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我之前写过一个书评,参见:书评|经济学真的衰落了吗?在网上看到另外一个人写的书评,比较有趣,特意翻译过来供大家参考。
这本书的厚重、风格和书名都预示着一个宏大的论点。但这个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在我阅读这500多页的过程中——这种体验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抓狂,时而令人受益,时而令人厌倦——我从来没有完全确定。有时作者似乎在主张资本主义使我们有德行(virtuous)。有时她似乎在说美德是我们最重要的道德观念。有时她或多或少地宣布爱比经济学更重要。这些都可能是有趣的主张。但在引文、警句、流行文化和诗歌典故、图表、列表、词源、断言、影射、妙语和批评的奢华狂欢中,哪里有可以证明其真实性的细致推理呢?
不过,这样的抱怨或许没有切中要点。戴尔德丽·麦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麦克洛斯基是一位受过传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员、简历中充满了严谨的定量研究。1985年,麦克洛斯基以《经济学的修辞》(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一书打破了传统,嘲笑经济学家自命不凡的科学客观性。她认为,这个领域需要的不是浮夸的数学,而是更多的说服、故事和修辞。或者我应该说,他。因为当时,戴尔德丽还是一个名叫唐纳德的男人。1995年,麦克洛斯基再次打破传统,选择接受变性手术,这是她回忆录《穿越》(Crossing,1999年)的核心事件。麦克洛斯基目前是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经济学、历史学、英语和传播学的杰出教授,她是最罕见的变性人、新基督教徒、后现代主义者、极简主义保守派。她还自称是“一个坚强的城市女孩,既能承受,也能发泄”。
她确实会直言不讳。在麦克洛斯基谩骂的众多人中,最主要的是那些(她认为)误解道德本质的人。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现代道德哲学家提供了两种答案。一种关注结果:例如,根据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正确的行为是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另一种关注行为本身:对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来说,正确的行为是符合某种责任观念的行为,而不考虑结果。(因此,根据康德的观点,故意杀害无辜者总是错误的,即使是为了拯救世界。)麦克洛斯基不会接受这两种情况,她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想把道德简化为“一个快速的小公式,一张口袋大小的卡片”。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一种替代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伦理学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它既不关注行为,也不关注行为的后果,而是关注品格。根据“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道德不能被一种普遍的准则所涵盖;在特定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有德之人会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有德之人呢?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将美德定义为一种品质,它使生活更加美好。然后,他将美好的生活描述为一种符合美德的生活。循环论证?当今的美德伦理学家显然不这么认为,但他们仍在努力提出一种对人性的解释,为美德的概念提供一些明确的内容。
麦克洛斯基喜欢美德伦理学有两个原因。首先,它把故事置于抽象规则之上。行动指南变成了“X会怎么做?”,其中X由一个人选择的道德典范(moral exemplar),道德典范可能来自《圣经》或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说。其次,美德伦理学为道德理论增添了女性色彩,而道德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男人的事”,正义和自主等男性观念排斥了关爱和爱等女性观念。她满意地指出,美德伦理学背后的许多推动者都是女性,比如伊丽莎白·安斯康姆、艾瑞丝·默多克和玛莎·努斯鲍姆。(另一方面,一些相当重要的男性哲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伯纳德·威廉姆斯、约翰·麦克道尔——也发挥了一定作用。麦克洛斯基坚决不想让威廉·J·贝内特(William J. Bennett)加入她的队伍,她严厉地指出,贝内特将自己从《美德之书》中获得的版税投入到了老虎机中。)
美德伦理学以“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为根本,它包含了一种比其对手更丰富的道德心理学。然而,它在解决道德困境方面并没有多大用处。我应该背叛我的朋友还是我的国家?功利主义至少给出了一个答案(朋友)。美德伦理学告诉我,在特定情况下,做一个有德之人会做的事情——对于那些缺乏有德之人内在道德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指导。而对培养一个人的美德的自我中心主义强调很容易导致一种自负的道德虚荣,更不用说自我迷恋了。康德的理想是做令人讨厌的事情,仅仅因为这是你的责任,这是多么令人喜爱啊,该死的。
麦克洛斯基没有费心去反驳这些批评。相反,她将它们淹没在大量其他思想家的反驳语录中。(她读过图书馆的书,不会让你忘记的。)她真正的兴趣是将美德伦理学应用于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独特产物——资产阶级。在《经济学的修辞学》中,麦克洛斯基嘲笑资产阶级是一个可笑的角色,“既是主人又是仆人,因此倾向于虚伪和含糊其辞,卑微而又傲慢。”但她似乎改变了主意。麦克洛斯基现在认为资产阶级是一个贵族阶级,是商业生活灌输的美德的主要储存库。
那么这些“资产阶级美德”是什么呢?节俭?守时?体面?整洁?麦克洛斯基的脑子里没有这么悲观的东西。相反,她谈论的是四种古典异教美德——勇气、正义、节制和审慎——加上三种基督教美德——信仰、希望和爱。尤其是爱。这是她的同行经济学家无法用他们枯燥的引文捕捉到的东西。“现代资本主义生活充满了爱,”她宣称,“市场,甚至备受诟病的公司,都鼓励更广泛、更深厚的友谊,而不是一个全面社会主义政权的原子论或一个‘传统’村庄幽闭恐怖、凶残的氛围。”我们已经知道市场让我们致富。但麦克洛斯基想让我们相信,市场对灵魂也有好处。
事情应该从这里开始变得有趣起来。即使是资本主义的粉丝也承认,资本主义会对道德和社会关系产生腐蚀作用。批评者认为,资本主义会滋生消费主义、贪婪、自恋、社会凌驾于礼仪之上、社会失范、安然……资产阶级是一种野兽般的小动物——德国浪漫主义者、D.H.劳伦斯和弗朗西斯·福山都这么说过,但后者的说辞更为冷淡。如何证明这些人是错的?支持资产阶级的论据将从历史观察开始,即宽容和自由等自由主义价值观是商业生活的产物。这证明资本主义在道德上是有益的——例如,市场会产生信任。还有谁比麦克洛斯基这样博学的计量经济学大师更适合提出这样的论据呢?
但我们得到的却是花言巧语。有争议性的手势(“谁说的?”;“我认为没有”;以及最具逻辑决定性的一句:“要点,笨蛋”)。还有一些幼稚的讽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Stephen Weinberg)因其反对宗教的理性立场而受到嘲笑,法国哲学家安德烈·孔德-斯sponville则因有关高卢派和杰里·刘易斯(Jerry Lewis)的陈腐笑话而受到鄙视。轶事伪装成数据:反对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作异化的论点的证据是作者认为芝加哥清洁工似乎喜欢清空垃圾箱。麦克洛斯基鄙视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等科学家试图按照达尔文主义的思路解释美德的起源;然而,她教条的反驳——“每个人生来就有罪,必须寻求救赎”——并没有大大推进这一论点。
那么,资产阶级美德和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之间的关联到底有多强呢?和她的朋友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样,麦克洛斯基希望看到国家的作用大大减弱。她说,她梦想“政府的作用实际上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然而,像瑞典这样的社会民主国家,国家在社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从许多客观标准来看,它似乎是资产阶级美德的灵魂,比美国暴力更少,团结和信任更多。
麦克洛斯基可能不会说服许多不认同她观点的读者,但尽管这本书有诸多缺陷,人们还是会被她的热情、博学和时断时续的才华所打动。当她认为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实际上是一个好的资产阶级,或者耶稣尽管在山上讲道,但仍然支持商业时,她的修辞手法既巧妙又惊人。谁能想到,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是美德灌输过程的缩影?在这部电影中,自以为是的比尔·默里(Bill Murray)逐渐明白了谦逊和爱的意义。但当听到麦克洛斯基宣布这本书只是她计划出版的四卷(!)关于美德和资本主义的书中的第一卷时,还是有点令人沮丧。在这本松散、松垮的巨著中,一定有一篇薄薄的、论证有力的论文在挣扎着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