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弗里德曼是如何评价凯恩斯的?

文摘   2024-12-06 00:19   重庆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is indebted to Professor Friedman for his kind permission to publish this article in its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The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German translation in the volume of commentaries accompanying the facsimile edition of John Maynard Keynes’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published in 1989 by Verlag Wirtschaft und Finanzen GmbH, D¨usseldorf, as part of its series Klassiker der National¨okonomie. The generous permission of that publisher and its principal, Mr. Michael Tochtermann,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ume 83/2 Spring 1997

译者:Wittt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伟大经济学家中最新的一位,他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英国伟大经济学家的开端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他的《国富论》(1776)被普遍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著作。斯密的继任者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17)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主导了古典经济学,顺便说一句,它为卡尔·马克思提供了他的核心概念之一:劳动价值论。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出版,几十年来一直是英语世界乃至其他地区的标准教科书。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 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开创了“边际革命”,用强调效用 (需求) 来取代或补充强调生产成本 (供应) 决定价值的论点。他解决了经典的钻石-水悖论——钻石是奢侈品,水是必需品,但钻石的价格却高于水——通过表明“边际效用”——多拥有一单位东西所带来的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在决定价格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1842-1924) 是凯恩斯的老师,从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 第一版出版到20世纪30年代,他一直主导着英语世界的经济学。

凯恩斯显然属于这一类。在列举这些伟大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时,历史学家会将《通论》列为凯恩斯的开创性贡献。然而,在我看来,即使《通论》从未出版,凯恩斯也属于这一类。事实上,我是少数认为他的《货币改革论》(1923),而不是《通论》,是他最好的经济学著作专业经济学家之一。即使在65年后,它不仅值得一读,而且仍然对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1.凯恩斯的一生

从1908年到1946年去世,凯恩斯一直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活跃研究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多年来,他还是国王学院的财务主管,使国王学院成为剑桥大学最富有的学院之一。从1911年到1944年,他担任《Economic Journal》的主编或联合主编,该期刊当时是英语世界领先的专业经济期刊。同时,他还是皇家经济学会的秘书。

尽管他一生致力于经济学,但他完成的最早的作品(虽然不是最早出版的作品)是数学而非经济学——《概率论》——基本上在1911年完成,但首次出版于1921 年。凯恩斯最近的许多统计学著作都回归了《概率论》的主题,这标志着他的广、创造性和洞察力。在经济学方面,他的第一本主要出版物是《印度货币与金融》(1913),这是他1906年至1908年在英国政府印度办公室任职期间的成果。

《货币改革》(1923)出版后,凯恩斯于1930年出版了两卷本的《货币论》,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价值,尽管凯恩斯本人认为其理论分析只是他最后的主要著作《通论》的一步。这些主要著作还补充了许多关于他的一些前辈的文章、评论和传记文章。

凯恩斯的兴趣和影响绝不仅限于学术界。几十年来,他对公共事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商界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1919)以他在凡尔赛和约谈判期间担任英国财政部顾问的活动为基础,对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球畅销书,并首次确立了凯恩斯作为重要公众人物的地位。它影响了胜利者和失败者对凡尔赛和约的反应。事实上,在《迦太基和平》一书中;或者,凯恩斯先生的《和平的经济后果》,出版于二十多年后(1946),艾蒂安·曼图对其进行了讽刺性的赞美,他认为凯恩斯对和平缔造者的揭穿是随后所有罪恶的根源,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1919年起,凯恩斯一直活跃于公共事务,在非专业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大量有关时事的文章,为自由党的审议提供建议,在1922年《国家报》和《雅典娜报》被一群自由党人收购后担任其主席,后来担任《新政治家报》和《国家报》的负责人,领导他经常为之撰稿的观点杂志。他在《劝说论文集》(1931)中汇集了许多关于公共事务的最重要文章。他曾在政府委员会任职,尤其是麦克米伦委员会,并为历届政府部长提供建议和咨询。他是国民互助保险公司董事长和其他几家保险公司的董事。他的兴趣非常广泛:E. A. G. 罗宾逊曾与凯恩斯共同编辑《Economic Journal》,后来接替凯恩斯担任主编。他在《大英百科全书》的一篇有关凯恩斯的文章中开篇这样描述凯恩斯:“第一代男爵……彻底改变了经济理论的英国经济学家、国家经济政策的评论家和制定者、政治散文家、成功的金融家、藏书家和艺术赞助人。”他对芭蕾舞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兴趣既是他1925年与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莉迪亚·洛波科娃(Lydia Lopokova)结婚的原因,也是其结果。他建立了剑桥艺术剧院并为其提供大量资金,还是国家美术馆的理事。从 191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与政府的联系主要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局外人。从1940年起,他在政府中担任过各种职务,负责战时经济管理以及战后重建。1944年,他担任英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的首席代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复兴开发银行计划的主要设计者。1945年,他担任美国向英国提供巨额贷款的首席谈判代表。返回英国后,他在说服英国议会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后,即1946年4月21日,他去世了。

2. 《通论》的影响

回到《通论》:它对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凯恩斯主义革命”远不止是一种隐喻。从1936年该书出版后不久到至少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专业经济学家,当然也是最杰出的经济学家,都称自己为“凯恩斯主义者”。那些自称非凯恩斯主义者或反凯恩斯主义者的人是陷入困境的少数派,必须说,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济学作家不是专业协会的成员。世界各国政府都急于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尽管许多经济学家——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者还是反凯恩斯主义者——都认为其中一些政策,尤其是当它们导致通货膨胀时,充其量是“混蛋凯恩斯主义”。

截至撰写本文时(1988),这本书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发生了变化。它继续对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并将长期持续下去,但原因和方式与最初大不相同。变化的催化剂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正如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1981年所写的那样,“在我们经历了这样的十年之后,那些向社会承诺失业率为3.5%至4.5%、愿意容忍年通胀率为4%至5%的模型的支持者们需要做一些解释[即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6%,失业率上升到8%,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30%和失业率为6%。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为7%,但失业率仍然相对较低]。如此规模和对政策至关重要的预测错误会产生影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卢卡斯提到的预测是基于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该曲线显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成反比——据称,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许多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条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是稳定的,并指定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菜单,任何组合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现。卢卡斯接着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米尔顿·弗里德曼 (1968) 和埃德蒙·菲尔普斯 (1968) 曾认为……这些预测的菲利普斯曲线权衡是虚假的。”他们强调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区分预期通货膨胀和未预期通货膨胀的重要性,弗里德曼引入了“自然就业率”的概念,随着经济参与者调整其预期,经济将趋向于这一水平。

“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的推理所导致的核心预测,”卢卡斯继续说道,“是有条件的,即高通胀十年的平均失业率不应低于低通胀十年。我们得到了高通胀十年,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宏观经济学可能从未见过的明确的实验性歧视,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是对的。”

20世纪80年代对早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来说并不好过。在美国,通货膨胀率大幅下降,失业率暂时上升至近11%的峰值——这是对菲利普斯曲线上意外通货紧缩的短期反应。但从1983年开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下降,到1987年底达到6%,而当时通货膨胀率约为4%——这与菲利普斯曲线所体现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完全相反。在英国,通货膨胀率最初下降也伴随着失业率的急剧上升,失业率下降的速度要慢得多,但最近才开始下降。在德国,通货膨胀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下降;失业率最初像美国和英国一样上升,但与美国和英国相反,在通货膨胀率稳定下来后,失业率继续上升,并一直居高不下。日本是主要国家中第一个大幅降低通胀率的国家,它成功地将通胀率保持在低位,而失业率几乎没有变化。总而言之,这一经验很难与通胀和失业之间的稳定权衡相一致。

经验导致专业经济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对最初的凯恩斯主义感到幻灭。最引人注目的证据来自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当时他是英国工党首相——该党和国家在接受和采纳凯恩斯主义政策方面走得最远。卡拉汉在1976年说:“我们过去认为,只要花钱就能摆脱经济衰退,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增加就业。我坦率地告诉你,这种选择已不复存在;而且,即使它曾经存在,也只能通过向经济注入更大的通货膨胀,然后是更高的失业率来发挥作用。这就是过去二十年的历史。”

尽管构成“凯恩斯主义革命”的一些关键主张遭到广泛拒绝,但这本书仍然对经济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专业文献中不断引用这本书,表明了它的影响。一份引文索引涵盖了广泛的经济学期刊,其数据涵盖了1972年至1987年的16年。总共有 1558次引用《通论》,平均每年近100次。在总数中,前八年引用了729次,后八年引用了829次,因此没有迹象表明人们对这本书的兴趣正在下降。然而,这本书的影响力已经发生了变化。

几年前,我曾对《时代》杂志的一位记者说:“现在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没有人再是凯恩斯主义者了。”《时代》杂志以令人遗憾的记者风格引用了我仍然相信是事实的前半部分,而省略了后半部分。我们都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术语;我们都使用《通论》的许多分析细节;我们都接受《通论》引入的分析和研究议程的至少很大一部分改变。然而,没有人接受这本书的基本实质性结论,没有人认为它隐含的名义量与实际量分离是可能的或可取的,即使是作为分析的初步近似,或者它的分析核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通论”。

作为对这本书的一种看法,毫无疑问,我有些独特,引用了我几年前对批评我的作品的回复,这些批评大多来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写这篇回复的一个收获是,我有必要重读一下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凯恩斯的……《通论》。《通论》是一本好书,比莱琼胡夫德用来与“凯恩斯经济学”对比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天真,也更深刻。……

“我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因为它简单、专注于几个关键量,而且可能富有成果。我之所以拒绝它,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是因为我认为它与证据相矛盾:它的预测没有得到经验的证实。这一失败表明,它没有分离出短期经济变化中‘真正’关键的因素。

“《通论》的深刻之处在于凯恩斯用他的假说解决了许多问题,对现代经济的运作,尤其是对贯穿全书的资本市场的运作进行了解释,并且对他的前辈的理论进行了精辟而深刻的评论。这些评论为他的理论的骨架披上了经济理解的外衣,而这正是他伟大的真正标志。

“重读《通论》……让我想起了凯恩斯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经济学家,我更赞同他的方法和目标,而不是他的许多追随者的方法和目标。”

3.《通论》的主旨思想

正如其标题所示,《通论》几乎是纯粹的抽象理论。书中只略微提到了应用经济学、统计量或经济政策。然而,就像凯恩斯的所有经济学著作一样,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一个重大的当代问题,并希望能够提供解决方案。这本书写于1929年之后的世界大萧条时期,当时闲置的工人、闲置的机器和未满足的需求连续多年大规模共存,造成了普遍的贫困、苦难和匮乏。对于英国来说,这是近十年的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许多家庭长期依赖政府救济金之后的事情。当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个明显的悖论,更紧迫的是,如何解决它。

经济活动起伏不定,偶尔出现大规模失业,这种现象早已出现,并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称之为“商业波动”或“商业周期”。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大多数早期理论都隐含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主张,即私营企业资本主义制度包含自我修正的力量,这些力量会使混乱暂时化。人们认为,通过对环境变化进行纠正调整,该制度将倾向于实现人力和机器的充分就业——除了动态经济中隐含的部分和暂时失业。然而,大萧条期间和之前几年英国失业的持续时间和规模似乎并不符合这一模式。这些失业如果持续很长时间的话,是否可以解释为只是暂时的?或者它们是否表明所谓的自我调整力量存在缺陷,因此经济可能会长期处于高失业率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与充分就业状态一样,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均衡”状态?

这种可能性经常被社会主义者和其他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者所主张,主流专业经济学家认为这些人是“疯子”。凯恩斯认真对待这种可能性,并着手构建一个假设,他认为这个假设证明了这种可能性——事实上是经常发生的现实——即,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使用非商品货币的私营企业资本主义制度将倾向于一种状况,即人们非自愿失业率很高,这些人愿意以目前的工资水平就业,但却找不到工作。

根据凯恩斯的说法,解决闲置人员问题的古典方法是降低实际工资率,这将减少求职人数,增加雇主想要雇用的人数。解决闲置机器问题的经典方法是降低企业使用和生产此类机器的成本,预计这将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来实现。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英国,这些古典法似乎无效。凯恩斯的任务是解释原因,构建一种替代理论,既能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又能为替代政策(如他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推荐的大型公共工程计划)提供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方法严格遵循马歇尔式:从需求和供应的角度。然而,马歇尔处理的是特定商品和“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而凯恩斯则提出处理他所谓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以及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而非局部均衡。

他与马歇尔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关键变量会产生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平衡,以及对需求或供应变化的调整过程。在马歇尔的分析中,价格起着关键作用,它对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做出快速反应。假设需求突然增加,需求函数将需求量与价格联系起来。在马歇尔看来,直接的反应是价格上涨,将需求量限制在之前的水平加上库存可能提供的任何额外数量。在“市场时期”价格上涨将激励生产者在“短期”通过更密集地使用现有工厂和设备来增加产量,如果需求持续增加,则在长期通过增加工厂和设备来增加产量。简而言之,价格调整迅速,数量调整缓慢,价格变化在实现均衡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对凯恩斯来说,这一过程对整个经济来说显然是无效的。名义工资率确实下降了,但名义价格也下降了,因此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变动,甚至可能上涨了。他得出结论,价格和利率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他推翻了马歇尔的假设: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至少是“实际工资”和“实际利率”,调整非常缓慢;数量,即消费、投资及其总和,总产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快速调整。产出(总供给)的变化,而不是价格的变化,在实现均衡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作为初步近似——尽管他从未真正放松——他将价格视为由分析之外的力量决定的。作为初步近似,他还从政府支出和国际贸易中抽象出来,但这些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分析中而不会影响其实质。

凯恩斯用就业来定义总需求和总供给,这与他发展“就业理论”的观点一致。然而,凯恩斯及其追随者都倾向于用产出取代就业,用公众需求和企业供给的产出价值来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从这个意义上讲,总需求是消费品支出和投资品支出的总和。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并提出了他的一个关键概念:消费倾向(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或者用他的话来说,“以工资单位计算的一定收入水平与该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凯恩斯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本心理定律”是“人们倾向于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但消费量不会像收入增加那么多”——即“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小于1。

凯恩斯将投资定义为“资本设备价值的当期增加,这是由当期生产活动产生的”。他认为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这是他的第二个关键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使资本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预期收益给出的一系列年金的现值恰好等于其供给价格的折现率”,即“生产”一个单位资产的成本。与消费倾向一样,资本边际效率是将投资额与利率联系起来的函数,因为只要收益率超过他们借入资金为投资融资的利率,企业家就有增加投资的动机。

反过来,他认为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决定的,这是他的第三个关键概念。“个人的流动性偏好由他的资源数量决定,这些资源以货币或工资单位来衡量,他希望在不同情况下以货币形式保留这些资源。”他认为个人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取决于收入和利率——收入是因为它会影响为“交易和预防动机”(transactions- and precautionary-motives)而持有的资产数量,而利率则会影响为“满足投机动机”(speculative-motive)而持有的资产数量。

如果像凯恩斯那样,我们让Y表示收入,与产出价值相同,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L表示流动性偏好,M表示货币数量,r表示利率,则总需求由下式给出:

Y=C(Y)+I(r),       (1)

以及对货币的需求

M=L(Y,r),        (2)

根据他对价格和产量相对调整速度的隐含假设,凯恩斯认为供给本质上是被动的,随着需求的扩大或收缩而扩大或收缩,唯一条件是就业不充分,他将“充分”定义为总需求增加不会带来更多愿意以提供的工资工作的工人的临界点。这使得他认为总供给仅由总需求决定,或者

YS=YD,             (3)

总供给和总需求水平不影响价格而只影响就业。

如果我们将利率与其他价格视为固定,则方程(1)和(3)定义了著名的凯恩斯主义“乘数”(multiplier)(凯恩斯将其归功于理查德·卡恩(Richard Kahn))。简单来说,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的:

C=a+bY,             (4)

当然,b小于1。将(4)代入(1)中并解出Y,我们得到

乘数为1/(1−b),如果b介于0和1之间,则乘数必然大于1。被乘数(a+I)被称为“自主”支出,即不依赖于收入水平的支出。此外,一旦将政府引入分析,自主支出被认为不仅包括自主消费支出(a)和投资(I),还包括政府支出。

等式(1)和(3)还定义了同样著名的“凯恩斯交叉”(Keynesian cross),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该交叉在数百本教科书中被重现,如图1所示。

该图明确了“基本心理定律”的重要性,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YD线将与YS线平行,并且根据这两条平行线是不同还是相同,将存在零个或无限多个均衡位置。如果边际消费倾向超过1,YD线的倾斜度将更大,比YS线斜率陡峭,任何交点都是不稳定均衡位置。由于斜率较小,YO处的交点是稳定均衡。如果产量暂时高于YO,雇主将蒙受损失,因为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并寻求收缩产量。相反,如果产量暂时低于YO,雇主将获利并寻求扩张。

IO增加到IO`,YD线将移至YD`,新的均衡将移至YO`。在YF,即充分就业点,这个过程将结束,而“原始的货币数量理论”——是凯恩斯特别蔑视和嘲笑的对象——毫无疑问是因为他早先长期坚持这一理论——“完全得到满足”。

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这似乎是解开长期失业之谜的钥匙:自主支出不足或消费倾向太低。增加其中之一或两者,注意不要过度,这样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多么美妙的处方:对于消费者来说,从你的收入中多支出,你的收入就会增加;对于政府来说,多支出,总收入就会增加你额外支出的几倍;少征税,消费者就会多支出,结果相同。尽管凯恩斯本人,尤其是他的门徒,提出了更为复杂和微妙的理论版本,但这个简单的版本包含了它对非经济学家,尤其是政府的巨大吸引力的本质。这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之一告诉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的道路是增加支出和降低税收。政客们还能希望得到什么更有吸引力的建议呢?长期被视为公共恶习的行为变成了公共美德!

是的,非常简单。但也非常了不起。图1中的YO位置如何被视为长期均衡——正如该理论是“普遍的”所暗示的那样?在这一点上,人和机器都处于闲置状态。人力和机器的过剩供应不会对两者的价格产生下行压力吗?凯恩斯说,是的,但如果有效,这将伴随着产出的货币价格降低,从而抵消较低的货币工资和资本货币成本,因此实际工资和资本实际成本将不受影响——这就是凯恩斯用“工资单位”来表示所有总量的原因。因此,凯恩斯说,灵活的工资和价格不会有什么好处。直接对支出进行操作要好得多。

当然,凯恩斯认识到价格、利率和货币数量的变化确实会产生影响,为摆脱所谓的“就业不足均衡”提供了替代途径。充其量,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均衡状态,其存在将启动自我纠正的力量。但凯恩斯倾向于排除这些替代的出路,认为它们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他的经验判断是价格、工资和利率高度低迷。事实上,一些评论凯恩斯的人认为,他故意夸大其词,以引起经济学界的关注——这是每个创新者都常用的策略,无论是创意还是产品。

在方程(1)和(2)中,只有一种替代调整途径明确存在——通过利率和货币量。这一途径在《通论》中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其本身无法产生充分就业均衡,也迅速被纳入了由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和罗伊·哈罗德(Roy Harrod)几乎同时开发的凯恩斯主义体系的另一种更复杂的图形表示中。图2 展示了希克斯的IS-LM版本,该版本很快成为正统版本。

在该图中,纵轴是利率。横轴是以工资单位表示的收入,因此它也是产出和就业。IS曲线描绘方程(5),即它显示了满足方程(1)的利率和产出的组合:利率越高,投资越低,因此收入越低,反之亦然,这就是IS曲线具有负斜率的原因。换句话说,它显示了利率和产出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一些人希望投资的金额等于其他人希望储蓄的金额,这解释了IS中的S。但请注意,储蓄对投资的适应性不是由利率对储蓄的直接影响产生的,而是由收入水平通过消费倾向对储蓄的影响产生的。

LM曲线描绘了固定货币量方程(2)。在这里,利率越高,公众在给定收入的情况下想要持有的货币量就越低,因此收入必须越高,才能让实际货币量被愿意持有。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为正。

IS曲线和LM曲线在YO处的交点是图1中总需求和供给曲线在YO处的交点的对应点。同样,IS`曲线是图1中YO`曲线的对应点,反映了更高的投资水平。它是IS曲线向右移动,其移动量假定为投资增加产生的收入变化——投资变化乘以投资乘数。

图2中的新内容是LM曲线。每条LM曲线都针对特定数量的货币。M=MO时的对应LM曲线,M=MO`时对应LM`曲线,M=MO`大于MO。为了让人们愿意持有更多货币,要么给定收入的利率必须较低,要么给定利率的收入必须较高,这就是LM`曲线位LM曲线右侧的原因。

图中IS曲线体现了凯恩斯主义通过增加投资(或更一般地说,包括政府支出在内的自主支出)摆脱就业不足的可能。假设自主支出足够高,使得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点F,那么初始货币量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LM曲线通过货币量提供了另一种出路。假设货币量足够大,使得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F`,那么初始资本边际效率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极不现实,主要基于所谓的经验依据:(1)私人自主支出几乎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而(2)利率存在一个下限,在此下限下,社会愿意持有除货币以外的资产,因此,在这个下限附近,社会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对利率高度敏感:简而言之,相对于利率,投资弹性较低,但流动性偏好弹性较高。

图3显示了这些假设的一个极端版本:完全无弹性投资和完全有弹性流动性偏好。我们回到图1的凯恩斯交叉。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能产生充分就业均衡。这条LM曲线描绘了一个“流动性陷阱”,凯恩斯写道,“虽然这种极限情况在未来可能变得具有实践意义,但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过这样的例子。事实上,由于大多数货币当局不愿大胆处理长期债务,因此没有太多机会进行测试。”当然,没有必要走向这种极端来产生凯恩斯主义的失业均衡,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也没有这样做,尽管在凯恩斯主义革命的高潮期间,他的一些更热情的门徒非常接近这样做。只需要假设一条高度无弹性的IS曲线和一条高度有弹性的LM曲线,如图4所示。在这个版本中,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负利率。凯恩斯主义者通过给定价格的假设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无论是方程(1)和(2)还是更为复杂的IS-LM图,都没有明确允许调整价格和工资水平。如前所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不足均衡意味着工资和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凯恩斯明确认识到,实际工资的变化将通过改变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来影响就业。然而,他排除了这种途径,理由是价格和工资往往会同时变化,而实际工资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凯恩斯所寻求的起因和治疗方法的大萧条等重大动荡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经验近似。凯恩斯讨论了价格和工资水平变化的另外两种影响。第一个是实际货币量,进而是利率。较低的价格水平相当于较高的货币量,就像货币量的增加一样,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第二个是较低利率对消费函数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凯恩斯效应(the Keynes effect)。利率越低,给定收入流的资本价值就越高——例如一块土地的租金或债券的息票。因此,较低的利率会增加社区的财富。财富越高,通过储蓄增加财富的压力就越小,因此在任何收入水平下,平均和边际消费倾向就可能越高。尽管凯恩斯承认这些调整途径的存在,但他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经验理由而驳斥了它们。价格变动的缓慢性占据了首要地位,但投资的无弹性和流动性偏好相对于利率的弹性以及消费相对于财富的无弹性也很重要。

价格和工资同时变动的第三个效应,即后来的“庇古”效应(The “Pigou” effect),凯恩斯并没有明确讨论过。价格水平越低,固定货币量的实际价值就越高。原则上,固定名义货币量的实际价值没有限制,因此,一个社会的财富也没有限制,因此,由于储蓄动机的减少,IS曲线向右移动的程度也没有限制。关于这一效应的经验重要性存在很多争议。我个人认为它无关紧要。然而,在《通论》纯粹抽象的理论层面上,它最终证明了价格体系中并不存在凯恩斯声称要证明的缺陷。他的就业不足均衡位置,不管它是什么,都不是一个长期均衡位置,它不会启动任何有效的力量来推动充分就业。

这种抽象的分析有什么不同?这难道不是在争论有多少天使可以在针尖上跳舞吗?答案是,它摧毁了凯恩斯在《通论》第一段中最引人注目和最激进的主张: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货币数量论,从根本上讲是错误的,“古典理论的假设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而不适用于一般情况,它所假设的情况是可能均衡位置的一个限制部分。此外,古典理论所假设的特殊情况的特征恰好不是我们实际生活的经济社会的特征,因此,如果我们试图将其教义应用于经验事实,它就是误导和灾难性的。”

如果这种极端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凯恩斯的理论就不再是一种“均衡”理论,充其量也是一种不均衡理论,而这种理论很容易被早期的正统理论所涵盖。《通论》之前的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波动是存在的,而且确实时有大规模失业的时期。但它认为这些是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再加上价格、工资和其他变量的僵化,阻碍了对新环境的快速调整。事实上,传统的经济观点现在已经将凯恩斯理论视为一种不均衡理论,它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来分析在价格和工资相对僵化的世界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应该补充的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继续认为凯恩斯的贡献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普遍理论,完全证明了他最初的主张,并继续认为他已经摧毁了所谓的古典理论。

剩下的两个问题是:凯恩斯(在德文版序言中自称是英国古典数量理论传统的“牧师”)为何认为它无法解释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持续的高失业率,以及我们这些不同意他的人如何将这一惊人现象与早期理论相协调。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货币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货币政策的解释。首先考虑美国的情况。与英国相比,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普遍繁荣、就业率高、物价相对稳定的时期。

没有理由质疑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事实上,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将经济的良好表现归功于自己。但随后大萧条来了。大萧条的初始阶段,从1929年到1930年底,具有普通衰退的所有特征,尽管比大多数衰退都严重一些,而且,事实上,如果它在1930年初甚至1931年初结束,正如它所表现出的一些迹象,它就会以这种方式载入史册,而不是一次重大收缩,更不用说大萧条了。但第二阶段,从1930年底到1933年,情况截然不同。它的特点是一系列银行危机,银行系统的真正崩溃导致了1933年3月前所未有的“银行假期”,在此期间,全国所有银行——包括联邦储备银行本身——都停止营业。假期结束,“稳健银行”重新开业时,它们的数量只有1929年的三分之二。这一系列事件伴随着失业率的灾难性上升,以及物价、工资和国民收入(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的大幅下降。从1929年到1933年,“货币收入下降了53%,实际收入下降了36%……1933年的人均实际收入几乎与25年前大萧条时期的1908年相同……在大萧条的低谷,每三个就业者中就有一个失业者。”美国发生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重演——银行业灾难部分除外。

对于凯恩斯和他的许多同时代人来说,这一系列事件似乎明显与早期理论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矛盾。当时他们倾向于将货币政策视为通过利率来运作,现在许多人仍然这样认为。美国的短期利率在经济紧缩期间大幅下降。特别是,联邦储备银行对联邦储备系统成员银行的贷款收取的贴现率从1929年的6%稳步下降到1931年秋季的1.5%,尽管后来由于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而突然提高到3.5%,到1933年初仍为2.5%。从这些方面来看,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它显然无力遏制经济紧缩,这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担忧,即货币政策就像一根绳子:你可以拉它,但不能推它,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不能抵消紧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货币政策绝非“宽松”。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数量来运作的。就年平均水平而言,美国的货币数量从1929年到1933年下降了三分之一,从1929年到1930年(就在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爆发之前)下降了2%,从1930年到1933年又下降了32%。当时货币数量数据并未定期公布,即使有些滞后也不容易获得,而利率数据却很容易获得,而且是同时期的——这既影响了也强化了以利率而不是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政策的倾向。

凯恩斯可能不知道货币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但如果他知道的话,他也会知道“在1929-33年的紧缩期间,美联储系统始终都有其他政策可供选择,可以防止货币存量下降,甚至可以以几乎任何想要的速度增加货币存量。”正如凯恩斯所总结的那样,这非但没有证明货币政策无能为力,“事实上,紧缩是货币力量重要性的悲剧性证明。”收缩持续且加剧,并不是因为经济内部没有平衡力量,而是因为经济遭受了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冲击:第一次银行业危机始于1930年秋季,第二次银行业危机始于1931年春季,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最后一次银行业危机始于1933年1月——所有危机都伴随着货币数量下降,从1930年到1931年下降了7%,从1931年到1932年下降了17%,从1932年到1933年下降了12%。

即使在1933年经济收缩结束、复苏开始之后,冲击仍在继续,阻碍了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主要立法措施干扰了市场调整,并在商界产生了不确定性,尽管其中一些措施,尤其是颁布联邦银行存款保险,让商界对金融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感到放心;然后是1936年不明智的货币措施,这些措施阻止了货币数量的快速增长,并导致货币数量在1937年初至1938年初出现绝对下降,即使没有伴随严重的周期性衰退,这种情况也会加剧。

凯恩斯愿意将美国的经验解释为货币政策无能的证据,而英国的经验则大大加强了这种意愿。与美国相比,20世纪20年代对英国来说是一个经济停滞和高失业率的时期,1929年开始的全球严重收缩加剧了这种情况。然而,英国的收缩结束得比美国早,在英国放弃金本位并由此切断与美国的货币联系后不久就结束了。在这里,一系列冲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复员;回归战前平价金本位的压力,这需要内部通货紧缩;1925年回归金本位,导致英镑高估,特别是在法国回归金本位,导致法郎低估之后;最后,1929年后从美国蔓延开来的冲击波。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的影响因“失业保险计划而得到加强,该保险计划支付的福利相对于工资而言很高,而且几乎没有限制……尽管一些观察家清楚地看到了失业保险的影响,但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却没有。

4. 凯恩斯的政治影响

在判断凯恩斯对公共政策的整体影响时,有必要区分他对经济学的贡献和他对政治的贡献。凯恩斯对经济学的贡献是正面的。在我看来,他对政治的贡献并不正面。但我推测,他对政治的贡献对当今世界形态的影响远大于他对经济学的贡献。特别是,它极大地促进了政府的过度扩张,这些政府越来越关注公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可以通过引用凯恩斯写给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教授的著名信中对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Road to Serfdom)的赞扬来表明我认为凯恩斯对政治的贡献。通常引用的部分来自信的开头一段:“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伟大的书……[从道德和哲学上]我发现自己几乎同意它的全部内容;并且不仅同意,而且深表赞同。”

我想提请大家注意的部分在后面:

“因此,我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总结你的主题。我应该说,我们想要的不是没有计划,甚至不是更少的计划,事实上,我应该说,我们几乎肯定想要更多。但计划应该在一个尽可能多的人(领导者和追随者)完全认同你自己的道德立场的社会中进行。如果执行计划的人在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中正确地定位道德问题,那么适度的计划将是安全的。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改变我们的经济计划,这只会导致在实践中对你的哲学结果感到失望;但也许恰恰相反,即扩大它们……不,我们需要的是恢复正确的道德思维——回归我们社会哲学中的正确道德价值观……危险行为可以在一个思考和感觉正确的社会中安全地进行,如果这些行为是由那些思考和感觉错误的人实施的,那将是通往地狱之路。”

凯恩斯非常有效地说服了广大群体——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和感兴趣的公民——他给哈耶克的信中隐含的两个概念:第一,政府的公共利益概念;第二,仁慈独裁概念,即只要好人掌权,一切都会好起来。显然,凯恩斯对《通往奴役之路》“几乎全部”内容的认同并没有延伸到题为“为什么最坏的人当政”的章节。

凯恩斯认为,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可以通过研究如何操纵政治当局实际或潜在控制的杠杆来实现理想的目的,然后说服仁慈的公务员和民选官员听从他们的建议,从而为社会的改善做出最大的贡献。选民的作用是选举具有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人担任公职,然后让他们管理国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可以通过研究政治制度框架来为社会的改善做出最大贡献,这种政治制度框架将最有效地确保单个政府雇员或民选官员,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只打算谋取私利”……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他本意没有实现的目标”,然后说服选民,采用这样的框架符合他们的自身利益。也就是说,这项任务就是为政治市场做亚当·斯密为经济市场所做的大部分事情。

凯恩斯的观点影响巨大——即使只是通过强化一种既有的态度。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凯恩斯所从事并建议其他人从事的那种社会工程。他们这样做是否错误还远不清楚。我们必须在现有的体制内行事。我们可能会对政府拥有这样的权力感到遗憾;作为公民,我们可能会尽力说服我们的同胞取消许多权力;但只要这些权力还存在,那么有效行使这些权力往往比低效行使更好,尽管这并非总是如此。此外,鉴于目前的制度,个人顺从并在其中促进自己的利益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认为政府雇员和官员是仁慈的独裁者,以公正的方式促进他们所认为的公众对“普遍利益”的理解,那么无论采用何种经济理论,这种做法都必然会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货币主义者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不亚于凯恩斯主义者,但建议经济政策采取微调方法。

在英国,历史经验以及凯恩斯本人树立的榜样极大地增强了凯恩斯观点的说服力。英国仍保留着贵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贵族义务”不仅仅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真正改变的是进入贵族阶层的标准——如果不是完全的精英统治,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此外,英国19世纪的自由放任政策造就了一支基本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行动范围有限,但在这些范围内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它也产生了一个守法的世纪,几乎完全侵蚀了这一遗产的两个要素。但当凯恩斯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以及在他的大部分公共活动中,情况并非如此。

凯恩斯自己的经历也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对经济学家而言。他树立了一个杰出学者的榜样,他积极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既通过影响舆论,也作为政府要求提供建议的技术专家。他还树立了热心公益、无私参与政治进程的榜样。他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世界声誉和个人财富,这并非无关紧要。

美国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正如托克维尔(Tocqueville)很久以前指出的那样,美国是一个民主社会,而不是贵族社会。它没有廉洁或能干的公务员制度的传统。恰恰相反。政党分肥制比所谓的非政治性的公务员制度更能形成公众的态度。即使在实践中变得非常软弱之后,它仍然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凯恩斯的政治遗产在美国不如在英国有效,我认为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政治分析中的“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革命发生在美国。然而,即使在美国,凯恩斯的政治遗产也非常有效。当然,经济学家关于公共政策的大多数著作——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经济学——都与此相一致。包括我在内的经济学家一直在努力发现如何更有效地操纵权力杠杆,并说服——或教育——那些被视为寻求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政府官员。

我得出的结论是,凯恩斯的政治遗产造成的危害远大于他的经济遗产,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无论经济分析如何,仁慈独裁迟早都可能导致极权社会。其次,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之所以受到比经济学家更广泛的群体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与他的政治方法有关。凯恩斯在给哈耶克的信中再次比我说得更好:“如果实施温和计划的人在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中正确地对待道德问题,温和计划将是安全的。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这样做了。但不幸的是,也有一部分人几乎可以说他们想要计划不是为了享受其成果,而是因为他们在道德上持有与你(即哈耶克)完全相反的想法,他们希望侍奉的不是上帝而是魔鬼。阅读《新政治家与国家》时,有时会觉得,那些在那里写作的人虽然不能安全地反对温和计划,但内心里却希望它不会成功;从而导致采取更暴力的行动。他们担心,如果温和措施足够成功,这将导致你认为正确的、而他们认为错误的道德方向的反应。也许我对他们不公平;但也许我没有。”

凯恩斯并没有让这种分析阻止他担任《新政治家与国家》的主席直至去世——大概是希望影响该杂志编辑和作者的道德观点。我认为凯恩斯的分析表明,关键问题不是如何实现道德再生,而是如何挫败凯恩斯所认为的“不良道德”,或者构建一个政治框架,让这些“不良道德”不仅服务于私人利益,也服务于公共利益,就像在经济市场中,私人贪婪转化为公共利益一样。

关于凯恩斯和《通论》的文献现在已经非常丰富。在专门介绍凯恩斯生平的书籍中,有两本脱颖而出:他的学生和弟子罗伊·F·哈罗德(Roy F. Harrod)最初授权的传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生平》(1951年);以及罗伯特·J·A·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J. A. Skidelsky)最近撰写的多卷传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卷:Hopes Betrayed,1883-1920年(伦敦:麦克米伦,1983年)和第2卷:The Economist as Prince,1920-1937年(伦敦:麦克米伦,1988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文集已在皇家经济学会的赞助下出版,共29卷(麦克米伦,1971年至1982年),最终的参考书目和索引尚未发布。这本精彩的文集不仅包括他的主要作品,还包括他发表的关于经济和政治的文章,以及许多以前未发表的作品,包括信件、官方备忘录和笔记等。

....................................................................................................

ECONOMICS RULES
Wittt扯犊子的地方——世事无常,来日并不方长,开心就好,没事整点薯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