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共计2188字,大约花费6分钟阅读时间。
专栏介绍:
目前国家大力通过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市场中机遇和风险并存,各行业投资强度、密度均在加大,投资风险频频发生。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市场中,如何有效的选择投资目标、如何设计投资模式、如何有效进行尽职调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化解风险等均是各行业、各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非常关注的话题。
本专栏中,作者将结合国家法律规定以及各方实践,主要以投资方的视角,从投前、投资、投后管理、纠纷处理各个阶段,就投资的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进行剖析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从大量的实操投资案例、投资纠纷中剖析风险及提出应对建议,协助投资活动夯实根基、创造效益。
前言
法律人士需要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技术是否先进吗?有人说,法律人士的本份是判断企业是否有重大法律风险,“自扫门前雪”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必多管闲去讨论技术的先进性问题呢?
这个说法有其合理性,因为很多法律人士不是理工科出身,且一般没有相关技术背景及相应资质,去作这个判断的确很难。
但是,这个说法也有不全面之处。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企业的时候,如果把法律、财务、技术、行业、商业等问题割裂开来,只是把各个不同视角的意见简单汇总,很难能够得出一个最接近于客观真实的答案。
而且,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先进与否,是决定投资的关键问题,在上市申报过程中,技术先进性也是时常被问询和关注的问题。
法律是企业所有生产经营行为的基础规范,如能把技术先进性等经营要素均放入法律框架之内进行基本评判,这将有可能得到一个更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所以,法律人士可以不越俎代庖,但在没有“庖”,或企业推介的最大投资亮点就是技术先进等情况下,顺带解析下这个亮点也无妨,看下每一个传奇故事版本是否具有真实可信的基础,还可让出具的法律意见更为独立客观。
那么,法律人士如何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技术是否先进呢?
一看人,看研发团队的构成情况。
首先,看研发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保缴纳情况。研发人员是否均为公司当下的员工,是否均签署劳动合同,是否均缴纳了社保等?
有的公司列举的核心研发人员的劳动关系并不在公司,这就很难让人信任公司的诚信度和真实研发能力。公司是否和核心研发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也是观察公司规范性的一个点。
其次,看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数量不一定是多多益善,素质从年龄、学历、招聘标准等情况上进行关注,看研发部门的设置、人员分工、职能情况等,分析是否和企业表述的研发项目情况等相匹配。
再次,看研发人员的过往工作经验和业绩。尽管过往不能完全代表现在和未来,但如果研发团队主要人员均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普通毕业生,那么,公司研发团队的搭建是否能完成科研目标就要打个问号了。
同时,重点看研发团队的核心研发负责人,关注研发负责人的专业背景、业务水平、行业视野、企业研发项目的管理经验、研发团队的打造情况、在公司的权限、激励情况等,察其言观其行,倾听其对企业技术情况的定位及目标。
二看制度,看制度的运行情况。
首先,看公司是否已建立了研发制度和研发流程,研发制度和研发流程的内容是否完整,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已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如专利规划和布局、专利申请维护等)制度?
其次,通过人员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观察公司研发活动是否按现有制度进行运行?研发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何?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等?
再次,从技术的不同来源:自主研发、委托研发或合作研发、第三方转让或授权使用分析,是否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三看费用,看研发费用的支出情况。
首先,看最近三年研发费用金额、占主营收入的比例等,大体判断公司研发投入在同行业的水平及是否能够满足研发需要。
其次,抽查部分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支出资料,现场查看研发场地、研发设备等情况,核查研发投入的合理性。
再次,从投资人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于研发费用真实性的意见,比如是否存在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税筹等目的而调高研发费用,将非研发人员的薪酬等其他费用列入研发费用等情况。
四看成果,看研发成果的产出情况。
首先,收集核心技术形成知识产权的类型和数量,了解公司对研发成果是否合法拥有知识产权。
其次,对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核查发明权属、发明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职务发明,分析是否存在因职务发明权属不明而导致潜在法律纠纷等。
再次,要求公司从技术本身的性能参数、指标、技术优势、创新点等对其先进性进行说明,通过数据检索、同行业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对于通过研发项目或研发成果获取大额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的情况,分析这些补贴与优惠的获取是否严格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以及相关协议的约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明显瑕疵,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是否存在被后续收回的风险等。
结语
以上仅列举部分识别方法,且限于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条件,可能不能一一适用。实践中,可以探索更多的方法去识别技术先进性,多从一个侧面去观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性。
浮云总是容易遮蔽望眼,在公司语焉不详的情况下,十分需要行业技术专家、专利律师等技术专业人士来协助投资人进行判断。
陈肖平律师团队是德恒重庆从事金融、投资并购及重大争议解决等法律服务的专业团队,在交易全程风险防范、投融资实务及重大争议解决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团队曾获得“2024年度LEGAL 500领先律师”、“Benchmark Litigation西部地区争议解决2023年度最佳律师”、“2023年度LEGAL 500领先律师”、“《IFLR1000中国》2022年度榜单金融与企业领域年度最佳律师”、“钱伯斯《2022大中华区法律指南》公司、商事领域上榜律师”等荣誉。
本文作者
声明: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往期文章链接:
专栏丨投或者不投?这是个问题——从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项目法律尽职调查谈投资实务
专栏丨七夕聊聊投资方与目标公司的分手条款——只有目标公司承诺股权回购行不行?
专栏丨投资者需注意的股东出资责任问题有哪些——新公司法对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