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精通一套产融互动法的核心——理解效率 | 宽深战略

职场   2024-10-29 09:31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 | 和恒咨询 

业务对接:17310319665(同微信)

【引言】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需要深刻理解“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结构效率支撑资本效率,资本效率拉升运营效率”!对于效率的理解,是专精特新企业精通一套产融互动法的核心。

效率视角非常重要!研究企业成长,我甚至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琢磨如何提高效率,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
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快速形成体量优势、建立商业帝国,而有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就是原地踏步?背后的原因就隐藏在了上图中。
这其实是在探讨企业家如何思考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设计企业的成长逻辑,答案就是从效率出发。从效率视角展开研究企业成长,企业增长可分线性增长、几何增长、指数增长三个层次,对应的效率也可以总结为运营效率、结构效率和资本效率三个方面。
  • 运营效率:供研产销统一争夺市场
99%的企业思考问题都会在运营效率这个层面上,但这是最基础的层次。运营效率基本上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供研产销体系的优化,看能否提升从投入到回报的速度。无法回避的是,无论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提高,哪怕企业增长率非常可观,但总体上这种增长都是线性的。如果无法冲破既定的思维认知、产业局限、业务逻辑及资源和能力边界,企业大概率只能是线性增长的成长轨迹。就好比是你只有100亩地,正常打理的话,亩产1000斤,如果你非常努力的精耕细作,亩产可以提高到1200斤或者2000斤,最好也不过如此了,很难实现几何级增长。线性增长虽然也不错,但是它是有天花板的。
我们探讨企业的线性增长、年化增长多少,其实是在现有存量结构和既定框架之下去思考增长问题、思考供研产销快速争夺市场的问题。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话题:做企业,到底是规模第一还是速度第一呢?
有人说,企业越大越好,企业一定要追求规模,因为有体量有吨位才有市场话语权。规模到底是不是企业成长的出发点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做企业,到底是做规模还是做速度?站在运营效率提高的角度,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追求速度。这背后隐含着一个管理学原理,就是产业竞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线性增长的背景下,产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效率来源于速度。这就意味着,当你掌握了以速度抗规模的商战胜利的密钥时,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其实也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当然无论运营效率如何拼尽全力的提升,它还是有边界限制的。
但企业如果连运营效率都做不好,那就意味着内生的商业逻辑自洽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是不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在运营效率足够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接得住后面探讨或设计的结构效率、资本效率。必须强调,我们这里说的接得住是指企业可以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地获得几何级增长或者指数级增长。
所以看企业的成长,如果从效率视角切入的话,第一个剖面就是运营效率,但运营效率再努力也是线性增长。99%的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奋斗目标的时候,多数思考的都是线性增长问题。既然是线性增长,就要学会向效率要效益,既然是向效率要效益就要追求速度,把追求规模放在第二位,以速度抗击规模,以速度来追求规模,把供研产销体系的优化落实到够快速统一争夺市场上来。
  • 结构效率:资源与能力的重构、链接、整合
研究企业成长的第二个效率视角是结构效率。结构效率做得好,企业会实现几何级的增长。结构效率的本质是有战略克制的资源与能力的重构、整合和链接。相较于供研产销统一争夺市场,资源与能力的重构、整合和链接是企业更高层级的战略动作。低层级的问题也许令你很头疼,跨升到更高一个层级去解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所以说,很多时候企业的问题不是被解决掉的,而是被化解掉的。
追求企业几何级增长的结构效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股东结构。优化股东结构,依托股东的资源实力、影响力和信用背书,进一步为企业去链接和整合资源,打开增长天花板,这非常重要。善于优化股东结构,一定程度上会拓展企业的成长边界和想象空间。
第二,产业结构。大家都听过“微笑曲线”,它呈现出企业聚焦技术、品牌营销、生产与供应链等产业价值链环节不同导向型企业的利润差异。总体看,技术及品牌营销导向型的利润大于生产导向型。我们常听到的“企业升级”本质就是在做结构,就是在这个维度上去思考企业如何走向高利润空间、如何走向既定产业链条的高利润环节。当然,做结构还有第二个维度:跨行业。通过直接调整产业结构,更换赛道实现增长。夕阳产业、体量小的细分市场,长不出大公司。如果企业家追求事业的波澜壮阔,结构效率一定要成为战略决策的第一思考出发点。
第三,结构效率还包括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优化、组织架构的优化。这其实也是提高结构效率的体现。结构效率里有一部分动作要服务于运营效率,有一部分动作要服务于资本效率。站在整合资源的视角整体看,做好结构,对企业的成长价值是更大的。包括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固然我们说招聘和培养都重要,但是无论招聘还是培养,首先是选择什么样的值得聘任与培养。所以,我们经常说“与其让猪上树不如买个猴”就是这个意思。对猪再训练,它也上不了树,买个猴,天生就能上树。所以,直接调结构就好了,何必消耗时间、精力、成本死磕。
和企业家对话,探讨结构效率,往往是我们能与其建立起深度互动的有效抓手。就问题讨论问题,一定会陷入点状思维和线性思维,探讨的永远是运营效率的问题。但探讨结构效率,你就必须要站在时代背景、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等角度上,看待企业问题,并提出化解和处理的办法。当一个企业能把结构效率做好,实现几何级的增长就不是问题。
再次强调,思考企业成长一定要有“结构效率”思维。思考结构如何更稳定、更有效以实现增长突围,会比在运营效率上辛苦劳作的提升更加的事半功倍。
  • 资本效率:资本市场杠杆效应的一种体现
结构效率之上,可以探讨资本效率。
和恒之前发起过“资本市场”满天星计划,就是希望帮助大家在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的认知思维体系中,增加一个资本效率维度。企业一定要有资本思维和资本意识!
资本效率它可以助力企业实现指数级增长。这个指数级的增长有可能来自于产业结构的高端匹配,也有可能来自于资本市场本身给予的指数级制度红利。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众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探讨企业成长的话题,就不能回避资本效率了。
如何通过提升资本效率实现企业指数级的增长呢?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借力的手段。第一个,成功IPO。先把自己的公司证券化、借力打力。通过上市,优化股东结构、资本结构,实现转型或跨行业;第二个,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本身它是一个结构(调整)动作,但它实现的结果却可以是指数级的,这也是资本效率提升的表现。
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运营效率、结构效率、资本效率上,思考、分析问题的真正出发点应该是结构效率,也就是从结构效率看运营效率、从结构效率看资本效率。如果说结构效率需要运营效率的有效支撑、需要资本效率的有效拉升,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把结构效率指向运营效率、指向资本效率。
从效率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线性增长、几何增长和指数增长,在学理、逻辑上是否足够严谨,我不敢保证,但从实践来看,的确简单、有效。
效率是研究企业成长的底层出发点。那么,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看问题,很容易就会发现哪些问题解决的是运营效率,哪些动作解决的是结构效率,哪些动作追求的是资本效率。
同样是思考企业成长,但视角不同(基于运营效率还是结构效率、资本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不同的战略动作和支撑策略,最终结果上也会形成巨大的差异。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和恒咨询
和恒咨询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战略专家、上市公司市值战略方法论开创者,聚焦服务上市公司与拟上市企业,为客户提供市值参谋、IPO成长在线SAAS软件与业务战略、IPO战略、市值战略咨询与培训服务,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