭乡野尽春潮。远观万里东流水,后浪总超前浪高。”“伟楼耸峙水水云连,鹤去诗追咏万千。骚客休夸崔颢句,今人妙句愧诗仙。”,让我对“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诠释。诗人第一首绝句用足横就能截断大江的流动,完全非一般人之气势和胸襟所能,一个揪字足见神奇和力量,大气有度,又想象丰富。但作者的视野是完全不单纯满足于眼前所看到的景色的,立志登上绝顶看得更高更远才是终极,表现了作者不满足于现状和立志勇攀高峰的雄心和气魄,大大开阔了诗的意境。诗人的第二首绝句先从黄鹤楼的雄伟气势写起,接着一眼望去,城乡一派繁荣,长江之水奔腾滚滚东去,由此生发出“后浪总超前浪高”的感慨。全诗正如作者所写春潮涌动那样,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后浪总比前浪高的勇气和无限的魅力,高扬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蕴含着人生哲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诗人的第三首绝句一方面是在写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游览黄鹤楼写诗作赋不断的盛况,凸显了黄鹤楼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最令人莫过于称奇和叫好的是诗人对新时代下诗人的期望,诗人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写出超越崔颢和让诗仙李白惭愧的诗句。当然现代人的诗句整体上不一定能超越崔颢和诗仙李白写黄鹤楼的诗句,但诗人所体现出来的勇气和豪气,是值得令人赞许的。而正是有了这种勇气和豪气的支撑,我们现代的诗人才会去努力创作,才会如彭崇谷诗人所期望的“莫叹今诗逊古诗”。
从以上的三首绝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彭崇谷诗人在诗词创作中所流动出来的大笔摇转的气势,读来确实宏肆磅礴,气象凌云,加之豪情的流溢,奔腾的诗心,如巨浪携裹着汹涌的狂涛,如旷阔无垠、萧萧寒风中传来的马鸣之音,读来令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大振,感受着诗人人生所焕发出的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而绝不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的消极和淡淡的哀伤,也绝不是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远望长安不见家”的迷惘和寂寥。单纯从艺术层面上来分析,诗人的三首诗稍逊于二人,但诗人的境界和立意的高度是远远高于二人的。
以广阔的视野、跳跃的思维、深厚的家国情怀、深邃的处世智慧、高洁的人生理念来打造诗词作品的思想及境界高度是彭崇谷诗人诗词作品的突出特色。诗人在西安华清池观看大型歌舞剧《长恨歌》后即作诗:“妙舞天资绝唱和,可惜极乐致国疴。今人多忆唐皇泪,华夏方无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记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故事的一首长诗,西安曾以此诗为题材编成大型歌舞剧上演。彭崇谷诗人此诗第一句赞美了杨贵妃的天姿国色、美妙舞姿,以及她和唐玄宗绝代唱和的爱情生活。第二句急转直下对唐玄宗乐极误国导致“安史之乱”的惨痛结局发出深深叹息并给予深刻批评。第三、四句针对当下享乐至上、奢侈之风盛行的现状警示世人只有深刻吸取唐玄宗败国的教训,力戒穷奢极欲,才能避免这类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此诗以方尺舞台之事上穿千年历史,下连当代时势,说明了一个治国、处事、做人的大道理,其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无不令人赞叹!诗人游览惠州西湖当年苏东坡修筑的长堤时作的一首诗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楼浴春阳翠树稠,花阴桥拱古堤悠。时光易换山湖色,诗赋无失万古留。锦鸟叼云扬劲羽,肥鱼戏浪竞鳌头。何须贪恋身边景,无限风光万里舟。”此诗前两句从赞美苏堤的绚丽景色入笔,第三、四句感叹历史沧桑,山湖易色、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惟诗赋文章万古流芳。后两联从写西湖所见锦鸟竞飞、肥鱼争先这一自然景观中感悟出人生不应留恋于眼前的景色或已取得的成就,应志存高远,不断奋进,更好的景色更大的成就还在继续奋斗之中,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此诗叙事、写景、抒情、言理巧妙结合,情由景生、理从事出,其视野的宽度与思维的深度、意境的高度是一般诗作难以比拟的。再如“一望商丘古气氲,皇都几度帝王君。秋风扫叶纷飞谢,只见一堆甲骨文”(《丙申秋观安阳有感》)感叹秋风无情,历史远去荣华不在,只留下甲骨文在这里见证历史。写得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开阔了诗文的视野,使得诗文的张力更大,从而留给了读者无限的启发和遐思。
在诗词审美的评介中,如果一首诗读者读完之后在脑海中没有留下什么可以值得回味的画面或者震撼的瞬间,这样的诗词肯定谈不上是什么佳作。然而诗词作品要能使人动心,给人以回味,必须借助于作品中优美场景的打造及奇词妙句的运用。彭崇谷的诗词作品正好体现了这一特色。如他写春天景色:“满眼葱茏手捧春,游人采景挤纷纷。谁家紫燕掠空过?剪下红黄一片云。”“一行春色千幅画,几点白云万里天。”写九月桂花之香:“巧把绿衣裁,金花锦首开。风轻香欲醉,疑是玉人来。”写姑娘们赏春花:“清风又送娇声脆,难辨花容与丽人。”写马王堆汉墓千年古尸:“彩袖红颜笑客来。”这些优美画面的构造及精心的场景设置都使人过目难忘。至于彭崇谷诗人在一些诗词作品中所感悟出的一些充满哲理、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格言警句,更能动人心弦、催人进取。如他在《春晨》中写道:“有心春洒一身汗,无虑秋收百担钱。”在《咏紫薇》中写道:“平生不历千般苦,哪有风光无限时。”《观百年古榕树》中写道:“久把足根深入土,何愁风雨撼其身。”他骂奸贼秦桧:“正道岂容斜道笑”。这些妙句无不使人入脑入心。
善于用动词来表现令人震撼的画面和场景,这是古人在诗词创作中惯用的技法,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挂字使得画面感十足,一个落字,尽得风流,整诗读完之后,立体的画面感跃然而来。彭崇谷诗人也深谙此道,善于运用动词为他的诗词增加气势,读来大气势磅礴,满目生辉。动词的娴熟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诗人吞吐胸中“笔下风云百万兵”(《有感于以文载道》)的需要,也只有用动词才能表现他心中涌动的力量和奔腾的情感。在作者的诗词创作中通篇能找到这样的动词和用得很形象生动的句子。如《夏日暮观骤雨》:“沉云吞落日,骤雨剪繁华。雀抖阶檐下,鹰击云浪家。”诗的每一句都用了动词,第一句用吞,第二句用剪,第三句用抖,第四句用击,把大自然的神奇瑰伟描绘得很生动到位。而从这首诗词欣赏的角度来说,通篇没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白,读者只能通过画面来揣摩作者想去表达什么,这是作者另外的一种诗词创作风格的体现和存在。
诗人赞颂红旗渠“滚滚清波天上来,一路欢歌淌云台”“凌风驾雾天上过,穿洞攀峰碧浪徊”“肩扛手提钎锤舞,地动山摇万旗栽”(《红旗渠颂》),这都是一些写得很形象、摇曳多姿的大美佳句。诗人善于在每一句中运用妥帖、栩栩有神的动词,将人定胜天的场景写得美妙多姿,豪情四射,大大提升了诗的形象美与壮丽美。洋溢着浓厚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人生态度。这有如毛泽东《长征》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他们共同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敬仰,但毛主席是诗歌的体验者,而作者只是做为红旗渠的旁观者,能用如此动感十足、形象感十足的语言来表达,试想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之一定的文学情怀和功底,是写不出如此令人喝彩的文字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情怀是诗人彭崇谷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基因,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在关注历史,审视历史,笔触伸向现实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的从政经历更能让他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和情怀对生活、历史万象做出不同于一般文化人的见解和表达。诗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见解,加之诗人时时刻刻跳动的文学脉搏,成就了诗人的诗词语言是如此地豪气,表达出来的智慧火花和思想是如此地深刻和具有见地。他几乎每一首诗,或是居高临下的大气,或是入木三分的深刻。他 “笔下风云百万兵”(《有感于以文载道》)显得豪情流荡;“万里苍山万里天”(《过唐古拉山口》)则是目吞万里;“不锁妖龙不罢休”(《丁酉湖南抗洪》)气势浩瀚,更是超乎尘垢之外的雄迈;“壮树勃发急雨后,轻舟快在浪激时。华年莫仿温箱草,当效梅香斗雪枝”《七月二十八日观暴雨倒树折枝》又是如此地令人警策和发人深思;就连“岭上彩莺鸣翠树,河边钓父候渔船”(《春日回乡》)的闲逸中也免不了“市人莫醉华街景,哪比斯乡好种田”(《春日回乡》)的潇洒和豪放。
对于一些关注于现实和历史的题材,由于开口大,极易流于形式化和政治口号化,彭崇谷诗人的诗词很少这样。这是和诗人的文学修养密切相关的。诗人不但擅长于写赋,我知道的就有《三江源赋》收录入高校教材,《湘江赋》录入中学教材。同时诗人还擅长于书法和绘画,更喜欢深度的理性思考;他自觉和不自觉地从书法和绘画及理性思考之中吸取创作的营养和思想。加之诗人开阔的视野,独特的生活经历,让诗人写出来的诗词,自然而然就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当然诗人也有一些不很成功的诗作,个别作品语言不够精炼,过于现代化和平淡,如绝句中的“宝位金山荣可慕”句,就诗意不够,冲击力微弱。但我相信,彭崇谷诗人做为人生战士的胜利者,做为有着领导气质和文人情怀双重特质的诗人,在“沁园春里好耕田”(《公务员学诗》)的激情驱动下,在“欲补苍天断此愁,长缨把祸囚”(《长相思·暴雨》)的豪情壮志中,在“十亿民心十亿关”(《丁酉秋登山海关》)的沉思中,我将会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的诗人向我们走来,一首首闪耀着“政治文学视角”、“笔下风云百万兵”的诗词向我们走来。
湘楚多娇,日跃韶山,洞庭浪涛。
览武陵胜景,奇峰耸立。
桃源仙境①,红雨飞潇。
柏绿炎陵,竹荫舜庙②,四水渔歌荡九霄③。
瞻衡岳,正直冲星宇,雾滚云飘。
儿郎自古英豪,放眼望,神州任舞腰。
叹贾生策妙④,胸兵百万;曾公气锐⑤,力挽狂潮。
左帅安疆⑥,德怀驱盗⑦,国有危难湘人挑!
毛泽东,更掌翻天地,锦绣今朝。
① 桃源仙境句,指桃花源,桃花盛开季节,艳红桃花呈漫天红雨纷纷飘落之状。
② 竹荫舜庙,舜庙,位于湖南宁远县,这里又是中华始祖舜帝安葬之地。该地生产一种长有天然紫褐色斑点的竹子,毛泽东在《七律 答友人》诗中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斑竹一枝千滴泪”。
③ 四水,指流经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条河流。
④ 叹贾生策妙,胸兵百万,贾生,指贾谊;策妙,指贾谊在《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等文中提出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咏贾谊诗中赞扬贾谊“胸罗文章兵百万”。
⑤ 曾公,指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别号涤生,他忠于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文韬武略措施,不仅使危机四伏的满清王朝放缓了走向灭亡的步伐,还造成了短暂的 “晚清中兴”局面。
⑥ 左帅,指左宗棠,湖南湘阴人,1875(光绪元年)受清朝派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今和田)等地,阻遏了俄国,英国对新疆的侵略。
⑦ 德怀,指彭德怀,湖南湘潭人,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五十年代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蔓延到了我国边境鸭绿江。彭德怀奉毛泽东之命,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 ,率军入朝,与美军浴血奋战。终于把美军赶到远离我国的朝鲜南部 “三八线”,迫使美军谈判停战。
这是2010年5月我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时写的一首小诗。诗中流露了我当时学习诗词创作的真情实感。后来这种思想情感、写作状态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出生于一个农民世家,严格的说直到2009年才开始学习诗词创作。后来又学习书法,写赋,和绘画。已出版了4本诗集,一本书法专集。在诗词写作中,我很仰慕自古至今诗词界的大家们能写出那么精彩的诗句。同时自己也努力践行希望能写出象样的作品。时至今日。我确实没有信心说我的诗词作品有什么水平,更没有信心说我的创作之路如何成功。我自知我创作的作品与成千上万的诗词大家的作品比较起来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对如何创作出好的诗词的确有过一些探索和感悟。借中华诗词学会出版这本集子的机会。我把我从2013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部分诗、词、联、赋作品及这些感悟一并奉献给诗界同仁。请给予以批评指正。
我们每一位诗人都希望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能成为精品佳作。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诗词作品才是精品?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影响着我们诗词创作的努力方向,也事关诗词评价的标准。
如何衡量诗词作品的优劣,诗词界先师们已有精辟论述。王国维指出;“文学之事,……意与境二者而己。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这就说明,在王国维看来,意与境的完美统一,才是诗词的上等作品。仅突出以意取胜,或仅突显以境取胜,尚属其次的作品。当代著名诗人杨逸明先生认为诗词作品质量如一个金字塔三角形,其最底层是技术层面,上升到第二层次是艺术层面,第三层次即最高层面是哲学层面。我理解杨先生讲的第一层面是指作品的基本标准。包括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上升到第二层次即中间层面是艺术层面,包括意象,章法,布局,语言,修辞,技巧等;诗词的最高层面是哲学层面,包括立意、作品的思想道德水准,眼界,情怀,及产生的社会作用等。因此我非常赞同逸明老师这种关于诗词评价标准的主张。关于第三层面诗词作品的立意,古人认为也有深与浅,远与近之分。表现为诗词作品的格调还有高与低之别。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毛诗序》进一步明确指出,“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里,孔子与《毛诗序》分别阐述了诗的历史功能与社会作用。然而诗要实现这种社会功能,这就要求诗词作品要立意高远,格调高尚,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诗要有正能量。所以孔子与《毛诗序》是把诗的立意,即诗所体现的思想境界与情怀及教化育人作用置于诗词水准的最高层面。北宋著名文艺评论家黄彻认为,诗不能停留在追求艺术技巧等表现形式之美上,诗首要在立意,要追求立意的高远深厚。他说:“夫诗之作,岂徒以青白相媲、骈俪相靡而巳哉!要中存风雅,外严律度,有补于时,有辅于名教,然后为得”。黄彻这里讲诗“岂徒以青白相媲、骈俪相靡而已”即是告诉人们诗不能沉溺于比形式外观之美,要“补于时”“辅于名教”即是说诗必须有思想境界,有益于时代,有助于教化社会,激励世人。黄彻所著《巩溪诗话》品评史上诸家之诗,极祟杜甫。重要原因是他认为杜诗能“穷尽性理,移夺造化”,“而流落困踬之中,未尝一日忘朝廷也”。由此看出黄彻是把诗中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境界即诗的社会作用作为诗的最高标准。他以杜甫《剑阁》诗中“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与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槌碎黄鹤楼”,《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中“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这几句诗进行比较。黄彻认为,杜甫诗讲剑门为古今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容易被地方势力凭险割据,所以杜甫主张责成天公削平剑阁。说明杜甫此诗有反对分裂割据提倡巩固国家统一的积极主张,故杜诗“凜凛有忠义气”。而李白的两句诗虽然意气豪迈却沒有思想深度,仅是醉后狂言。所以他认为这里杜甫诗比李白诗格调要高,品位要好,意境要深远。从历代诗家的诗作来看,遗留的作品以数十万计。但人们欣赏的无不是那些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或充满了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给人以不竭动力和显烁着人生智慧的杰作妙句。如南宋陆游充满了对国家无限之爱和责任担当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于谦那体现着高洁情怀的《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类诗句佳作:。而相当大部分一般性的诗词作品,则是尘封在陈旧书卷中无人知晓。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只有那些格调高雅能触动人的心弦甚至感化人的灵魂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诗词精品。
综合上述古今诗家论述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诗词作品的优劣标准是显而易见的。诗词中的一流作品是能进入诗词金字塔最高层面,具有深远的意境,读者从诗的意境中,可引发丰富的联想,能获得“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的作品。在一流作品中,有些诗又可称为极品,这是指那些极有艺术感染力且境界高远思想道德水准高尚并为人民大众广泛传颂的奇妙诗句,如南宋未期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这类佳诗妙句。分析此类作品,一般都充满了浩然正气和家国情怀,放射出启人心扉的智慧之光,是激励国人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伟业英勇奋斗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还有些诗思想意境不差,艺术感染力极强亦属上品。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贺知章《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温庭筠词《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类作品诗韵盎然,读之回味无穷,它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滋润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类作品虽然也处于诗词金字塔的上端层靣。但相对于那些激荡着家国情怀与浩然正气,闪烁着人生智慧的壮丽诗篇来说应列其后。
其次是诗词中的二流作品,即处于诗词金字塔中间层次的作品这些诗词一般表现为内容取舍,篇章布局,选词组句、方法技巧方面尚合乎诗词创作的一般标准,但作品缺乏特色新意,境界视野不高远,通常是就事论事,思想性与艺术性皆停留在一般化水平。如唐代诗人崔颢《长干曲》写一男女在江中乘船相遇的对话,“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此诗除简单记载了二人相逢的对话外,看不出二人什么情感反映,也沒有什么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我们再看唐诗人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写了秋登安徽宣城谢脁北楼所见之壮观景色及对建楼人原宣城太守谢脁的怀念,艺术与文学水准不可渭不高,但比起王之涣登山西黄河边鹳雀楼写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种眼界气势及所表现出的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豪迈情怀,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李白诗都相差甚远。再如唐著名诗人耿讳的《秋日》“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此诗写了作者秋天黄昏看到的落日秋风、村野梁稻、冷寂古道外,便到此意止了,仅是给人一种冷落忧伤消沉之感。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五十多岁那年秋天登上河北碣石山。他写了一首《步出夏门行》组诗。他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海,抒发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远大志向。曹操与耿讳同以秋天所见景观为题材,曹操诗中的境界与情怀比耿讳要高远得多。二0一八年中秋时节,我也写过一首秋景诗《秋日登天际岭》,“今岁中秋胜似秋,鸟欢花艳水清流。风云末减春时色,一曲高歌云岭头”。此诗也一改通常的悲秋心态表达了一种欢快激昂向上的精神境界。
诗词中的三流作品是处于诗词金字塔最低层面的作品。这类作品形式整体上基本合于诗词的格律,声韵,对仗等技术方面的要求。但既不如第二层面作品那样合于诗律有诗的韵味,更沒有金字塔最高层面的诗所体现的那种意境情感或智慧。相反有的诗还显露出一些缺陷。一是有的诗内容零乱,东凑一句、西凑一点,一盘散沙,主題不明显。如南宋诗人韩淲(shi)的《雨多极凉冷》诗,“焉知三伏秋,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此诗主题是写三伏天雨后极凉之状,但从第五句开始讲的都不是极凉的特征,表现为形神俱散;而且逻辑不合常理。因为三伏虽己在秋,江南秋天的太阳人称秋老虎,民间有“热在三伏”之说;而且三伏天纵然下雨,凉时也不可长久,树叶可能会被风雨打落,说木叶因天凉自然脫落不合自然规律;二是凭三伏之雨断定几个月后才能收割的稻禾必丰也过早;“地偏山吐月”此句很好,但既已吐月,说明巳是夜晚,邻家的鸡应己入鸡舍了,不可能再在院外。鱼虾入市,一般是早上进行,尤其是三伏热天更宜早。所以到了吐月之后一般不会有鱼虾上市的。二是有的诗内容格调低下。诗要写景状物咏志,当然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写作对象,但客观世界的东西有美与丑,香与臭,雅与俗,发展与衰亡,进步与腐朽,人们喜与憎之别。诗人不应该不分香臭美丑都使其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沒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写诗亦然。可是古往今来也有诗人无视这前提。如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的“中虚得暴下”便是写自己因拉肚子而腹中空虚。梅尧臣的《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诗,便是写自己早晨上厕所,看见乌鸦啄粪蛆之事。梅尧臣的《扪虱得蚤》诗便是写在身上摸虱子,却摸到了一只跳蚤的事。李商隐的《药转》诗还写过大户人家的侍女夜里偷偷于厕所中堕胎私生子之事,这种题材写入诗中,而且是就事论事,没有以事喻意,故读其诗句不仅毫无美感,而且令人恶心!三是有的作品缺诗的韵味,语言概念化,内容空洞无诗感。如2017年有位老诗人作诗《八十抒怀》,“秋凉萧瑟又初冬,白鬓苍苍老态慵。岁目蹉跎多少事,生平翰墨两集中。高歌换届十八大,实干兴邦正党风。航母维权游四海,中华儿女是英雄”。此诗前四句尚是写作者自身,后四句内容写得与他八十岁毫无关联,而且是几句口号空话。四是还有一些作品在格律,押韵,对仗,拗救等诗词技术的掌握上还不规范。上述第三层次作品中存在的这四类问题,现还比较普遍。
从上述看出,我们要要评价一首诗词作品是否为上乘之作,就看其进入了诗词金字塔的哪个层面。这是我们检验诗词水准的检测器。
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呢?
我觉得要创作诗词的上乘之作,就必须走出诗词创作的一些误区。所以在创作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白如下几点。
首先,诗词作品是否优劣不是取决于诗词的风格。诗词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其艺术风格有豪放与婉约之分。可能有人认为婉约更有诗味,比豪放品位要高。实际上二者仅是风格的不同,适用于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而已。宋词中,柳永是婉约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是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之一。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风格的区分在于:,婉约表现为情感流露婉转含蓄,音律和谐轻柔,语言圆润清丽。如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漱玉集》,李煜的《虞美人》等属这类作品。豪放诗风大体是视野较为阔广,气势恢弘雄放,情感表达明了。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属这类作品。那么,诗词对情感的表达是委婉含蓄为好还是明了为好呢?要表达男情女爱,或者要表达的观点有违政治环境时,自然不宜直截了当地表达。但如果要表达自己坚强的意志宏大的抱负或某种理念,则必须旗帜鲜明。如岳飞的《满江红》表达其爱国情怀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其时不我待急于为国家民族收复疆土的急迫心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何等的淋漓尽致。从效果看,表达这种雄心壮志如果是羞羞答答的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再看李清照的词与诗,她的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李清照赞美桂花的一首词,其风格委婉轻柔,使人浮想联想。再看她的绝句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诗是以非常通俗的语言斩钉截铁无半点含蓄地表达她的人生价值取向。两首作品风格相异,艺术手法都登极境。但从思想境界比较,后诗比前词更高远,更加振奋激励人心。这说明,不论什么风格都可写出好作品,不应以诗词风格论作品优劣。
第二,诗词作品的优劣不是取决于诗词语言是直白浅显还是含蓄委婉。有种观点认为诗词语言直白不是好诗。事实并非如此。如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非常浅显的事例及语言说明了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并将欣欣向荣这一道理。再如唐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极浅显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母子之爱。唐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浅显语言表达对农民的无比同情之心及说明粮食之艰辛。这几首诗既是用直白浅显语言表达诗意之极品,也是意境高深之极品。这说明不能认为语言直白便不是好诗。所以在诗词创作与评价中,也不能以此作为评价诗词作品优劣的标杆。
第三,诗词作品优劣不取决于有多少古意。首先,作品优劣与否不取决于用旧韵还是新韵?数百年来,诗人们作诗习惯用《平水韵》。近几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以汉语普通话读音为依据制定了《中华通韵》并极力推广。但在相当一部分诗人潜意识中,不同程度认为用旧韵《平水韵》比用《中华通韵》显得更有水准。因而藐视用《中华通韵》,前几年有的地方组织诗词大赛甚至规定只能用《平水韵》。实际上,押韵目的在于使诗读起来朗朗爽口,构成和谐的音乐美而已。所以只要诗词作品整体上押韵读起来能朗朗上口,不管用什么韵应该都是可以的。况且,诗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否则它就会因适应不了时代而被淘汰。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唐,虞,殷,周时代的民歌就有押韵。周代的诗歌总汇《诗三百》因为有韵才得以入乐。以后的楚辞,汉赋,乐府及各类古体诗都是一面步着前人的遗迹一面又有演变和发展。自三国开始,有了专著诗韵的韵书《声类》,《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每个时期新韵书的问世,都是对旧的诗韵的继承与发展。《平水韵》直到南宋年间才问世。至今也仅700多年历史。但它与现在国家推广的以《新华字典》为依据的汉语不相适应。所以推广使用15韵的《中华通韵》有助于使用汉语的炎黄子孙学习掌握中华诗词,这更有利于中华诗词的推广使用。因而不存在用《中华通韵》比用旧韵平水韵逊色的问题。当然,提倡用中华新韵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平水韵。既然有700年间古人按平水韵创作,我们诵读研究古人诗作时,就必须以平水韵为依据。但我们在创作诗词作品或评价今人新作时,就沒有必要刻意强求用平水韵。只应要求一诗一韵而已。此外,诗词作品的优劣也不取决于作品古意的多与少。有人认为诗要有古味才好,追求用古字古词按古人的风格创作,这也值得商榷。我国的诗歌从《诗经》发展到楚辞,乐府,各类古体以至唐诗,宋词,元曲,每一种新的形式的出现及新的诗语的运用,都是在继承前人诗体诗风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沒有这种创新和发展,恐怕我们现在也还停留在《诗经》时代。对比过去,当今时代从自然至社会以至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仍刻意追求把诗写得有古意,就会脱离社会而失去人们大众,此类作品也只能作者自我欣赏,如前文中杜甫称天为“真宰”,古人还有称天为灵曜,泰元,圜宰,圆灵,青丙,碧虚,圆象,有更多的人称天公,苍天,青天,皇天。后面这几个词人们一看就知其意,如果我们再用“真宰”以指天,虽有古意,很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不查字典则难懂其意,这就沒有什么意义了。我认为艺术价值的多寡是与给广大人民大众美的享受的多少成正比的,即使诗词作品那么高古却失了读者那价值还有多大呢。所以,创作和评价诗词作品,切不可把仿古返古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第四,诗词创作与评价不能以合律作为第一标准。合乎格律是古典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但它仅是诗词的框架结构与形式。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已,反映不了诗词作品的内容与意境高度。有些诗词作品格律很工,却味如嚼草,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如我们评价人才,我们设定男性人才身高要一米七五以上,形象必须英俊㴋洒,风流倜傥,服装必须西装革领。这种标准看似合理但反映不了对方的才识智慧及思想境界。用这种标准选人,有的可能真是人才,有的可能是花瓶饭桶。有些人其形象外观在人们眼中明显不象人才,但却是真正的人才,春秋时的晏子,矮小无比,却是出类拔萃的治国之才,近代的小平同志也类此。因此在诗词创作上我们一方面要强调遵守格律,另一方面又要呼吁不能只满足于合乎格律,或者为了合于格律东拼西凑几句了事,因这样的作品虽然也可叫诗,但只能列入金字塔的最底层次成为三流作品。所以,我们在创作诗词时,要坚持意境当先,对于意境很好的奇词妙句,即使格律偶有瑕疵,也不要轻易放弃。
这种观点,正是古人所提倡的。在《红楼梦》香菱学诗故事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就讲了这个道理,林黛玉说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这充分说明诗创作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损害了内容。
如何创作诗词精品?上述正反两面的经验可给我们如下启示:
首先,诗词创作必须紧贴时代紧贴生活实践。早在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就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作品只有紧密联系时代与生活实际,才能富有生活力,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试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篇章,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秋瑾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等,无一不是诗人为所处时代为国家民族生存发展而喷射的皿泪的结晶。诗言志。诗人的作品如果离开了时代与火热的生活实际,志从何来?那就免不了写儿女情长或琐屑小事或无病呻吟。而写自己儿女情长和琐屑小事的作品,如前文所述梅尧臣写自己在身上捉虱子、摸跳蚤这类作品,又怎么能激起人民的情感共鸣呢?当代著名词人蔡世平先生指出,民胞物与,人伦大爱,是中华文化伟大的精神传承。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诗经》、《楚辞》以后的中国文学,“无不以关心民瘼,体恤百姓为写作的基本立场与情感态度。百姓的命运和福祉体现出作家成熟的人性观与写作观,那种不关乎社会痛痒的个人小情小调的写作,不是真正作家的表现”。所以现在有人主张诗词创作要远离那些与自己沒有直接关系的时代国家大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诗人的眼光只有紧贴时代和深入火热的生活,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力作。在2018年10月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会上,著名诗人罗辉先生呼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易知先生也在论文中以毛译东的诗词为例呼吁:“诗词应该成为时代最动人的心声”。我觉得这就是创作精品诗词的必然之路。2018年冬天,江南地区发生了特大冰冻,蔡世平先生以他那敏锐的眼光和火热的心肠,写了《水调歌头,冰雪江南》:“是谁持冰笔,书写老东寒。蛮横狠竖斜撇,短路水光烟,时见飞莺折羽,还听荒狼嚎叫,何处可安眠,江上渔人泪,僵了打渔船。杏花红,桃花雨,是江南。任它冰冻三尺,心暖地开颜。天有生冰手段,我有融冰热骨,十万赶寒鞭。莫道无晴日,造个有晴天”。这首词蔡世平先生既特写了2018年罕见冰灾的严酷景象及给江南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灾难,同时又用”天有生冰手段,我有融冰热骨,十万赶寒鞭,莫道无情日,造个有晴天”这几句妙语,生动反映了江南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同步,万众同心的抗冰救灾的动人景象。使这首词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奋勇进取精神的精品力作。这说明,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社会实践之路,自觉关注时代和火热的生活实践,我们就能创作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
第二,诗词题材要有格调。诗词贵在意境,这要求诗词创作立意必须高远。而只有格调高尚的诗作,才可能意境高远。高尚的诗作格调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诗人要胸怀博大,视野宽广,尤其要有家国情怀,有浩然正气,有高尚品德,有丰富学识。善于通过对缤彩纷呈的自然社会现象的描写,通过抒发自己的才情写出动人心弦催人奋进充满精气神正能量的作品。诗人眼光应是睿智的,创作题材的取舍上应分清客观物象的是与非,曲与直,斜与正,轻与重,贵与贱。选取那些能提炼出普遍意义的事物付予它诗情美意。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格调有意境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如韩愈那样把自己腹泻,李商隐那样把侍女堕胎之类题材胡乱入诗的笑话。2017年我到惠州参加中国女诗人大会时游览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惠州时修建的惠州西湖苏堤。当时我作了首七律《游惠州西湖苏堤》:“楼浴春阳翠树稠,花荫桥拱古堤悠。时光易换江湖色,诗赋无失万古留。锦鸟叼云扬劲羽,肥鱼戏浪竟鳌头。何须贪恋身边景,无限风光万里丹"。这首诗既写了苏堤优美的湖光水色,但又不拘限于此,它不仅从写景中提炼出“时光易换江湖色,诗赋不失万古留"这两句以充分肯定文化的社会意义,更是对苏轼这类文化巨匠的历史贡献的高度赞美。同时还以“何须贪恋身边景,无限风光万里舟”这两句既激励人们应目光远大,努力争取更美好的未来;也表达了自己不甘于现状,将不断地开创人生的新境界的决心。从而使诗的意境及格调达到了此较理想的高度。
再次,创作诗词精品贵在炼格言警句。诗作的意境高远与否都要通过诗句来体现。一首意境高远的诗作闪烁出思想光芒的就是那么一两句话。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集中体现在“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上。因此,要着力打造诗作中能体现思想智慧之光的名言警句。这是创作精品诗词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一首诗是否为上乘之作的重要依据。2009年2月,报载有人在法国巴黎公开拍卖从中国盗出的晚清北京圆明园的铜首兽,中国人当时对此强盗行为毫无办法。我气愤已极写了《惊闻巴黎拍卖圆明园铜首兽》诗一首,我在诗中写道:“虎豹当年爪牙长,九州国宝落西洋。今时市井销铜兽,何日窃贼守法纲。防盗犹凭门户固,护身须靠脚拳强。何时狮啸雄风远,再庆华乡断祸殃”。此诗在前两句简单介绍巴黎公开拍卖中国国宝级文物这一事实后,重点打造了“防盗犹凭门户固,护身须靠脚拳强“这一至理明言。从而揭示了懦弱就要挨打这一普遍社会现象,鼓励国人为国家富强民族进步而努力奋斗,从而有效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
以上就是我在诗词创作中的一点体会、一点感悟。特以此作为《楚徒行吟集》的后记,不一定正确,敬请诗界同仁们指正。
中华诗词存稿书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