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层管理者/候选人所声称的“擅长解决问题”,其实都是“欺诈”

科技   2024-10-29 09:01   江苏  

每一个中层管理者都应该具备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对怎样才算是解决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很多人,都把解决问题理解成了这个动作。

可是,这个动作其实很简单——哪怕不怎么动脑子,只要按照别人教的口令去练、只要练得次数足够多,也能干得不错真正有技术含量、且更关键的,是想清楚怎么干,以及想清楚更前置的为什么要这么干。这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分析问题的能力足够强大,能把问题拆解得足够细,那解决问题的难度就不大。但如果不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把问题定义清楚,就找不到最省力的突破口,便无从下手。并且,如果不对问题做深入的分析,那所谓的“解决问题”可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往往同时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过,在实践中,也有大量的人(尤其是大厂中层)尽管号称擅长解决问题,但由于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那些相信了他们能解决问题的雇主,最终都被坑得很惨。

企业在用人中经常会发现,从某个大厂背景的候选人的简历和面试时的表现来看,他在过往确实是解帮前东家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是一流的,可为什么招进来之后,他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咋就那么差呢?

最常见的解释是:新公司的组织体系跟大厂不同——这位管理者之前在大厂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大厂的组织体系的支持,而新公司并不具备像大厂那样的组织体系。 

上述解释当然没错,但还有一个关键原因被忽略了:新公司跟大厂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定义不同。

根据我们在前面的分析,解决问题应该包括动手(执行这个动作)和动脑(分析怎么干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两个环节,而且是动脑在前、动手在后。

相应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而狭义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仅指动手能力。

所谓动脑,实际上就是『分析问题』。在前东家的时候,动脑环节是由上司或老板做的,这位中层经理人只负责动手环节——在很多时候,他也只会动手。但是,在写简历的时候,他会把在上司或老板负责动脑、自己仅负责动手环节的项目包装成这是我做的

新老板往往过于单纯,以为候选人写在简历上的东西,就全都部是他自己做的。然后,就让这个只会动手却不会动脑的人混进来了。可是,新老板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定义却包括了动脑能力啊,于是,在发现这个从大厂挖高薪过来的人只会动手,不会动脑袋的时候,新老板就会特别沮丧。

那么,在招聘中,如何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不让这些只会动手却不会动脑的候选人/大厂中层混进来呢?

我能想到的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先考察一下他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怎么定义的。

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中层,一定同时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面试的时候,要重点考察候选人分析问题的能力。

前面说过,『分析问题』指对怎么干以及更前置的为什么要这么干的思考。不过,怎么干虽然属于『分析问题』的范畴,但事实上,候选人只要是对这个动作足够熟练,哪怕对怎么干并没有丝毫的思考能力,他也会对我是怎么干的说得头头是道。

因此,面试的时候反复问你是怎么干的,只能用来考察候选人的执行能力、对那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却丝毫不能考察他『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果要考察对方『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怎么问呢? 应该多问为什么要这么干。只要能把问题拆解得足够细,问上十几个、几十个为什么,大致上就可以搞清楚,他之前所说的我是怎么干的究竟是代表了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能力,还是仅代表了上司或老板的认知能力。

几十个问题下来,如果发现候选人所说的解决问题仅特指这个动作,却不包括对怎么干及更前置的为什么要这么干的思考,那么,毫无疑问,他所声称的自己能解决问题,就跟诈骗没什么两样。

不过,这还不够。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候选人对为什么要这么干的解释,是他的上司或老板的思考成果,而不是他自己的思考成果——上司或老板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分享了很多遍,然后,被这位中层给记住了。可见,仅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干的话,新雇主还是不能判断出候选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避免候选人把老板的思考成果包装成自己的思考成果,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应该多突击性地问一些跟候选人过往的项目经验无关的问题。比如,假定XXX,遇到这种情形,你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多问这些问题,看看他们会如何分析。

这个时候,候选人就没法再拿着前上司/老板的思考成果来招摇撞骗了。

通过一些高维问题来考察候选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避免让那些所有老板都无比头疼的经验依赖型的家伙混进来。

如果把老板们在用人方面吃吃过的最大的亏汇总在一起,我们也许会发现,最大公约数是:招来的人是经验依赖型——他只会做自己过去做过的那些熟悉的东西,稍微换一个他不熟悉的事情,他就搞不定了,他甚至都不敢接招。

如果面试时的问题都聚焦于对方在解决问题时怎么干的,就很特别容易把经验依赖型员工给招进来;但如果面试时的问题比较多地关注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并且多设置几个陌生的情景问他应该怎么干”“为什么要这么干,就比较容易把那些缺乏思考能力、凡是没有经验的,我都干不了的人给过滤掉。

【未尽之语】招进来的、留下的人不行,归根结底,是面试官不行、老板不行

1.招进来的人是怎样的水平,取决于面试官在招聘时最关注怎样的问题;尤其是,招进来的人最缺乏哪些能力,取决于面试官在招聘的时候最不关注哪些问题,而面试官不关注这些问题,则是因为ta对岗位属性的理解不到位、对业务的理解不到位。

2.招来的人、留下的人是怎样的水平,取决于老板愿意为怎样的能力付钱及付多少钱;招进来的人、留下的人缺少哪些能力,取决于老板最不愿意为哪些能力付钱。

可从很多公司的薪资体系、考核体系看,他们的老板愿意为员工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付很多钱,却只愿意为员工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付很少的一点钱。这认知水平,真是令人着急。

归根结底,中层管理者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取决于老板的认知水平。

3.比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也更稀缺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样的能力如果能尽情发挥,可以使公司的很多问题都被扼杀在摇篮中。不过,很多自负的老板,不仅不愿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付钱,而且还很反感那些喜欢提出问题的下属。

通常,善于发现问题、且勇于提出的问题的下属在遇上自负的老板之后,双方之间都会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撕逼。不过,对下属来说,这样的撕逼往往会让他们因祸得福

那么, 究竟什么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老板的自负会让善于发现问题的员工因祸得福呢?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做比较详细的分析。

PS:如果您在公司的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有困惑,欢迎加作者微信交流:charitableman

END




国内AI产业最大的瓶颈不在技术,而在公司管理。

受文理分科过早的影响,多数纯技术背景的创业者及职业经理人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短板——人文素养和商业思维都很弱,甚至沟通能力严重欠缺。 

“九章衡言管理咨询”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是:帮AI产业的管理者们提升管理能力。






写在最后
注: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谢谢!

推荐阅读:

员工的执行力拉胯,『第一责任人』是老板

越是“只学知识”的人,“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差,离中年危机也就越近

这家“外行领导内行”的无人驾驶公司,凭啥商业化走到了行业最前列?

留不住技术Leader的老板,越喜欢做『创新先驱』,就越容易“被毒打”

联合创始人“被干掉”的真正原因,在99.99%的情况下都不是“功高震主”

九章智驾
聚焦智能驾驶供应链及各细分赛道,做从业者及投资者的智库,帮助从业者们实现“决策算法”的快速迭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