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搞定科研,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这其中的曲折,多到全是曲折。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步都是困难。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屡试不爽,搞定科研任务的独门秘籍:
跨学科思维+不完美思维+营造心流环境
跨学科思维找选题
找选题,就是科研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尤其是在中文领域尤其强调创新。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读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献。
这往往是找不出选题的,因为你读到的,都是人家做过的。
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章,当然要读,而且要多读。但是只读自己方向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第一个秘籍:跨学科思维。
跨学科思维,其实就是主打一个信息差。
也就是,人家用了一个新手法做番茄炒蛋,那我就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用这个新手法做糖醋排骨。
比如,我们最近带着大家在《护理文献领读专栏》中读到了一篇用AI生成ICU日记的研究。马上就有同学举一反三,能不能用AI生成个性化健康宣教材料。
包括我们之前读到的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原文献应用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很多同学就马上联想到,能不能用到我自己的科室。
这样结合文献阅读,很快就能找到方向。
所以我们反复鼓励大家,不要只盯着自己科室的“一亩三分地”,多看看护理领域其他方向,甚至是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很多都是共通的。
多读、多看、多思考,能发现很多有趣又值得研究的方向。
不完美思维治拖延
不要想着一下笔,就是能发表的水平。
先写出一个烂到不能看的版本,再一步步优化迭代。
我在《5%的改变》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很绝的案例。
来访者要写简历,但因为拖延迟迟无法开始,试了各种方法都没用。
咨询师给了他一个作业:
每天晚上8点,坐在电脑前,打开一个word,随便写点什么。
可以写简历,也可以随便写任何的内容,甚至一个字不写也可以。
写10分钟。
但重要的是,10分钟时间一到,就把word关掉,并删除。
听起来是毫无压力的一项任务,但是大家猜一猜结果如何?
来访者刚开始确实按照咨询师要求,打开一个word,随便写点什么,再删除。
但第二天,第三天,他不忍心把文档丢进回收站了,他开始写一些简历里的内容,并偷偷存了下来。
第五天的时候,他居然写完了自己的简历。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写成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有行动。
甚至是先新建一个空白文档,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营造心流环境促完成
哪怕开始行动了,还是会有很多阻碍。
比如,本来想拿起手机查一查某个概念,结果跑去刷朋友圈了。
想检索文献,打开电脑,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要检索什么关键词,想搜一下教程,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开始刷up视频。
这个时候,就需要营造一个心流环境,让自己能够快速高效的在一段时间内疯狂输出。
心流状态,指的是一种在某项活动中个体极致专注,全心投入,忘记时间和周围环境,感觉与所做事情融为一体,产生积极的体验和愉悦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科研很难通过碎片时间去完成,所以,要积极为自己营造这种能够进入心流的状态。
那么怎么做,比较有效呢?
1. 找一个能够独处,且能坐下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图书馆、自己的书桌、咖啡馆、自习室等。
2. 避免其他打扰源。
如果大家总是被手机打扰,那么就把手机替换成一个小本子。
想要查什么问题,就先把所有的问题和概念,全都记录在小本子上。最后集中查找检索。
3. 找一个有外界监督的地方。
比如图书馆或者咖啡馆,有其他人在的时候,大家往往会不自觉的投入工作,因为潜意识里,是想要营造良好个人形象的。
4. 开始行动,从任何部分开始都可以。
如果你写不出背景,就先写研究方法部分。
如果文献读不下去,开始跑神,那就开始记录一些笔记。
只要克服刚开始的10-20分钟,其实很容易就会进入心流状态了。有了第一次心流的成果,也就建立了初步的信心,后面就会越来越容易了。
好啦,希望读到这里的每一位读者,都能写文章行云流水,早日见刊!
-END-
【近期优质内容推荐】
1.每周精读2篇护理文献!终于帮我告别拖延,开始行动了!-已经有700多人跟我们一起《护理文献领读专栏》!
2. 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2024-202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