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在一个事情在大众眼里还“无利可图”的时候就为了做这个事而成立的团队,往往比较有竞争力;相反,在这个事情“可以赚钱”已经很清晰的时候才成立的团队,除非组织能力超级超级强,否则,生存能力大概率会很一般。
原因有如下几点:
1. 在一个事情在大众眼里还“无利可图”的时候就为了做件事而成立团队,创始人乃至整个核心团队往往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具备遥遥领先于他人的认知,能提前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相反,在一个事情“可以赚钱”已经很清晰的时候才成立的团队,除非是把握时机的能力特别强、故意选择了跟随策略,否则,创始人大概率就是个缺乏洞察力的、只会cope to me的人。
2. 在别人都认为这个事情无利可图的时候却专门为了做这件事而成立,并且还能坚持做,甚至,哪怕明知自己投入过早有可能成为“先烈”也在所不惜,那么,这个公司的创始人甚至核心团队,一定是有很强的理想主义情结、并且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相反,在这个事情“可以赚钱”比较清晰的时候才进来,有可能老板投机的成分比较重,甚至,核心团队之间的磨合并不充分,只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且,日后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团队就可能分崩离析。
3. 在别人都认为这个事情“无利可图”的时候却专门为了这件事成立了,并且还真的招到人了、融到资了,这证明,老板的画饼能力(描绘使命和愿景的能力)超强,这样的老板,不仅具备强大的沟通能力,甚至还具有强大的心力,在日后,几乎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他们胜利前进的步伐。
在这个事情有利可图的时候再成立的公司,实际上就是“坐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那么,在公司成立在早期,老板的画饼能力和心力,都没有经历过市场的检验,因此,日后,资本市场稍微冷一些,他就可能融不到资、招不到人,甚至,自己还有可能抑郁了。
4. 在大家都认为这个事情“无利可图”的时候就专门为了做这件事而成立,并且还融到资了,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人,认真水平很高,有很强的洞察力,投资人跟公司创始人的认知在一个level、三观一致,那么,日后在公司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大会出现投资人因为过于焦虑而向创始人施加不合理的压力、因而导致创始人动作变形的情况。
在这个事情“可以赚钱”已经很清晰的时候再成立的公司,他们的投资人大概率也是一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只会追风口的傻子,那么,日后只要市场有点变动,投资人就可能对创始人失去信任,因而,双方的关系就会很恶化,然后,公司的竞争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公司还可能因此而解散。
5. 在一件事情还被大众认为“无利可图”的时候就专门为了做这件事而成立的团队,被迫在市场对这个事情毫无认知的时候就去做用户教育,那他们的首批用户,一定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且对他们犯的错误包容度很高的人;这批绝对优质的客户,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陪伴该公司发展,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帮他们迭代产品。
相反,在一个事情“可以赚钱”已经很清晰的时候再进入的话,市场教育已经完成,这个时候,用户的胃口已经被早先进入的公司吊得很高了,对新公司犯的任何差错,他们的包容度就很低,因而,新公司哪怕只犯一个不太严重的错误,也可能被用户的“差评”给淹死。
END
国内AI产业最大的瓶颈不在技术,而在公司管理。
受文理分科过早的影响,多数纯技术背景的创业者及职业经理人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短板——人文素养和商业思维都很弱,甚至沟通能力严重欠缺。
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是:帮AI产业的管理者们提升管理能力。