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生活久了,你会发现,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充满了矛盾:既有让人无奈的“糟心事”,也有让人意外的“闪光点”。中国人在非洲的日子里,与本地人交往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无论是生意合作,还是日常雇佣,彼此的碰撞让“中国人眼中的非洲人”成了一幅复杂而真实的拼图。
低工资、高雇佣:中国人的“非洲式享受”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来到非洲的一个“意外福利”就是能雇到一支“全套团队”:保姆、司机、保安、助理、工人甚至警察一应俱全,。而这一切的成本,可能只相当于在国内请一个钟点工的价格。更不用说当地许多基础操作工和服务员,工资普遍低得让人难以置信。这让很多中国人体验到了“老板”般的待遇:随叫随到、不干活都觉得亏了。
然而,低成本雇佣的背后,也让不少中国人开始抱怨本地人的种种问题。
糟心事一箩筐:偷懒、偷窃和效率低
“人是雇来了,事却没干多少。”
这是许多中国雇主的共同感叹。尤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员工,经常表现得让人抓狂。比如工地上的操作工,能在阴凉处偷懒一整天;餐厅的服务员,客人都走了才想起上菜;本地员工报销时更是手脚不断,有的司机,竟然胆大到偷偷把车加满油,然后自己私下开去拉客赚钱,甚至有的司机把车偷偷开走,涂上新的颜色,然后卖掉。
撒谎事情也是让人头疼,有时候甚至理由都编的不合理,也能理算当然的和你争辩。
更让人无奈的是偷窃现象。在不少中国人的记忆中,刚到非洲时丢手机、丢钱包简直是“开局标配”。一些员工甚至会在离职时,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一锅端。我上一家公司,疫情期间中国员工居家办公,结果本地人合伙把仓货里值钱的东西卖掉大部分,然后居然还可以心安理得的来上班。
工作效率低下也是许多中国人难以忍受的地方。有时,一个简单的任务本可以半天完成,结果拖拖拉拉搞了一个星期还没完工。这种“慢节奏”与中国人追求高效的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难免引发矛盾。
不安全的阴影:抢劫与伤害
除了日常工作中的糟心事,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更让很多中国人对本地人心存芥蒂。在非洲的许多中国人都有被抢劫的经历,甚至还有人不幸遭遇更严重的暴力事件,比如绑架和谋杀。每当类似新闻发生,许多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印象就更差了几分。有人直言:“这些人穷是有原因的,太懒、太贪,不想好好工作。”
闪光点:高层次本地人让人刮目相看
但话说回来,如果只盯着糟糕的一面,就未免以偏概全了。其实,当你真正接触到一些高层次的本地人,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会发现非洲人并非都是“低效”和“靠不住”的代名词。
这些高层次的本地人往往自律、勤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中国人更有优势。比如,一个高级助理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还能提出非常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一些本地经理,不仅懂业务,还能在团队管理上表现得非常专业。这样的经历会让你明白:非洲人的潜力,其实远不止于表面。
中国人眼中的非洲人,为什么这么复杂?
之所以中国人对非洲人的评价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教育、经济等多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低、工作环境差、经济压力大,让许多本地人缺乏职业素养和长期规划的意识。而一些高层次的本地人,能脱颖而出,恰恰是因为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目标。
如何更好地相处?
作为中国人,在非洲工作生活时,或许我们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耐心。面对那些“糟心员工”,要学会通过制度和培训去引导他们;对于那些优秀的本地人,我们更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们的能力。毕竟,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靠顶端的精英,更靠底层的劳动者共同努力。
在非洲,中国人眼中的本地人或许从来都不完美。但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自己在本地人的眼中,也未必全是“好形象”。与其彼此抱怨,不如学会在理解和合作中找到共同的进步之路。这或许才是两种文化交融中,最值得追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